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谈选股的艺术vs股市如赌马

发布于: Android转发:8回复:7喜欢:60

芒格:“我很喜欢把股市比喻为赌马,难道不是么?大家都来下注,于是赔率不断变化。再笨的人也明白,一匹马,轻装上阵,站位好,历史记录良好….赢得比赛的概率当然大,反之就是所谓的冷门。但如果结合赔率,你就会犹豫,因为冷门的赔率是100,而大热门的赔率只有3/2。从统计的角度便很难判断怎样才算更好或者最好的赌注,跑赢平均水平也变得更加困难。再加上庄家还要抽红17%,难度又“被”加大了。


这样的博弈中,智商当然能够给你带来优势,因为很多人对马的秉性和赛马规则都不了解,只是在用自己的幸运数字来碰运气。跟这样的大多数人相比,对马的历史表现了如指掌的专业玩家,加上一定数学天份,胜算理应高些。可惜,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赛季下来,这些优势最多能帮助减少损失,因为保证10%的赢率也许并不难,但尚且不够跨越那17%的障碍。

我有个朋友,专门赌那种后面挂个车的赛马,按说这种玩法不够有效,对智商的要求也没那么高,但他不仅乐此不疲,干脆将此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过他的方法是不经常下注,只有当他发现明显有机会,或者偏离正常水平的赔率时才出手,在我看来他过得还真不错。其实股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不过抽红的比例(交易成本)没有那么高而已。在同样成本条件下,很多赌马场上战绩卓越的高手都有一个共性:不经常下注。想来也是,你我皆凡人,不可能时刻掌握一切,但只要肯用心,总会在某一时刻遇到mispriced的赌注。

可惜,很少有基金经理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像我和巴菲特),很多基金机构认为只要工作再刻苦一点,然后全部招聘商学院学生,投资时就可以做到“万事通”,这是很疯狂的想法。真正想赢,办法只有一个:虽然同样强调努力工作,但目的是力争有一些感悟或见解。一个人一生究竟需要得到多少这样的感悟才能成功,我不敢讲。不过我可以说,伯克希尔赚的所有钱,几乎都可以归功于排名前十位的感悟,换句话说,真正对投资有帮助或者起到决定作用的,只是让你领悟最深的几点,真的,几点足矣。

据我所知,巴菲特会对商学院学生讲,“我教给你们一招,可以让你们投资收益大大增加。假设我给你一张卡,上面一共可以打20个孔,但是记住,打完这些孔,你的机会也就用完了。一生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投资,你就会更加谨慎,也会懂得把握机会,该出手时要出手,而且要把子弹上满。”我和巴菲特都认为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

怎样才可以长期超越大盘?很多人采用所谓“板块轮动”的操作方法,即要确保时刻都在当下最热门的行业中,石油表现超越零售商时,毫不犹豫抛出后者,这样只要每一次都比其他人做得好,理应最终胜出。我不是说这样不可能,但据我所知,没有人是完全通过这种方法投资成功。另一种方法是BenGraham 的重置法,即当股价低于重新出售这家公司所需的价格,就算“便宜”。但这种方法的弊端是Graham的时代并不是普通条件,而是大萧条时期。随着投资者“越来越聪明”,教条主义者会发现“白捡”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投资者只好不断赋予“便宜”新的含义。

巴菲特一生的投资经历都与Graham的“市场先生”概念有关。但是我和巴菲特有一点做法与Graham不同,Graham从来不接触上市公司高管层,原因是他当时开发的投资方法是针对大众,很显然大众不会有机会与管理层接触。更何况如果遇到不厚道的管理层,反而容易受到误导。这些年来我们的实践表明,有些公司的管理者明显具备超出常人的能力,即使这些公司的市净率已经达到2倍或者3倍,依然应该买入。

另外一种投资方法是选择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如果一只股票收益率一般,即使长期持有期内保持此增长速度,而且买入时明显折价,也不如一只收益率明显高得多的公司,即便买入价并不是很“便宜”。
怎样选择这样的公司呢?

一种方法是选择这些公司尚“小”时(比如刚刚公开上市)介入,当然这一点对于大资金有些困难。这时与管理层接触,对管理层做出判断便成为重要的投资决策因素。比如,因为Jack Welch我们会投资通用,而不是西屋电气。如果已经选到了这样的行业,但自己没有把握住,没有把子弹上好,那就是最大的错误了。

另外一种十分难得的盈利机会来自发现企业手中有很大的定价权,例如迪斯尼发现即使提价游客也依然不见减少,再加上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定,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投资者的信念和勇气。

基金经理存在的通病是不知如何应对心理否认,这种心理状态对投资和生活没有任何帮助。他们应该认识到资产管理这个行业,与其他任何行业不同,其本质就是不创造任何附加价值。所以投资者应该学会反思,学会在自己的投资假设出现错误后,dis-learn,及时推倒重来。

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智商没有超过爱因斯坦,那么不妨按照这种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倒过来想。比如,你想帮助印度这个国家,那么你不应该问:我做哪些事情可以帮助印度?你应该问:印度这个国家现在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我要怎样才能避免犯这个错误?再比如,大家都希望成功,这时最应该搞清楚的问题是人生最应该避免哪些错误?我的答案是缺少诚信。因为缺少诚信,任何优良品质都可以一笔勾销。那么路径就很清晰:诚信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所有行为动力。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提醒年轻人也一定要尽量避免:不要过早“站队”,或者说不要受到某种思想理念或者意识形态方面的禁锢。很多年轻人容易被某种意识形态吸引,然后高声宣布自己永永远远坚定支持这一阵营。这样做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不断地自我强化和僵化,最后毁了自己。年轻时的理念想法,如果固执己见,会成为一生中最大的风险。我经常给自己举这个例子,Scandinavia的皮划艇高手,“驯服”了附近所有湍急的河流,决定来挑战美国的大漩涡。我的答案是,必死无疑。大漩涡,正如背景很“深”的意识形态,跟一般的急流,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不要轻易去碰。我的做法是,在我真正了解一个观点,并且能够确认比辩驳我的人更加有说服力之前,我绝不开口。

我很庆幸自己很早就认识到不公平性。美国最好的篮球教练,曾经对自己的队员说,垫底的5名队员,永远不会有上场的机会。因为最优秀的7名队员就可以应付所有的比赛。这7个人,只要懂得学习,不断进步,永远可以赢得下一场和更多的比赛。人生也是一样。机会不会永远对每个人都是均等,要通过学习进步成为别人眼中“对”的人。

$建设银行(SH601939)$

$长江电力(SH600900)$

$格力电器(SZ000651)$

全部讨论

2018-06-28 10:20

3/2 应该是2/3

2018-06-28 08:50

有一点不是很明白,给你一张卡,可以打20个孔,我的理解是不要经常出手,到很有机会时才出手,你的机会只有20次。

2018-06-28 08:46

穷查理书里好像没有

2018-06-29 06:43

该出手时就出手

2018-06-28 23:17

不动最难

2018-06-28 07:29

MO兄,这些内容出自何处?是《穷查理宝典》吗?最近想购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