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围城之恒瑞医药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研发是医药公司立根之本,这是所有投资者皆知的真理,只有依靠研发推出爆款药物,药企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美股的再生元制药( NASDAQ:REGN )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研发而获得市场认可的案例。从1991年IPO算起,再生元制药在长达20年的时间中都处于研发投入大于营收的情况,直至2011年眼科神药Eylea的问世,才最终改变了再生元制药的研发销售比。在投资者心中,再生元制药最核心的标签就是对于研发的专注,其几乎从不进行资本运作,企业得以壮大完全归功于自主研发。纵观全球市场,类似于再生元制药这样醉心于研发并能获得成功的药企并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案例中,中国企业 恒瑞医药( SH:600276 )算得上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家老牌药企,恒瑞医药不仅像再生元制药一样专注研发,从不进行资本并购,而且也几乎不向市场拿钱,完全依靠产品所带来的现金流。这份对于主营业务的专注,让恒瑞医药一度成为A股白马股的代表,更有投资者称其为“医药茅”,甚至将它视作中国的“再生元”。然而这份美好却被集采所打破。当脚下的路走不通时,恒瑞医药是时候考虑走出自研的“围城”了。

恒瑞医药坚持创新的劲头像极了研发起家的再生元制药,但创新药研发并非只有自研这一条路。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恒瑞医药实则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除了“再生元”模式外,医药行业中实则还存在以安进吉利德为首的另一种模式,也是通过不断并购优质资产来获得版图的扩张,尤其是切入此外并未涉足的陌生领域。对于拥有仿制药基本盘的恒瑞医药来说,适当进行战略扩张,寻找优质管线进行并购不失为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医药行业不像其他产业,通过对主流产品的复制就能够成功切入,药品最重要的不是复制而是创新与迭代。并购固然存在失败的风险,但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前期药物研发的试错成本。聚焦产业发展规律,医药行业是一个拥有很多细分赛道的庞大市场,很难有公司能够在第一时间实现多领域的快速布局,大多的创新药公司往往聚焦于单一领域。反观恒瑞医药,作为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传统药企,其并没有选择聚焦某一领域,而是延续了之前的仿创策略,突出自身的商业化优势。纵览恒瑞医药的管线布局,从抗肿瘤的PD-1、ADC、双抗,到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眼科,恒瑞医药都进行了布局,过于庞杂的管线不仅限制了公司的战略聚焦,而且也消耗了大量的研发费用。如果没有集采,那么恒瑞医药这套仿创路径是拥有很强优势的,毕竟就算上市时间落后于竞争对手,它也可以通过超强的商业化能力进行弥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跟随策略是并不能产生革命性产品的,也很容易成为集采的覆盖目标。结合全球发展趋势来看,海外巨头往往会选择具有开创性的管线进行布局,虽然它们也会进行自主研发,但是并购和授权引进同样也是一条重要的发展之路。实际上,医药行业是一个典型的由“边缘革命”推动的产业 ,前沿的、含金量高的产品往往都诞生于嗅觉敏锐的小型公司,而之所以这些小型公司最终没有成长为巨头,其核心原因就在于巨头药企对他们的并购和授权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