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狼L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1
中国汽车市场的政策跟国外不一样,国外传统汽车品牌产品线没有跟随中国政策,国外传统汽车品牌中国市场份额受损,但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响不大.
因为技术发展的路径和各国政策,未来走势并不明朗.

热门回复

比亚迪的成长不止是政策扶持的结局,去试驾一下比亚迪,你才会知道比亚迪的销量为何是一打15。闭着眼靠想象的“政策扶植”才导致比亚迪的崛起,那是自欺欺人了。国外购车者智商和国内的也差不了多少,比亚迪所到之处,不能说全部烫平,也能占领20%~30%的市场。
我是比亚迪元plus和唐ev车主,我买之前试驾过同档次几乎所有车型,我的智商和大部分人也差不多,我相信我的体验和每个月30多万新车主一样。我们不是傻子,比亚迪确实好开才选择购买比亚迪的车

我承认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但崛起跟统治还有很长的距离。
亚洲来说,日系最早进入欧美市场,近几年韩系也展露头角,按照发展规律来说,如果没有政治原因,中国也会跟随其后,但崛起跟头部还差得太远。
如果全世界的汽车政策都跟中国一样,其他国际品牌在新能源也会更激进一些,但现在并不是这样。
至于出口,我觉得这个参考意义不大,因为出口量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在当地设厂而不是出口这种贸易方式。

现在讨论的是未来比亚迪成为全球汽车统治者的必然性

政策这件事,本来就是非对称的竞争。比如燃油车专利都在外国企业手上,那我当然鼓励自己企业多发展新能源的。
特斯拉刚开始用的是松下的18650,现在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电池,我相信这个决策是商业因素为主的,而不是政治因素的。
出口这件事上体现的是市场的变化:欧美日是发达国家,消费力强,但并不意味着市场增量大。东盟6.5亿人口约等于欧洲,南美4.5亿,中东5亿,而国内是从30年前人均GDP 800美元到现在12000,经历过汽车消费从无到普及的阶段,也懂得农村包围城市的道理。然后你再看看现在这个海外工厂的布局。

你拉长历史来看,日系车崛起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禁运,韩系在美国崛起和08年次贷危机同步,它们的角色是美欧的平替。现在从成本的角度看,中国品牌的性价比已经无敌了,新能源汽车上这个特点更为突出而已。去年中国汽车出口超日本,这个出口量是不区分汽油还是电动的。

其他的大车企都不着急,白宫却猴急猴急的[斜眼]

结论是没有必然性。局部市场的胜利并不影响全局。因为并没有对全局造车成影响,所以其他大车企并没有调整自己的战略。

如果没有燃油车上牌的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不能享受了政策红利,转头就说跟政策没关系。
至于所到之处,20%~30%的市场,纯粹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