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外传| Biotech向CDMO转型之路有多远?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最近圈子里最盛传的就是一件事。

基石关停苏州工厂,一线biotech寻求卖身。这就和看到考上清北的小孩毕业卖鸡蛋饼一个感觉。

如果说前几年异军突起的足力健属于老年人。那么,三年前的基石就是国内biotech的足力健。

好汉不提当年勇,血亏70亿的基石关停直接引发了市场对于Biotech前景的担忧。但如今,基石不是第一个“及时止损”、“断臂求生”的biotech,也不是最后一个。

 

资本寒冬之下,国内一众Biotech本就多数尚未盈利或盈利不多,虽说各家亏损都有收窄趋势,但到实现净利润增长,还有一定距离。

 

来源:公开资料

 

为了增加现金储备,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选择“断臂求生”,“卖管线”“卖股权”回笼资金,例如信达生物、天境生物、复宏汉霖开拓药业等。很多企业为生存将重磅核心药物卖出,如云顶新耀、和铂医药等,基石药业也为了降低成本进行了部分技术转移。

 

那如今Biotech的尽头只能是CDMO吗?近些年看似迎来红利期的CDMO真的能带来转机吗?

 

 

想要“赚快钱”,但结果往往是“赔了老婆又折兵”

Biotech转型CDMO的商业逻辑看似很顺,用了一套设备就能拿到两块业务。而且CDMO营收主要靠药品定制生产,现金回流速度远高于还未实现商业化、确定性低的Biotech。而且单从资本市场估值来看,向CDMO转型是最受欢迎的。纯CXO公司PE能给到100多倍,转型的公司PE一般能给到50倍以上,CDMO业务占比越大,估值越高,越能拿到投资。

 

但实际上CDMO门槛远没有想象中低,且行业拐点将至。

 

晟国医药是三生制药独立的CDMO服务平台,专注于生物药、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的研究、开发、临床样品生产和商业化生产服务。

根据三生国健今年半年报数据,上半年营收以及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据Q3财报所言,主要原因在占据公司九成销售额以上的益赛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面临的市场竞争增大,而且纳入集采之后价格降幅达到了60%,而健尼哌及赛普汀还未形成新的护城河。

 

目前三生制药旗下的张江(拥有3.8万升大分子产能)、苏州(地计划建设2万升产能和预充针、西林瓶水针两条制剂生产线)、北方药谷德生基地(一期规划产能19.9万升)、广东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建mRNA生产线产能可达4000万剂/年)、意大利的Sirton基地(具有欧盟授权的cGMP资质,可提供冻干粉针、水针、预充针等制剂CDMO服务)。

 

这无疑是三生由于主业乏力以寻求新的增长点的自救行动。目前这些基地并未披露业绩情况,但从母公司三生制药数据来看,CDMO业务仍极为有限,2021年上半年,三生制药CDMO业务收入4005万元,同比增长9.4%。在十亿级的投资下,晟国的未来营收数据依然需要长期跟踪。

 

药明生物CEO陈智胜认为药企做CDMO难以成功,原因在于:利益冲突、知识产权保护、药企和CDMO企业做事的思维方式差异。

 

CDMO有两个特色,一是“定制研发”,二是“定制生产”,核心在于“D”,优化在于“M”,让中小型的药物生产企业以附加值较高的技术输出取代单纯的产能输出。CDMO服务需要多学科的人才把控复杂的开发、质量、技术转移、生产各阶段、订单很大程度上依靠销售人员来主动寻找合适的机会。

 

Biotech往往只拿到了新药研发能力的入场券,后面的立项、临床、注册、准入、市场、销售六大技能,绝大多数企业无法单独集齐。

 

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解决IP问题。

来源:药明康德招股书

 

在同一套人员班子下,公司管线和客户委托业务如何独立,正是难点所在。

 

而且,自己的药品以及客户的药品如何保证知识产权纠纷?如何保证公司不会拿客户的细胞株构建、生产配方用作自身发展?最后成为客户的竞对?

 

虽说CXO的行业集中度还不高,但目前中国CDMO行业已逐渐显示出强者恒强的局面,未来全球CDMO市场前10家企业占80%的市场份额,中国市场集中度也会逐渐增高。

来源:《2022年中国医药研发外包(CRO)行业全景图谱》

 

从龙头公司的竞争要素业务来看,CDMO行业竞争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技术能力,包括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放大,创新药生产制造能力等;二是服务广度,包括客户分布广度(供应链管理能力等)以及服务项目广度,在CDMO服务之外,注册服务、市场咨询甚至临床试验服务都可能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企业在评估CDMO企业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及体系的合规性,尤其生物药从前期开发到细胞株构建到规模化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因此不少药企往往选择已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的类似药明、康龙系作为第一站。

 

另一个致命问题,就是避不开的CMC(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因为这可能是一个跨越10年或更长时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且这通常可以决定CDMO在计划时间线方面的有效性,对于内卷的医药赛道来说,这绝非无关痛痒。

 

 

结语

对于biotech而言,无论是坚持做小而美的biotech,还是走向biopharma,或是转型CDMO,最关键的还是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即使是资本寒冬,依然有一些biotech在坚持做创新药,杀出自己的一条血路。

全部讨论

2022-11-21 17:29

CDMO成了就是千亿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