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六個常見的投資迷思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在投資領域有各種各樣的例子,這些例子被重複得如此頻繁,以至於它們成為了傳統智慧,即使它們很少或根本沒有事實根據。

Lubos Pastor 博士是花了多年時間調查這些說法的人。他是斯洛伐克裔美國金融經濟學家,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 Charles P. McQuaid 金融學教授。

他是金融市場和資產管理領域的領先研究人員,發表了多篇獲獎論文,其中一些論文刊登在《循証投資者》上,您可以在我們的“研究”部分找到這些論文。

Lubos Pastor 最近作為 Jeff Ptak 和 Christine Benz 的嘉賓出現在晨星播客The Long View中。這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採訪,他在採訪中消除了六個普遍存在的投資迷思。

投資迷思一:時間跨度越長,股票波動性越小

“傳統觀點認為,隨著投資期限的增加,股票回報率的波動性會變小。而我和我的合著者——Rob Stambaugh 和我——我們發現了相反的情況。我們發現,長線投資者實際上比短線投資者在每個時期面臨更大的波動性。這並不是因為我們認為有些人錯誤地處理了他們的數字。一點也不。這是因為我們在計算波動率時著眼於未來而不是回顧過去。

“讓我退後一步。這種認為股票在長期內波動較小的傳統觀點是基於對波動性的歷史估計。所以,你回頭看,你決定了平均回報。假設是,比方說名義上每年 10%。然後你計算圍繞已知平均回報率的不同時間範圍內的波動率。好吧,我們展望未來,就像我們相信投資者所做的那樣,我們計算圍繞這個未知的波動性意味著我們將繼續前進。我們不知道未來的平均回報率是多少。我們計算的這種前瞻性方差考慮了平均值的不確定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發現股票在長期內波動性更大而不是波動性較小的主要原因。所以,並不是說我們發現回報沒有可預測性或均值回歸。實際上,我們確實發現了回報的均值回歸。只是我們發現平均版本被未來股價波動趨勢的不確定性所抵消。”

投資迷思二:從長遠來看,更環保的資產應該會產生更高的回報

“我的合著者 Rob Stambaugh、Luke Taylor 和我實際上確實發現了綠色和預期回報之間的明確聯繫。具體來說,我們從理論上和實證上都認為,更綠色的資產具有更低的預期回報。我們給出了兩個原因。一種是基於口味,一種是基於風險。所以,品味的原因是人們喜歡持有綠色資產。投資者喜歡持有它們。因此,在均衡狀態下,這些更環保的資產最終價格更高,因此未來的預期回報率更低。然後,還有一個風險原因也會為更環保的資產帶來較低的回報,那就是更環保的資產可以更好地對沖氣候風險。或者反過來說,棕色資產更容易受到氣候風險的影響。因此,他們必須提供更高的預期回報來補償。

所以,再一次,這兩個渠道,“為什麼 ESG 變得如此受歡迎?......我想說人們喜歡持有他們喜歡的資產,即使是出於非金錢原因。隨著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富裕,人們越來越願意為有機咖啡支付更多費用,為他們喜歡的公司生產的衣服支付更多費用,諸如此類。所以,我認為這就是 ESG 發展的原因。我認為人們越來越重視非金錢問題。”

投資迷思三:主動管理的股票基金在市場動盪時期表現良好

“(Blair Vorsatz 和我)使用晨星公司的數據來研究共同基金、美國共同基金在 COVID 危機期間的表現。我們研究了 COVID 危機最嚴重的部分,例如 2020 年 3 月和 4 月。我們發現,在這場危機期間,主動型基金的表現遜於被動型基準,而且幅度很大,大約四分之三的基金表現不及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其中近 60% 的表現不及相應的 FTSE Russell 基準。至少對我們來說,這有點令人驚訝,因為當人們指出主動型基金表現不佳,長期表現不佳時,他們經常說,從長遠來看,主動型基金表現不佳,但他們彌補了這一點,因為它們表現更好,它們在經濟不景氣時表現出色,例如在經濟衰退或危機中,恰恰是在您希望它們表現出色的時候。

所以,“因此,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中,即 2020 年的 COVID 危機中尋找它,但我們沒有找到任何支持該假設的證據。主動基金非但沒有跑贏大盤,反而跑輸大盤。”

投資迷思四:基金經理越有經驗,業績越好

“這是我與 Luke Taylor 和 Rob Stambaugh 共同完成的一篇論文。我們具體發現的是,基金業績往往會在基金的整個生命週期內惡化。隨著給定基金的年齡增長,其業績往往會略有下降,基準調整後的業績。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基金表現更好,因為你年輕時的表現比年長時更好。這是對很多事情的控制。

“這是為什麼?我們的故事,我們在論文中講述的故事,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問題。所以,假設你剛剛從芝加哥布斯商學院畢業並獲得了 MBA 學位。你擁有關於最佳投資策略的所有前沿知識,等等。幾年後,您開始運營基金。你處於最前沿。你會做得很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10 年、15 年後,也許你的知識不再那麼前沿了。新畢業生開始經營新基金,除非你成功跟上,否則他們的表現可能會超過你。所以,這就是我們的故事,在基金的生命週期中,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往往會使他們的表現變得更糟。”

投資迷思五:資金越多,對投資者越好

“有一個關於投資規模是否與未來回報有某種關係的問題,並且在主動管理中存在規模回報遞減的概念。大多數時候,人們談論的是基金規模收益遞減的問題——這個想法是,隨著我的基金規模的增加,我的基金的表現會變差。那裡的想法是,如果我管理一個更大的基金,那麼我的交易成本就會上升,這就是為什麼我最終不得不減少交易,結果我的表現就會受到影響。

“我與 Rob Stambaugh 和 Luke Taylor 就此主題進行的研究更多地討論了行業層面的規模收益遞減。所以,我們不看基金層面,而是看行業層面。我們發現,隨著主動管理行業規模的擴大,每個人的業績都會下降。因此,當有更多資金主動管理時,當更多資金追逐錯誤定價時,鬆散地說,每個主動基金都會發現更難以實現阿爾法。從本質上講,競爭越來越激烈,這會降低每個人的表現。所以,這就是它的要點。我們強調行業層面的規模收益遞減,而不是基金層面的規模收益遞減。我實際上相信這兩個渠道都在發揮作用。”

投資迷思六:私募基金不同於股票基金,不受短期價值波動的影響

“我聽過這種說法,我同意——如果你看一下私募股權的回報,它們看起來很平穩,但它們似乎比實際情況更平穩,這是我的看法。私募股權就是股權,就像公共股權一樣。你看不到它像公共股票那樣波動的唯一原因是你沒有每時每刻的價格。因此,報告的回報表明,它的波動大於其平穩的回報。

“我個人不願意為這種平滑支付一分錢。那麼,我為什麼要為這種類型的平滑支付任何費用呢?也許有一些機構投資者確實欣賞這一點。但是有一個價格問題。您願意為感覺更好而付出多少。因為您報告的波動率低於實際值。所以,我不會為此付出太多。

#ETF成股民新宠# #ETF# #ETF基金# $阿里巴巴(BABA)$ $特斯拉(TSLA)$ $玉柴国际(C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