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总结(一):一些观察和碎碎念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暂时还不具备能总结出什么的能力。权且记录过去一年半的观察和调研以供将来纠正吧。

去年8月成都车展,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汽车行业。当时对电动车的纪要是,1,只有特斯拉的产品特别有识别度,虽然看起来功能并不领先,本地化做的也不如有的中国车企,2,服务让蔚来在一众中国企业里居然也非常有识别度,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保时捷的服务bba的价格国产车的品牌力,也是很不容易,3,其他车企基本上产品没有特别强的识别度,叠加那么多新产品和23年没有补贴,后面的竞争一定很激烈。现在回头看,电车行业的竞争确实很激烈,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来自油车的竞争居然更激烈。这种感觉是,我们都知道电车打架之后油车会倒霉,却忘了油车去死之前也能溅电车一身血。现在就是了。

另一个让我没想到或者想错的是,去年汽车行业各种政策东风,当时大家多多少少都会觉得如果2023年要刺激经济,刺激车市,不管赤字还是什么,可能大概率会延期补贴或者购置税减免。可是湖北政府和东风的做法告诉我们,我们还是把汽车行业想简单了,把经济运行的大图片想简单了。为什么非要中央政府给补贴呢?为什么不能是地方自救,甚至左口袋到右口袋,自己管理预期管理经济呢?地方政府从左口袋拿钱,地方车企也让一部分利,消费者拿到切切实实的好处,同时也贡献一批现金流缓解国企库存和现金流压力,外加还可以通过汽车后市场带动消费、出行等GDP。我们也许不能显著看到地方政府加车企掏出去的钱都能从后市场赚回来,可是讲道理,车企早就做错的事情难道不应该付出代价么,对政府而言,反正是要刺激经济让利于民了,这个解决方案对地方不一定吃亏。从经济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来说,其实比中央给政策效率高。

第三个我的初步研究小结论是,如果看一家公司,汽车是个非常综合的生意,也讲技术,但更讲成本。脱离成本谈发展,这种互联网式的理念,乐乐其实不太买单,因为烧掉的钱不会比互联网少,而见效比互联网难,互联网烧钱买用户,这用户数量实在不行还可以编,反正不好查。可是一个月卖几辆车,有几个工厂几条产线,这个不好造假啊。一旦进入下行周期大家开始比口袋深,生存会很成问题。基于锂电的行业格局,没有任何结论。

第四个我的推测或者小结论是,现在其实是研究汽车行业的好时机。像去年和前年那样的市场,你很难分辨清楚你看到的信息究竟是真的,还是别人希望你看见的。现在这种下行市场,投资者暴露出来的所有顾虑都是真实的风险,我们更好识别出来哪些问题是真的问题,哪些问题可以解决。估值也会站在研究者这里。我的一个初步感受是,这一轮有点像2015年的水泥,会消灭一批玩家,整合一批玩家,然后迎来新的增长,哪怕增速不那么快,但是有结构性受益的公司,也有行业整体盈利触底反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研究做好,等着。

第五个关于长期的小结论,也许不对,我猜也许基于锂的电动汽车未必是出行的终局。汽车的一个核心诉求是解决人的物理移动距离。技术演变的路径里过去考虑最多的是匹配能源结构或者说能源成本/能源安全,现在又多加了出行效率(所谓智能化最大程度释放司机这个劳动力)。拉长看,现在的终局未必是更久之后的终局,当然,这个更久是以10年计,还是以30年、50年计,要看技术、国际政治和主要经济体创造财富的速度了。也许在某些条件满足下会有一小波技术投机,但短期基本面的交易应该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