“藿香正气液”,并非中暑万能药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29喜欢:23

继新冠用药文章之后,慧爱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及时雨”。近期新闻爆出了几例因中暑而去世的事件,慧爱老师不忍,特别腾出时间撰写此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正确的认识中暑以及不同的救治,同时,也祝愿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天!

——明达序

今年很多地方已进入持续高温天气,且因中暑而不幸去世的新闻,也看到了好几个。提到中暑,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藿香正气液,可以说是夏天的标配,我们家也常备,但是,它并非适合所有的中暑症状,如同感冒咳嗽一样,中暑也需 “先别阴阳”,否则用错了药,只会适得其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01

认识“暑”

在了解不同的治疗方案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何为“暑”。

1、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升散,耗伤津血。

暑,对应夏季炎热之气,故暑具备阳邪的特质,易使人们呈现出:心烦、面赤、口渴,甚至高热的症状。

同时,因阳邪主升散、向外,所以人们极易出汗。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心血不足,则心率加快;大汗出,人体津液亏虚,则热更甚;“壮火食气”,再加正气被过多地调用在体表,内里虚弱,容易出现气短、乏力的症状。

2、 暑多夹湿,其性重浊黏腻,流通阻滞。

这是“暑”邪不同于单纯“热”邪的特点,夏天热甚,湿也不少。且今年“岁土太过,雨湿流行”,湿邪整体比往年更重,因此人们还经常会感觉到食欲减退、胸闷呕吐、便溏腹泻、四肢困重等被湿邪围困的症状。

结合对“暑”的理解,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何为“中暑”。张景岳言,“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则为阳暑”。

02

阴暑:暑月受寒

暑月受寒不是普通的外感受寒,否则,桂枝汤麻黄汤更有用武之地。这是在暑气之下,气血趋于外散,内里气血反而较弱,同时受了“寒湿”之邪所呈现的症状。

在夏季,有的人因贪凉吃多了西瓜或冷饮,寒湿直中脾胃,导致上吐下泻。又或者,从酷热的户外一下子进入到低温的空调房,寒气直接侵袭肌表,并毫无阻碍地进入到体内,再和身体所受的暑气之湿互结,呈现出畏寒头痛、恶心想吐、腹泻乏力等症状。这些都属于“阴暑”的范畴,常见的用药,便是我们熟悉的“藿香正气液”。

1、藿香正气液:

苍术 厚朴(姜制) 茯苓 生半夏 广藿香油 陈皮 白芷 大腹皮 紫苏叶 甘草。

除了甘草,其他全都是苦温或辛温的药。苦温燥湿、辛温散寒,其对治的方向很明确:“驱寒除湿”。

除了藿香正气液,市面上还有一种中成药,也偏向于治疗阴暑,叫“十滴水”。

2、十滴水:

樟脑 干姜 大黄 小茴香 肉桂 辣椒 桉油。(以乙醇做溶剂)

有些人评论说,十滴水是治阳邪的,可能是因为看到里面有大黄。我个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因为除了大黄外,其他的药,全是辛温及辛热之性,整个方子主打的方向,仍是“寒湿”,只是同时还能解除腹满时痛的阳热证。这和经方中的“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有曲同工之妙。

因此,从整体配伍来看,十滴水对治的是以“寒湿”为主、“阳明腹满时痛”为辅的中暑,相比于“藿香正气液”,多一份清积热、泻下的作用。临床使用时,我们需要更细致地辨证使用。

03

阳暑:暑月受热

暑月受热,是高温下汗出过多,“津液亏虚”所致的热上加热之症。“阳暑”的病情发展速度快,比“阴暑”更易导致死亡。

夏天温度较高,若我们顶着烈日劳作,或者高温下徒步登山,身体长时间大量出汗,津液不断流失亏虚,天气暑热+身体燥热,容易出现发热、心烦、口干舌燥等“阳暑”之症。对此, “藿香正气液或十滴水”这类助阳燥湿的组方,是明显不适宜的。

对于阳暑,仲景先师早已论述——

《伤寒论》言: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金匮要略》言: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中暍”即“中暑”,且是暑热下“津液亏虚”所致的“阳暑”。

《伤寒论》中描述的是阳暑开始强盛的阶段。只是发热但不恶寒,脉一般比较洪大,整个身体呈现出来的都是热象。热邪盛,壮火食气,身体运化水湿的能力降低,水湿无去处,停留身体,则可能出现身重、多眠睡的情况。

《金匮要略》中描述的是阳暑发展到后期危急的阶段。身体不仅发热,还恶寒、手足逆冷,脉摸上去表面上感觉紧张有力,但又芤迟。这不是真正的阴寒,而是因汗出过多,津血损伤太厉害,无法充盈四肢和体表导致的不足,所以整体是热得厉害,虚得也厉害。这种情况,千万不可用藿香正气液类方去治疗,弄不好是会出人命的。

那用什么方子合适呢?《金匮要略》言:“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古时候一两不同于现代剂量,具体使用克数请咨询医生,辨证使用)

知母:不仅滋阴润燥,还能下水利水湿

石膏:清热除烦

甘草、粳米、人参:补气生津

一共只有五味药,但只要对症了,效如桴鼓。不仅后期严重的阶段可以参考使用,开始强盛的阶段,同样可以适用。仲景先师,恩泽千秋。

那如果,我们和家人朋友出门在外,没地方抓药熬药,情况紧急又来不及送医,该怎么办?去年我看到过一则新闻,重庆一小女孩中暑晕倒在路边,昏迷不醒,一位老奶奶挺身而出,用中医的刮痧以及掐人中的方式为其治疗,几分钟后,小女孩醒了过来。

用刮痧治疗中暑并非个案,如果紧急情况下,实在没有其他任何途径能够救治,可以先把病人转移到自然阴凉处,尝试在“大椎穴、风池风府、脖子两侧、额头中线及眉心”中,选择一两个位置进行揪痧/刮痧疗法,或许能创造生存机会。

04

预防阳暑

阳暑发展迅猛,若救治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很可能有性命之忧。对于大众而言,比起知道如何救治,我们更需要知道如何预防——补充津液。道理很简单,但是,津液不等于水,津液是水被人体气化后,可以在人体内输布和流通的更精微的物质。

夏天的“暑热”之性,将我们的很多气血都调在了体表,留存在五脏六腑的能量,相比其他季节会少一些。若我们再在酷热下大量劳作/运动,人体化水为津液的能力便会迅速降低,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这时喝大量的水不仅没有作用,还会导致体内废水的堆积,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预防阳暑,我更推荐“乌梅三豆饮、酸梅汤(山楂减量)、生脉饮”这类中药饮品。

在不同组方中,黄豆、甘草、人参可以有效地补气生津;

乌梅、五味子可以收敛耗散的正气来生津;

黑豆、麦冬、冰糖可以养阴;

绿豆、洛神花、薄荷可以清热除烦。

多个面向结合在一起,自然能更有效地生津止渴,预防阳暑的发生。

这里分享一下我最近在户外运动时,用来预防阳暑的酸梅汤方:

乌梅30 麦冬30 茯苓10 洛神花5 干山楂5 生甘草5 陈皮5 桂花3 薄荷5 冰糖适量(估计在120克左右)

熬法:除桂花、薄荷、冰糖外,其余药物先用常温水泡30分钟,然后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熬30-35分钟,接着加入桂花、薄荷,续熬3-5分钟。关火,过滤后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相较于传统的酸梅汤方,我减少了山楂的用量,同时加入了麦冬和茯苓两味药。

麦冬:甘(偏甘滋)、微凉。养阴润燥,解渴除烦。

茯苓:甘淡、平。我们常常用它来渗湿利小便,或许有的朋友会疑惑,这不是让津液更亏损吗?学习中医有意思的点就在这里,我们不能只通过单味药来看问题,而是要把药放进组方,并且和人体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分析。

前面提到,当人体气弱的时候,运化水的能力会降低,身体比平时更容易堆积水饮,这些“水饮”反过来会进一步减弱运化水的能力,导致津液更加不足,人感觉更加燥渴,形成:“口渴-喝水-水饮-更口渴-再喝水-水饮加重-更加口渴”的恶性循环。而少量的茯苓加进去,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收敛中气,辅助将水转化为津液;另一方面,其渗湿利水的特性,可以将堆积的水饮,从小便导出去。

《神农本草经》里讲,茯苓可以治疗“惊邪、恐悸、口焦舌干”。这里的“惊邪、恐悸”是怎么来的?水饮上凌心、扰心所致。“口焦舌干”是怎么来的?水饮阻滞中焦,气不化水所致。其根源都是水饮。

因此,在酸梅汤中加入麦冬和茯苓,共同帮助抚平燥烦,解除水饮,恢复气化,津液自然也就能得到补充了。

05

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

阴暑:主要因夏季进食冷饮、过度受寒所致。

症状以“寒湿”为主: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汗少或无汗、低热或不发热、畏寒怕冷。

治疗可选中成药:藿香正气液、十滴水。

如何预防:避免进食大量寒凉之物、避免空调温度太低。

阳暑:主要因夏季常处高温环境,汗出过多所致。

症状以“热重、津液亏虚”为主:烦热燥渴、发热明显、前期汗多后期可能无汗、前期怕热后期开始怕冷。

治疗可参考方剂:白虎加人参汤。

如何预防:避免长时间在高温天气下劳作/运动。饮品可选用乌梅三豆饮、酸梅汤(山楂减量)或生脉饮。

最后的结论很简单,同时我希望可以通过前面的分享,帮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面对相应的问题时多一份清醒和冷静,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度过美好的夏天,祝福大家。

精彩讨论

明达野老06-21 11:21

本文欢迎转发分享。希望更多人知道一些真正的中医常识,而不要因为“误服中药”而导致中暑病情加重。

明达野老06-21 10:40

有多少大v真正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所谓的看似圆的过来的道理之中罢了。
这要放在古代,都是书呆子!抱着道理死,也不宁愿相信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感受,所以才有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说的就是书呆子们!道理一大堆,关键时候不顶用啊!
就说他们最喜欢黑中医的双盲,我就问两个问题:
第一,西药研发是不是统计学?是不是概率论?是不是经验医学?(几个药经常为几个百分点吵的不可开交)
第二,双盲的样本筛选标准是西医的还是中医的?譬如新冠,不是新冠阳性就是同一个病的,如果他们按照中医标准筛选出一千个同样的新冠样本,治愈率我相信会让他们惊掉下巴的!
真正的中医,不跟你玩概率的,玩概率的话,好多危重病当场就会一命呜呼的!人家要的是一击必中!
所以,对我来说,做投资做生意选西药,因为它有一整套优秀的赚钱密码,我自己治病么,还是中药罗,我全家人都是如此,包括新冠,我们家都是2-3天就完全恢复的,我们可不讲概率,要的是100%治好!

明达野老06-21 11:11

喜欢中医不能和喜欢中药企业划等号哦,哈哈。
中医自古以来都不是圈钱的智慧,更多是恩泽和仁爱。想用真正的中医智慧赚大钱,可不是容易的事,就说辨证论治、因病施治这一个问题,工业化手段就没办法“放量”的!当然,那些打着中医幌子的中医骗子们倒是可以做到,哈哈哈。
也因此,我喜欢中医,但很少买中药股票,而是买西药股票,原因就在于我想用西药这枚赚钱利器来反过来支持中医发展。这是我的行事思路,供你参考。

明达野老06-21 11:27

成全他们的想法和道理,挺好一事儿。老祖宗们绝对不会介意的,我们就更不必介意了,中医智慧本身从来没有损失,有损失的从来是那些自视甚高的人。哈哈。

明达野老06-21 12:54

全部讨论

如果按这个,一些领导慰问环卫工人、建筑工地人员,发藿香正气水应该是不合适的。

06-21 11:21

本文欢迎转发分享。希望更多人知道一些真正的中医常识,而不要因为“误服中药”而导致中暑病情加重。

06-21 12:51

谢谢老师分享,我的办公桌上面就常常备有藿香正气水和生脉饮。

06-21 10:23

谢谢分享,没想到明达叔还是中医达人,深得我心。我这中医院也挺好,免费提供茶水养生

06-21 18:18

太好了,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中暑和预防,功德无量!

06-21 14:52

很有启悟的一篇好文章

06-21 09:52

06-24 10:49

因此,我喜欢中医,但很少买中药股票,而是买西药股票,原因就在于我想用西药这枚赚钱利器来反过来支持中医发展。这是我的行事思路,供你参考。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06-21 11:19

06-21 11:19

转发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