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味央厨投资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回复:7喜欢:8

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速冻面米制品龙头企业,后市如何演绎,是否存在上涨空间,能否实现投资正收益?根据公开资料及个人见解,梳理归纳,作为个人投资资料记录。
一、企业发展脉络
郑州千味央厨成立于2012 年 4 月 25 日。2016 年 6 月 20 日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股份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餐饮企业的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秉承“只为餐饮、厨师之选”的战略定位,致力于为餐饮企业提供定制化、标准化的速冻食品及相关餐饮后厨解决方案。
李伟直接持有共青城城之集 100%股权,共青城城之集持有公司46.03%股权,李伟为实际控制人。但李伟本人不在公司管理层,不直接管理公司业务,主要精力在旗下房地产开发公司。
千味央厨脱胎于郑州思念食品,2016 年 3 月 23 日,郑州思念将持有的千味有限 100%股权转让给郑州集之城。同时共青城凯立出资入股。目前,共青城凯立已退出十大股东序列,也就是赚完上市的钱后跑了。(共青城凯立合伙股东主要为李伟系公司高管,千味央厨高管占比很小。)
2016 年 8 月 15 日,前海新希望、魏秀岩、李 芳增资入股。(目前十大股东仅存前海新希望)
2017 年 9 月 ,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李伟与思念食品管理层王鹏、田淑红、王丽娟、徐锋等四人达成协议,王鹏将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权全部转让给李伟,并退出千味央厨管理层,同时,李伟将间接持有的思念食品股权全部转让给思念食品管理层,并退出思念食品。
2017 年 12 月 27 日,赵建光、翁蕾、上德合味、建元时代系投资公司等九名新股东入股千味央厨。筹集资金作为设立全资子公司新乡千味并由新乡千味投资建设“千味央厨食品加工建设项目”(新乡一期工程)(本次入股股东均因减持退出十大股东行列)(赵建光与建元系为一致行动人)。
2018 年 12 月 14 日,新增宿迁涵邦和深圳网聚股东,募集资金主要筹集新乡千味食品加工建设项目(新乡二期建设资金、2020年2月已投产)(宿迁涵邦因减持已退出十大股东行列。深圳网聚是绝味食品的投资平台,尚未减持,同为食品行业者,减持概率目前看不大)。
公司2021年9月6日上市,发行股数 2,128 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 15.71 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乡千味厂区(三期)(2023年9月16日公司公告建成投产)及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二、高管持股情况
前期,公司高管通过前海新希望及共青城凯立间接持有少数公司股份,因减持已基本出清。目前高管持股主要来自于前期公司股权激励,持股数量不大。
三、公司主营业务
速冻食品根据产品种类可大致分为速冻调制食品、速冻面米制品、速冻其他食品三类。速冻面米制品,主要包括水饺、汤圆、油条、芝麻球等。目前公司大单品主要有油条、蒸饺、蛋挞皮、芝麻球,产品品类共计380多种,而且仍处于不断更新增长中。
公司目前已成为肯德基、必胜客、华莱士、海底捞、真功夫、九毛九呷哺呷哺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的合作伙伴,也就是大B端客户,通过和百胜集团(肯德基、必胜客母公司)合作锻炼出来的研发/供应能力,可以让千味更容易打进其他大B的供应链,目前,餐饮连锁化正在不断提升,也为后期公司业务增长带来基础。

四、公司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主要面向餐饮企业(即“B 端市场”)。2C市场占比较小,可忽略不计。公司采用直销与经销模式,公司对经销商主要采用先款后货模式,借助经销商在当地的销售渠道,公司的销量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也能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公司对年销售超过100万,增长20%的经销商返利1% ,一年为考核周期;直销主要针对大B端客户,快速反应、及时服务。
公司经销价格应由公司和经销商协商定价,经销商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销售价格。主要采取成本加成法对通用品和定制品进行定价,有利于稳定毛利率,进而稳定净利率。
公司经销商历年统计:2018年度606家、2019年度748家、2020年度907家、2021 年度 968 家、2022 年度 1152 家、2023年半年报为1066个(由于速冻米面季节性销售不同,部分客户上半年不下单,公司统计认为流失。所以中报经销商数量会出现下滑情况)。

五、公司产能瓶颈问题
公司原始产能来源于红枫里厂区,后在新乡建设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公司2021年底设计产能为14.2万吨,在建产能2.2万吨(在建工程应为三期工程);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公司2022年底设计产能为16.48万吨,在建产能6万吨(在建工程应为三期工程),也就是在不考虑红枫里厂区停产的情况下,公司目前共有产能22.48万吨,但2023年3月份公司公告将三期工程产能消减2万吨,所以目前在红枫里厂区不停产的情况下,公司有20.48万吨产能。
根据公司公告,在三期工程竣工后,红枫里厂区产能会转移到新乡三期工程,红枫里厂区用来建设研发基地,这个过程产能会有所下将;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红枫里厂区产能为1.9万吨,按照70%产能利用率,倒推该厂区产能最低约为2.8万吨。
综上,公司规划产能在2023年底应该为17.6万吨左右(不包括红枫里厂区)。这个数据与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基本一致“ 2024 年的年产能 172,000 吨(此数据新乡三期工程按照5.6万吨计算)”。
2023年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建设芜湖(安徽省芜湖市,位于安徽东南)和鹤壁(河南鹤壁,位于新乡东北侧)工厂及收购味宝食品80%股权:芜湖和鹤壁新增产能全部达产可生产10万吨速冻米面(芜湖2.8万吨,鹤壁7.2万吨),建设期2年,顺利的话,预计到2026年初投产,每年贡献约9.7亿营业收入,预计每年贡献8000万以上净利润,公司将能有效降低对华东地区销售的冷链运输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且能进一步拓展业务至面米赛道外。
可见公司2023年底拥有17.6万吨产能,预计到2026年中拥有27.6万吨产能。

六、公司产销情况
根据公司公告,2018年公司产量为6.42万吨、销量为6.35万吨,销售额为7亿;
2019年公司产量为8.06万吨、销量为7.66万吨,销售额为8.9亿;
2020年公司产量为7.73万吨、委托加工0.66万吨、销量为8.75万吨,销售额为9.5亿;
2021年公司产量为9.95万吨、委托加工1.47万吨、销量为11.46万吨,销售额为12.74亿;
2022年公司产量为10.93万吨、委托加工1.6万吨,销量为13.19万吨,销售额为14.89亿。
2023年半年报公司产量为5.96万吨、委托加工0.89万吨,销量约为7万吨,销售额为8.5亿(味宝食品并表1000万)。
根据公司历年产销情况,简单测算为公司每销售1吨,可得到销售款1.1亿左右(2023年半年报约为1.2亿)。一般速冻食品行业有很强的季节性,公司第一、二季度营收一般占比全年约44.5%左右,以此推算2023年全年业绩应该在19.1亿左右,同比增长约28%,按照7%的净利润计算,全年利润约在1.337亿,同比增长约33%。
根据公司历年规划产能及实际生产量情况看,由于公司部分产品为定制化生产,产能利用率较低,公司17.6万吨产能,按照70%-80%产能利用率计算,公司实际生产量能达到12.3-14万吨左右,加上委托生产量2万吨,实际能满足14-16万吨销量,可以化解后期2年内的产能瓶颈问题,但仍旧捉襟见肘,可见公司增幅扩产是势在必行的。2026年,若公司增发项目顺利投产,能增加7万吨左右实际产能,可化解公司2028年前的产能瓶颈问题。确保公司维持年化20%以上增长问题不大,乐观的话是可以实现30%销售增长目标的。

七、公司估值情况
按照上面推算2023年公司利润1.33亿计算,公司目前市值43.41亿,对应2023年静态估值为32.6倍。
根据公司规划产能及实际产量、公司实际产能利用率来看,公司目前是满产满销、供不应求情况的,这点可以在公司委托加工吨数逐年增长看出来的。假定公司2024年实现销售、利润25%增长,公司可以实现1.66亿利润目标,对应43.41亿市值,估值为26倍。预计2025年公司实现2亿利润目标,对应目前估值为21.5倍。(2亿净利,对应营收为28亿,并不算高,这个目标相对来说还很保守)。
根据公开信息,2026年前,公司没有规划产能投产,要想实现销售增长,受限于自身产能情况,公司要想实现销售额的增长,一是红枫里厂区推迟关停、二是加大对外委托加工力度、三是提高销售价格(这个在2023年半年报已经体现出来)。
八、销售增长潜力分析
公司自2012年成立当年即进入百胜供应商行列,作为百胜中国 T1 级供应商,公司12年来从未掉队,可见公司产品质量及供应链管理够硬。百胜中国作为公司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近30%,可以说是公司的钱袋子。
目前,百胜中国正在“跑马圈地”, 12月15日,肯德基中国第一万家门店在杭州武林门运河中心盛大揭幕,今年前三个季度净新增门店达到1155家,全年预计净新增目标为1400至1600家门店,这也是在公司定期报告中解释大B端销售增长较快的原因。百胜中国计划到2026年,门店数量要达到20000家,也就是,百胜中国计划在3年内增加将近1万家门店。公司作为其“T1”级供应商,陪跑12年,公司可以在百胜的扩张中直接受益,预计3年内增加营收5亿以上。
公司依靠百胜中国积累的研发供应能力,可以更好的进入其他大B端,从而实现体量的扩张。
公司并表味宝食品,预计今年每月增加500万元销售收入,全年4000万左右,利润估计能有300万元。虽然味宝食品体量较小,但寄希望于其能依托千味的供应链实现快速增长。
目前公司单品300多个,每年都在增加,确保少数产品的更新频率,稳定销售额持续增长,公司也在积极培育大单品,以此来提高产能利用率。
我国餐饮连锁化率逐年提升,餐饮连锁企业倾向于集中生产加工或者统一采购食材,低温配送到门店等策略,一方面能确保产品标准化水平,又能控制经营成本。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扩张经销规模,经销商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不作为投资参考依据。$绝味食品(SH603517)$ $新希望(SZ000876)$ $西安饮食(SZ000721)$

全部讨论

01-31 00:11

25年下半年,业绩释放前期可以关注起来$千味央厨(SZ001215)$

2023-12-28 17:27

这波调整幅度不小

03-10 22:10

Mark,但是感觉依然是红海市场,这个市场除了拼成本规模效应、拼食品安全抓管理之外,没看到明显的护城河。

2023-12-29 06:44

有用,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