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A股顶尖高手都是保守的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08回复:236喜欢:1176

本文作者将近期访谈的5位资本市场顶级投资者的交流观点做了一个汇总,通过对比的方式提炼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些观点:

逻辑一:中国股市是政府管理国家的一张牌,但你以为是发财的地方

中国股市最大的主旋律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展开的,最开始上市的时候是按照省市/老少边穷地区发放名额,这种思维当然泥沙俱下,谈不上什么价值。一旦一个国家踏入“资本主义”的市场逻辑,有一点最难克服的就是产能问题,因为伴随着科技进步和迭代注定需要淘汰一部分产能。

在国外是经济危机为节点的经济周期,中国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就是股市影响的股灾周期。理论上看,股灾因为根本性的制度设计一定会周期性发生的。所以,股市不是一个很好的发财天堂。

逻辑二:这个市场以带血的零和博弈为主,你总以为可以做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思维周掌柜并不反对,该学习学习,该实践实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一个创业板公司上市后100多元的股价,在1.5级突击入股的市场上是1-2元的价格。

所以,什么是底?哪个价格是安全边际?解禁洪峰为何屡屡在低点击垮市场,不言而喻。资本市场上的价值是相对于价格的,也相对于时间维度,纯粹的价值分析都是欺骗。

逻辑三:只有个别有进取心和执行力的上市公司会成为超级成功者,而你却认为每一个誓言都是真实的

创业板的几十家早期上市的公司,貌似千亿征程,进化为BAT级别的并不多。

这样的公司虽然战略上在冒险,但是从根本上是一家有进取心并且有成绩的公司。但是对于大部分平庸的地方性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增发的融资渠道可以不断的让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精工细作和希望大成的企业家并不多,大部分小富即安,或者在某个行业领袖的位置上沾沾自喜。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板是最具备创业精神的,这也是其享受高溢价的根本原因。

逻辑四:中国炒股最重要的技术是保本,你却以为是盈利

周掌柜做股票的两位大师傅,都是属于近20年纵横资本市场未尝败绩的顶尖高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经常引用巴菲特的那句话——做股票最重要的两个原则,一个是保本,一个是记住第一条。

从操作的角度看,破位减仓,止损清仓这两个炒股最重要的技术往往被忘记,大部分人都把99%的注意力放在买好股票,从来不考虑“善终”的问题,这是散户和很多散户化机构最重要的弱点,几乎90%的被套都是没有止损造成的,都是有机会逃离的。

逻辑五:市场里的绝对真理是股票便宜,你却喜欢错误的放大个人的预期

在曾经1664和1849两个历史性低点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看空的,很多人都说会跌破1000点,但是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大资金开始建仓,并且都发动了一波一倍指数的强劲反弹。

周掌柜曾经问过就几个顶尖高手,他们说“股票绝对便宜的时候,我们赌的是国运,不相信经济会崩盘,这也是那时候能勇敢进入的根本原因”。散户往往缺少对多个股市周期股票相对价值的对标,所以经常从自己对国家的希望角度看股市,这也是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根本原因。

逻辑六:李大霄和王亚伟等明星大部分时候都是反向指标,你却和他们学习炒股

散户投资者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大部分是公开平台的公开信息,所以他们获得最生动的信息就来自于经济学家/明星基金经理/分析师等。但周掌柜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些人的思维逻辑都是理想化和不靠谱的,他们并非股市真正精英,而是平台和媒体放大了他们的能力。中国资本市场的涨跌大逻辑只有一个——大资金进入能否有盈利和全身而退的空间。

换句话说,每次下降通道的底部,如果把整个经济不确定性都计算在内,整个资金没有掐头去尾1倍以上的回报,大资金宁愿等在某个角落看着践踏和指责,也不愿意参与市场,这个现象很多少有人提及,多少有些阴谋论,但这是周掌柜的认知,虽然不方便透露具体论据。

中国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要远远弱于大资本操纵功能,当这些所谓的大鳄们看空的时候,他们背后更大的玩家就很踏实的建仓了。只要股票涨了,所有“大鳄”的口径都会变的。

逻辑七:最靠谱的投资逻辑是等待确定性,你却总认为和不确定性博弈显现投资水平

什么是“确定性”?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往往很多股票杀跌到高管增持点位以下,或者杀跌到增发价格以下,甚至接近公司的净资产和净现金储备,如果排除市场本身的系统性风险,如果一只股票在基本面没有恶化的前提下,仅仅因为股市预期跌破多个大资金增持位置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种确定性表现方式。

这种确定性要比去判断主力拉升的高度更深刻。股市中,大家需要寻找的就是类似的安全边际,而不是自己的个人判断。

逻辑八:股市里一败涂地的人往往因为有性格缺陷,你却总幸灾乐祸的觉得是他们蠢


什么算人格缺陷呢?举一个例子,有一种人特别想证明自己,特别是在朋友面前希望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股市里,这种思维就是一种性格缺陷。再举一个例子,有些人喜欢频繁决策,或者有一些焦虑,股市表现就是天天买卖,这种人往往会错过很多机会。


最大的缺陷往往来自偏执和贪婪,偏执让很多人加杠杆赌自己的判断,贪婪就是不断拉高自己的预期,赚多少都不满足,最后全军覆没。做投资,如果不能很好的借鉴别人的失败,很有可能最终失败会落到你自己身上。

逻辑九:由于监管缺失和制度设计漏洞,大部分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公开观点都是类似赌马资料,你却习惯于抛开简单逻辑陷入复杂推理

从周掌柜多年的观察,很多顶尖高手都喜欢旅游/太极拳/运动体育等,而且这批人往往具备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超出常人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对操作的克制力。

这些能力都让他们能够在狂热的时候冷静,在恐慌的时候贪婪,而且周掌柜一直有一种直觉的判断,或许没有科学依据,就是——健康和快乐往往是通向财富的重要桥梁。也就是说,修身决定投资成败。

逻辑十:一个人一辈子抓住5次牛市就可以基本财务自由,你却希望自己在每一天都是赢家

最后一条是非常深刻的,说起来很简单——一辈子抓住5次股市绝望的机会,平均7年一次的话,35年就能收集5次,赶上这次的去杠杆让机会可能2年2次,如果5次都是翻倍的机会,10万的投资会获得320万的回报,对于普通人就可以衣食无忧的养老了。

投资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不贪婪,把握机会,知进退,或许很多人都可以通过投资者项高智商的有意思的思维运动,让生活多一点调料。

几乎所有A股顶尖高手都是保守的!

来源 | 周掌柜(ID:zzhanggui)

$贵州茅台(SH600519)$

$兴业银行(SH601166)$

$中国平安(SH601318)$

精彩讨论

姜-鹏2020-07-26 08:09

怎么会有如此错误的认识

不寒而栗22020-07-26 08:05

这是我看到过的见解最深刻的文章。

进击新三板2020-07-26 08:09

一般超过300字的文章我都不会看,不知道从哪里粘贴复制过来的,都是肥话

世间成长路2020-07-26 07:52

逻辑十一:韭菜之所以为韭菜,总有他们自以为是的逻辑。

沣祖2020-07-26 10:56

股市里讲大道理的文章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接触了这些碎片化认知就认为撑握了财富密码。务实一点吧,从报表着手从经营实业角度研究。分析公司收入构成、收入性质、影响收入的因素、收入的潜力、潜在业务风险、杠杆风险、稳不稳定。分析多了自然可以知晓水位高低,当然也可锚定无风险利率去估值。做完这些也不能保证一定赚钱,还要进行组合管理,标的之间波要对冲。设想如明天开大盘跌30%组合损失依然在可控范围之内。不空仓不满仓,利用优秀公司的优势把组合市值不断推高。税改之后,2018限制国内的企业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壁垒已经被打破,以后分工越来越细利率下降,对专业化的公司股价形成长期有效支撑。

全部讨论

2020-07-26 08:09

怎么会有如此错误的认识

这是我看到过的见解最深刻的文章。

2020-07-26 08:09

一般超过300字的文章我都不会看,不知道从哪里粘贴复制过来的,都是肥话

2020-07-26 07:52

逻辑十一:韭菜之所以为韭菜,总有他们自以为是的逻辑。

2020-07-26 10:56

股市里讲大道理的文章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接触了这些碎片化认知就认为撑握了财富密码。务实一点吧,从报表着手从经营实业角度研究。分析公司收入构成、收入性质、影响收入的因素、收入的潜力、潜在业务风险、杠杆风险、稳不稳定。分析多了自然可以知晓水位高低,当然也可锚定无风险利率去估值。做完这些也不能保证一定赚钱,还要进行组合管理,标的之间波要对冲。设想如明天开大盘跌30%组合损失依然在可控范围之内。不空仓不满仓,利用优秀公司的优势把组合市值不断推高。税改之后,2018限制国内的企业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壁垒已经被打破,以后分工越来越细利率下降,对专业化的公司股价形成长期有效支撑。

2020-07-26 08:48

你以为讲的是股市赚钱的不二法门,其实就是把股民的人生百态晒了一遍。

2020-07-26 12:06

这篇文章写的还是挺深刻的,理念我也基本认同,但有一点不认同,就是割肉,基本面没坏,割个P肉

2020-07-26 08:03

控制风险和获得收益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把每一天都都当成大崩溃的前一天去配股

2020-07-26 11:19

写的挺深刻,几点不同观点:
1、中外没有什么不同,美国证券法颁布之前,美股就如现在的A股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恶意做空、大股东套现、操盘高价卖货、内幕消息、对赌公司……发挥你的想象力;
2、不是零和博弈,因为要收交易税、增发扩容,实际上是负和博弈。也就是说,一定有人亏钱,亏得总体比赚的多。
3、进取心那都是后话了,有进取心的企业未见的有业绩,运气和资源占了绝大部分,实际上说到企业道德,暂时还是竞差的一个氛围。

2020-07-26 07:49

这是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