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3喜欢:2
$华兰生物(SZ002007)$ 
众所周知,血液制品属于刚性需求药品,被广泛用于急救、感染以及凝血障碍疾病。血制品来源于血浆,行业具有很强的政策和技术壁垒,这两年战疫表现优异。长期以来,国家对血制品实行严格监管,先后制定了批签发制度、对原材料血浆实行检疫期制度等。特别是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对企业设立浆站也有严格的资格限定。血浆来源受限,产品销售又受到批签发制度制约,生产企业数量因不断被并购导致越来越少,行业集中度高。
行业发展先后经过了取消价格限制、实行“两票制”等重要政策节点。当前,各国针对血液制品的进口都有严格的法规约束,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国民健康安全保障措施,也是许多国家普遍遵循的血液制品安全准入原则和法规。在国内,血液制品正处于行业内部持续整合、行业外延加速发展的时期。供给端增长主要来自于新设浆站和已有浆站的开发以及多品种研发销售,由于浆量增长弹性较低,行业后续在严监管下保持规范有序的发展。
国内上规模,差异迎发展
现阶段,产业需要聚焦提高终端产品质量及关注法规标准,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中国血液制品产业良性、螺旋式上升和发展。中国血制品批签发数据显示,2011-2020年间,国内血制品市场整体规模持续增长,批签发数量的年均增长率(CAGR)约为25%。其中,纤原、凝血因子和狂犬病、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增长较快。
行业壁垒高,产品依然紧俏
1.技术壁垒 随着血液制品的创新和升级换代,特别是一个从单采血浆到血浆组分分离乃至最终无菌制剂生产全产业链条的技术密集型制药行业,对多达数十个环节的生产和质量稳定性要求日趋严格,对产品研发、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水平、经验积累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
2.资金壁垒 血液制品行业是高投入行业,从单采血浆站设置、血浆采集、产品研发、临床试验、产品生产到产品实现销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设备等资源,同时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血液制品生产使用的厂房、设施以及仓库等必须进行专业化设计,且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使用;血液制品生产所需的专用设备较多,重要仪器设备也价格昂贵,因此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
3.品牌壁垒 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制成的特殊药品,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往往会选择知名度高、质量效果好、品牌声誉好的产品,一旦形成用药习惯,就会建立起对该品牌的高度信任。
4.人才壁垒 从研究开发、临床试验、生产再到最终的产品销售,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精尖的人才作为支撑。国际大型血制品企业都有强有力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人才队伍。
5.政策壁垒 目前我国人血制品仅允许白蛋白进口,血制品还不能全方位满足临床需求。上世纪80年代早期,我国从美、法、德、西班牙等国进口血制品,产品包括白蛋白、静丙、凝血因子Ⅷ等。为避免传染病通过血制品传播的潜在风险,上世纪80年代,原卫生部、原海关总署颁布《关于禁止进口Ⅷ因子制剂等血液制品的通知》,将除人血清白蛋白以外的血制品全部列为国家禁止进口的药物品种。2007年11月,为满足国内血友病患者需求,国家开放了重组凝血因子Ⅷ的进口,但血源产品依然保持禁止。国内血制品行业靠前的制造商可分离十余个品种,但大部分血制品公司仅能生产3~6种,而海外龙头可生产的品种数量一般都大于20种。国内临床短缺或空白的品种能否通过进口满足治疗需求,还需要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明确与许可。
受医保控费影响,带量采购对血制品的影响
对于国家带量采购,国家医保局的总体策略可以理解为,将医院采购金额排名前160~180个品种作为集采重点,计划在2018年、2019年、2020年三轮两批的基础上,再开展六轮左右带量集采,周期计划是3年。只要符合“0+3”及“1+2”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就会触动常态集采“开关”,开展国家级带量采购。人血白蛋白属于医保目录范围,在医院使用排序名列前茅,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对“血液制品”有使用限制:为保障参保人员因临床特殊适应症,急救、抢救时使用血液制品的需求,特做出如下规定:限工伤保险或以下适应证之一伴低蛋白血症,且血浆蛋白低于30g/L时可开始使用,应提供5日内血浆蛋白检查报告;维持治疗血浆白蛋白不超过40g/L。其他可使用的临床表现为:肝硬化,大量肝切除;肾病综合征或严重的烧伤,烫伤;呼吸衰竭使用人工呼吸机或严重肺水肿;严重感染合并多系统衰竭;新生儿重症黄胆伴胆红素脑病;除此以外全部自费。
第一,从供需关系看,血制品的原材料是人血,暂时全球没有合成血浆的技术。而全球超过66%总采浆量来自美国,也是少数能自给自足的国家。而中国十分缺血,根据《血液制品行业产销需求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一年血浆需求量超过12000吨, 而2019年供应量是9106吨,+5.81%。相比起仿制药、中低端医疗器械能轻松走量,但血制品却很难爆发,毕竟采浆站在国内受严格管控并未能普及建设。其次,血制品不仅很难砍价,甚至不涨价已经不错了。当前国内血制品的大头,分别是人血白蛋白和静丙。因为疫情影响,血液制品需求量相当大,白蛋白、静丙都被广泛应用于新冠的早期治疗方案。从进口白蛋白批签发量上看,进口白蛋白2020年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左右,下游需求量稳步增长,但上游血浆供应不足,部分品种的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不同程度上调。
继2019年初血制品被纳入广州GPO(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药品集中采购组织)集团采购之后,在青海公布的2020年带量采购药品目录中,人血白蛋白亦赫然排在首位。2021年9月30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征求《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153个药品集团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又把血制品4个品种纳入集采,在国内行业环境和格局尚未变化的情况下,想让血制品减价带量一点都不现实!看看2018-2020年血制品价格趋势就非常明白了。
血液制品有其行业的特殊性,不能否认在某些省市会进行带量集采,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在目前供给紧平衡的市场下,血制品具有明显的稀缺资源属性,血制品集采的重点是限价不让涨而不是带量减价!声明(转至: 球友--宁静致远)

全部讨论

2022-01-19 14:04

下次集采黄金

2022-01-19 13:59

稀缺产品集采能降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