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需求的测算比较保守,一是新能源汽车不会停在33%,二是储能产业一旦发展成熟增长速度将迅速提升,三是锂电池固态电池正式量产将倍增用量,四是电车需求在国际正在提升…这么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轻松超过预期!而锂矿的增加则更加容易预测,且非常容易出现低于预期……因此,未来一年基本可以确定锂矿仍是供不应求。
对于还能看到这里来的读者,我还是说几句个人的胡乱猜想吧,你们自行判断。
其实对于新能车的销量预测我觉得也没有那么难,中国2022年11月新能车渗透率33%,渗透率反应的是一种消费习惯,习惯一旦形成轻易不会改变(这里就不扯什么宏大叙事的东西了,要不然一篇文章打不住),我们假设2023年中国新能车的渗透率就是33%好了,不再增长,这足够保守了吧。全年汽车销售量2600万辆,那么新能车的销量就是858万辆。
至于单车带电量,这个得问五菱宏光和黑猫警长。预测嘛,在仍需提高续航里程的当下,拍个不太离谱的增长就行了,一年1度电,我觉得不过份。
于是,就有了如是。
二、全球储能电池需求预测
这里要说一下,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预测大家都知道我说的就是锂电池,董小姐来了也没用;但全球储能电池是不是就是锂电池,我觉得传销股份之流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但是,反对无效,本文所称储能电池就是锂电池。
上文我说动力电池的预测“基本上都是基于历史数据然后拍一个增长率”,至少还有章可循,储能电池就更吊诡了,因为储能电池的历史数据没啥用,储能未来的增长是断层的,利润断层的断层。
以比亚迪为例,2020年储能出货量0.4GWh;2021年出货量1.2GWh,2022年出货量预计是5GWh,BUT,今年在手未交付的全球储能订单总量已经超过14GWh。这是什么样的增长斜率,牛顿的棺材板摁不住了。
Bloomberg年初倒是有过一张预测表(如下图),等着被打脸吧,它哪料到传统能源能够涨到这个价格,它哪料到中国喊了一两年的独立储能电站,还真就在Q4落地了。
当然,我做的这张表,同样也是等着被打脸。
各位如果是出于跟踪的目的,就凑合着看两眼吧;没有跟踪的兴趣,看一下最后一行就行了。
三、全球消费电池需求预测
消费电池这下是真的没啥好说的了,3C电池不仅没增长还略有下降,消费电池增长量全靠“其他”,无非就是小动力、耳机、电子烟、电动工具、电动玩具,太杂太乱,就不一一列示了。反正我的切身感觉是,这些小东西越来越多是锂电芯了。总的增长量也不多,2023年也只假设增长9GWh,爱信不信。
四、全球锂资源需求跟踪总结
受制于元素周期表,传统行业像玻璃、陶瓷、橡胶、制药等领域对锂的需求仍然是刚性的,增长率象征性的5%,各位看官觉得不满意,可以自行调整。
电池转化为LCE,这里只是简单按照770吨/1GWh测算,770是磷酸铁锂和三元系列的吨耗算数平均数778的向下取整数,没有详细测算未来这两大路线的占比再计算加权平均数。需求预测嘛,认真你就输了。
“等等,你在《2023年至2025年全球锂资源供给总览》里预测的2023年全球锂资源产量是102万吨LCE,这里明年消费量只有85万吨LCE,这个,这个,这个……锂,锂资源,过,过,过剩了?!”
“哈哈哈,你看吧,我说吧,你自己算来算去,结果倒腾半天,锂资源还是过剩,哈哈哈哈哈哈”
嗯~~~~,转评赞赏四连,可以第一时间获悉《2023年至2025年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表》的最终结果。
$天齐锂业(SZ002466)$ $赣锋锂业(SZ002460)$ $中矿资源(SZ002738)$ #锂矿# #锂电池# #价值投资之路#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这个需求的测算比较保守,一是新能源汽车不会停在33%,二是储能产业一旦发展成熟增长速度将迅速提升,三是锂电池固态电池正式量产将倍增用量,四是电车需求在国际正在提升…这么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轻松超过预期!而锂矿的增加则更加容易预测,且非常容易出现低于预期……因此,未来一年基本可以确定锂矿仍是供不应求。
没有像无涯兄这么细致的数据推算,我对未来几年的供需不敢做妄加预测,就亲身投资江西锂云母选矿线,煅烧,浸出线的经历说下:
1、PPT产能 和实际生产端能出的量差异很大,采矿,选矿,加工每个环节都有极大不确定性;四川锂辉石,西藏盐湖,青海盐湖项目开采落地会比预测要长,江西锂云母落地最快,但是现在的环保风险不容小觑,环保不达标的煅烧线陆续关停,环保成本升导致加工端的成本也会上升;
2、锂盐厂下游加工产能扩产较大,但能否反映到实际产量,还要看上游原料矿石等的配套率;现在宜春部分加工环节出现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足够的矿”!
3、海外矿山签约项目陆续规划,连非洲的手抓矿都如火如荼,但各国也开始重点管理这个战略资源,当地政府希望把更多的附加值留在本国,当地建厂这又增加了很多时间,将推迟供应的时间并直接导致整个成本中枢上移,甚至袋鼠国等国家进行政治性管控这一类的黑天鹅也不是没可能;
供应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总之优质矿的确定性最强,要看快速可采性,加工端阶段性错配过剩,上下游一体化加速。
$科达制造(SH600499)$ $天齐锂业(SZ002466)$ $赣锋锂业(SZ002460)$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基本人性。1⃣️中国3亿辆汽车保有量,平均十年换新一次;2⃣️近十年,平均年销售2600万辆;3⃣️新能车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经济性都已碾压燃油车,渗透率反应的就是一种消费习惯。以上三点就是我敢在去年,在大家普遍悲观时,就给出今年850万辆的根本原因。可笑,如今竟然还有大聪明在嚷嚷“850万辆,不及预期”,3个月前,你在哪?$中矿资源(SZ002738)$ $比亚迪(SZ002594)$ $中创新航(03931)$
让子弹飞一会儿。后面短短的几个月,看看需求变化,对碳酸锂价格的真实影响,就这么点时间,都不愿意等待。他们,对于不同需求假设下的供求关系并不清楚,对于价格的影响无力推测,对于锂矿锂盐一条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估值几乎无视,就是一句话,锂矿贵了,要跌价,股价更得大跌。他们是自以为有能力把握市场短期波动的大聪明,要发财了么。投资者如此,业内的0德也是。
功能机时代,收入三四千,用2000元的诺基亚,很好了,智能机时代,收入七八千,用5000元的华为很爽了,燃油车时代,收入三四千,用十来万的车,解决没车问题,电动车时代,收入七八千,开二十来万的电车,让自己开的爽!时代在变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于通货膨胀!20来万的电车将全面替代10来万的燃油车,就像三五千的智能机替代一两千的功能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