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理解生意而不是追求专业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8回复:106喜欢:229

很多人刚开始学习投资,还能明白自己投的是怎样的一门生意,但是随着自己学得越深,看上去水平更专业了,却离投资本身更远了。这种情况,往往是被“专业”的虚荣光环遮住了双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CFA、CPA、ICPA这些专业级别人士做不好投资的核心原因,他们很理解“专业理论和符号”,但是,并不真正理解生意本身。

拿银行业来简单举个例子吧。我最初学投资时,接触银行业的各类指标,也是一脑门子雾水的。什么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啦,什么不良、逾期啦,还有净息差、净利差、存贷利差等等……完全云里雾里的,再去用搜索工具或者书籍去解开这些定义的答案,就更晕了。

比如:

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

净利差,是指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之差。

存贷利差,指的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平均成本率与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之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稍微简单点的解释是平均贷款利率和平均存款利率的差值。

但是看完这三个解释,我不是更明白了,而是更晕了,哈哈。

本着不能被“专业”吓到甚至搞晕的态度,我决定直接扔掉“专业”,直接从生意本质入手。

这三个指标,无非是一种衡量“赚钱能力“的指标,那究竟差别在哪里呢?

为了避开文字游戏,我直接把三个指标的公式翻出来了。

净息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生息资产

净利差=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付息负债

存贷利差=平均贷款利率-平均存款利率

但是,有这三个公式还不足够理解其生意本质的,至少里头的概念都无法厘清的,所以,要真正理解,我认为,是必须放在银行生意本身的背景中去理解。

那银行生意是什么?

就是银行拿着自己的钱和借来的钱再“给”出去(包含借出去、投资出去)赚差价(包括利息差价,也包括投资收益和借钱成本的差价),对不对?

银行生意就是融通资金两端的中介!也就是资金进出的一个中转通道,它赚得就是这个中转费。对于中介就好理解多了,我们要搞清楚它的赚钱能力,我们就要明白他的“两头”——一头是资金供应商,也就是来钱的渠道;一头是资金需求方,也就是钱流向的去处。

那来钱的渠道从哪来?一个是自己的,一个就是借来的。对不对?凡是股东的钱(包括定增来的)都归属于自己;借来的里面包括客户存款、其他银行存在的钱还有自己向市场发债借来的钱等等。

那去钱的渠道是哪些呢?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贷款,一个就是借给其他银行的款项,甚至,还有自己的金融资产投资(比如炒股炒债等等)。简化理解就是,一个是借出去,一个是投出去。

银行除了赚这个资金的中介费的“正业”,那就还有个“不务正业”的业务——外快。类似于一个房产中介除了帮助买主卖主成交收佣金,还可以做点额外服务收点钱,这个就是所谓的“广义表外业务”(包含中间业务)

要理解生意本质,就是要把“鬼话”翻译成“人话”。

经过上面的拆解,再结合所列明的公式去看,我们就会知道:

第一,利息收入,就是除开投资、“外快”的收入,这个收入包括了贷款利息,还包括一些非贷款产生的利息,比如借给其他银行等等。

第二,利息支出,就是借来的钱自己要付出去的利息,包括客户的存款利息,也包括发行债券需要支付的利息等等。

第三,付息负债,就是与利息支出关联的“借债”。

看到这里,上面三个“专业概念”便会一目了然。

所谓的净息差,就是银行用自己的钱加上借来的钱所能创造利息价值的能力,不包含投资和外快的赚钱能力!

而净利差,就仅仅是用借来的钱(不包括自己的钱)去创造利息价值的能力。

最后一个存贷利差,就仅仅“存款”和“贷款”这两块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归属于“借来的钱”创造利息价值能力的范畴之内的一个“子板块”。

把所有上面的概念简化去看,

就是,银行的业务有三块:一是赚利息,二是投资,三是赚外快。

而净息差就是指的第一块业务的能力(借钱创造价值能力+自有资金创造价值能力)!

净利差就是第一块业务中的部分能力,这个部分仅仅是借钱创造价值的能力。

而存贷利差又是“借钱创造价值能力”的一部分,仅仅是存款和贷款的角度去看。

如此去看,就会非常清楚,银行的这三个指标就是去观测银行核心盈利能力的指标,而且一个比一个“细分”和“专注”,都是为了一层层看清楚银行的核心业务能力。

这样去看银行的“报表”是不是就清楚多了?而不是“专业”多了!

投资的目的绝不是把自己搞得多专业,而是要能够穿透式的看见生意的本质。就像零售业务的应付账款,不要简单当成欠上游的钱,而是要理解为公司在白拿上游的货去卖,相当于免费加杠杆做生意。再直白点理解就是,假设我只有100万,我却可以找上游拿到价值1000万的货去卖,卖完再给钱,假设净利率是10%,相当于我周转一次就可以把本金翻倍!这,才是这个领域的“应付账款”的真谛。一定要跳出“术语”去理解生意本质,否则,术语越多越会限制住自己洞穿本质的能力。而投资,不是“应试”,而是根据你对事实洞穿的能力的一次变现!所以,永远别迷信甚至畏惧所谓的“专业”和“高级”,而要去学会朴素地洞穿迷雾下的真相。

文章最后,留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很多人没有办法透过“专业术语”看到本质的原因是什么?真的仅仅是上面的方法问题吗?

$银行ETF(SH512800)$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02-25 12:38

学习中

01-19 23:32

2023-12-30 11:07

2023-11-12 18:55

2023-11-07 11:06

多人没有办法透过“专业术语”看到本质的原因是什么?真的仅仅是上面的方法问题吗?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投资就是做生意,四十岁以下无夹头,blablabla。。。

2023-11-03 11:26

2023-11-02 11:57

投资是理解生意而不是追求专业--不是去学习专业术语

2023-10-31 15:32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