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修的到底是开悟?还是虚荣?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回复:25喜欢:31

你抄得来打坐、素食、佛言道语的形,但若是发心不正,那么你和其他普通的虚荣别无二致。强说区别,那就是你自以为很高级,自以为自己超拔脱俗了而已,但实际上,你真正得到的也只是和原来未修 佛道前同样的苦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当你嘲笑别人俗的同时,其实你也被自己的嘲笑嘲笑着。

——明达序


【本文转载自夫人的微信公众号-慧爱行舍,首发20200828】

原文链接:网页链接

作者:慧爱行者

正文如下:


【一学生问开悟者:“我静心时看到一颗蓝珍珠代表什么意思?”

开悟者答:“意思就是你静心时看到一颗蓝珍珠。” 】


学生:老师,您修佛吗?

我:你口中的佛,是怎样的?

学生:(沉默片刻)我想,就是一种圆满的状态吧。

我:哦,我不修佛。

学生:那您修什么吗?

我:我修现世中的自己。

学生:我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剧院外光着身子,无形无相,无所或缺。有一天,我想进剧院了,于是,我看了看接下来可选的剧本,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精心挑选了一件“女人”的衣服,同时让自己变成适合这件衣服的女人形象,穿着它,准备走进去。跨进门的时候,孟婆给了我一碗孟婆汤,说:“你需要忘了剧院外面的世界,以及在外面世界中你的样子,喝了这碗汤,你就能进入剧院了。”我很想进去玩,于是一口就干掉了这碗汤。不一小会,我就忘了自己为什么站在这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时候,舞台亮了,一些角色开始登场,有个人喊道:“慧爱,过来。”我发现她的眼睛盯着我的方向,而我身边没有其他人,于是我明白了,我叫“慧爱”。我走向她,她让我叫她:“母亲”。她带我走上舞台,我发现舞台上的人,穿着各异,身形各异,有些人高大威武,有些人矮小瘦弱,有些人貌美帅气,有些人肢体残疾;有些人打扮的富贵华丽,有些人却衣不蔽体,有些人穿着大胆张扬,有些人穿着羞涩低调……

    台上的其他人也很快发现了这点,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关系网,他们带着自己的发现、思考,有了不同的行为。比如,有个人发现自己头脑十分聪明,并且家族都衣着华丽,因此认为自己是“天生高贵”的人,举止言行,都显得很自信,有时候也可能过于自傲而轻视他人。还有个人,看着自己衣不蔽体的样子,认为自己“贫穷低贱”,他很羡慕那些富人,于是下定决心,立志要让自己变得富有,脱下这一身破烂的旧衣。另外有个人,他肢体残疾,但他的“父母”十分强大和乐观,所以他虽然有时感到痛苦,但始终能体会到爱和宽容,他用微笑赢得了周围人的掌声。

    而我呢?我看着自己矮小的身子穿着一条朴素无比的裙子,没有附带任何装饰品,母亲也总是沉默寡言,严肃易怒。我尝试和身边的人联结,但却因为胆小而经常被忽视,为此,我感到“难堪和不安”,于是悄悄地躲到舞台周边,想把自己隐藏起来。可有时,我又不甘心自己被忽视,于是,我试着让自己融入这个舞台,跟随“表现强大或高贵”的人做事。但是,我仍然感觉孤单,没多久我便又退到了舞台周边。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我”吗?这样待在这里有什么意思?

    这样的思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经历很多事情后,我明白了,我穿的衣服,只是戏服;我经历的生活,也只是我为自己挑选的原始剧本衍生出的故事全貌;连我的身体,也只是为了角色而特定的。这一切对于舞台上的我来说,是绝对真实的;但对于剧院外的我来说,这只是一个游戏、一场体验而已,只是相对真实。而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原始剧本和故事设定呢?或许,我想玩一个“爱和勇敢”的游戏,在“孤独和自卑”的设定中,体会爱是什么,勇敢是什么。通了这关,我就没白来。等之后走出剧院的时候,我会兴奋地说:“我通关了,真爽!”而如果,我一直原地打转,终老还是孤独自卑,胆小谨慎,等我走出剧院时,我估计会对自己很失望:“哎,可惜了,一关都没通”。

    这就是我想给你讲的故事。你问我修不修“圆满”,我确实不修,因为剧院外的我本来就是圆满的状态,哪哪都没坏,好得很,有什么好修的呢?我只是在修现世中的自己,带着“孤独和自卑”的原始剧本(游戏)设定,看自己能不能闯关突破,修得“爱和勇敢”的新体验。

学生:谢谢老师,我感觉自己明白了一些东西,关于真相的部分。

我:看来这个故事我讲得还不赖,没有让你越听越糊涂。

学生:老师,您开悟了吗?

我:不,我没有开悟,我的欲望很明显不是吗?我想要体验爱,想要体验勇敢,想要取悦自己……这些都是我的欲望,我还想在这里玩。

学生:那开悟是怎样的?

我:我没有“开悟”,所以谈不上“真正理解”,姑且算是“知道”而已。开悟就像是玩够了,什么都通关了,没有可以玩的,也没有想要玩的了,于是脱掉衣服,蜕掉肉身,可以走了。开悟不是“修”来的,等你真正不想玩了,开悟自然到来。好比一个30岁的人想要明白自己“100岁”时的样子,你能通过了解提前“知道”,但只有真正等到了“100”,才是真正理解了,你也才是真正100岁的你了,而你在30岁的时候无论怎么扮演100岁,都只是在“玩游戏”而已。平常人所谓的修,大多便是如此,修的只是“欲望”,跟真开悟没有本质关系。

学生:你是说,通过打坐、瑜伽、读经不能开悟吗?

我:看过《达摩祖师传》吗?

学生:看过。

我:记得里面“磨瓦成镜”的故事吗?磨瓦岂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想要通过坐禅修佛,不是在成佛,而是在灭佛。你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你对“开悟”仍有执着。明明内心存着这个执着之心,却不去看见这个执着之心,而试图用“开悟”的假象掩盖实际存在的我执,用虚假之象掩盖实相,不是灭佛,又是什么呢?



    大约七八年前,我刚开始接触心灵时,有个老师提醒我说:“不要追求开悟。”我当时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说。后来我看见,在心灵之旅的路上,追求开悟之心,和追求名车名房,没什么两样。虚荣之心无处不在,有些人最开始是追求财富、名望上的虚荣,但有一天,他厌倦了这些身外之物,于是,开始追求身内之物,把虚荣心依附的对象,转到了在心灵、道德、开悟的比较上。比如说:我打坐时盘腿比别人盘得好,我练功比别人练得更久,我读经时比别人有更强烈的感受……还有一些人学了古中医,认为自己顺产比别人剖腹产灵魂更高尚……其实换汤不换药,本质的虚荣心是没变的。

学生:我明白了,这些太细微了,虚荣心无孔不入。

我:是的。关于开悟,我再给你讲个笑话吧:“有个老师吃饱了,学生问,“老师,你如何知道你自己吃饱了?”老师说:“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学生说:“老师,这样我们没办法领会啊!”
    就在这时,老师突然打了一个嗝,其中一个学生立马站起来说:“打嗝,老师吃饱会打嗝!”于是,其他学生都跟着雀跃起来,“是的,打嗝,要打嗝。”接着,教室里便传来一阵阵练习打嗝的声音,各种嗝声此起彼伏……但是,却没有一个学生,是真的吃饱了。”

    所以,模仿开悟并不能开悟。当你“经验”得足够多,并且这些“经验”令自己足够满意,时机成熟,开悟自然到来。

学生:我现在不知道该不该打坐了。

我:你这个问题,就跟问“我该不该打嗝一样”。你想打嗝,那就打嗝好了,为什么需要先问自己该不该呢?南师曾言:“做是我执,不做亦是我执。”也就是说:你想打坐就打坐,不想打坐就不打坐,根据你内在合一的感受决定,知行合一即可。不在这之上生出‘成佛’的妄念,自然就没有该不该的纠结了。

学生:老师今天的话,破除了我很多虚假的名相,我之前一直执著于打坐,觉得只要我坚持每天打坐,就能让自己更加通透。每次打坐时我的心都会静很多,但是打坐完后,面对现实生活,心依然容易烦闷,由此我更想去打坐,觉得打坐可以让我安心。

我:借由打坐逃避现实,安不了你的心。看见自己现实中的矛盾,想要解决就直接面对。

学生:是的,我只是在逃避而已。我想用打坐换来的虚荣心,抵挡自己面对现实时的无力感。

我:凡人常有虚荣,我也有,只是我对此有比较敏锐的觉察。当发现自己有虚荣心的时候,批判不如为自己重新做选择来得有意义。如果这份虚荣能让你快乐,你又很喜欢这份快乐,那么享受一下也未尝不可。而如果,你感觉虚荣产生的快感对你没有任何吸引力,那么,让虚荣存活的念头自然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所以,“虚荣心”没有对错,它就跟一种情绪一样,情绪是没有对错的。看见它,认清它,它便自然消退。如果它无法消退,那就让“自己”和它呆在一起,允许它与你同在,便意味着你和它是不同的能量体,你是不同于它而存在的。试着这样练习,你会体验到自己真实的力量感。

学生:谢谢老师,非常感恩!


附注:图源均来自于网络。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0-08-28 21:45

感谢老师!

2020-08-28 21:37

这篇文章是夫人送出来的一份心灵大礼,但仅限于识货的人才拆的开,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不过是一碗再普通不过的鸡汤。你想成为前者还是后者,有赖于你自己的选择。你认为心和投资有无关系,也在于你自己。
就啰嗦这一句,祝福有缘人!

2020-08-28 21:24

感恩分享

2020-08-28 21:24

受教

2020-08-28 16:44

感恩野老分享~

2020-08-28 13:28

2020-08-28 13:02

这个真的赞!

2020-08-28 13:02

故事好棒👍🏻👍🏻👍🏻👍🏻

2020-08-28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