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花无数,迷雾更重重—大A股市场的基本特征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资本市场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产生的,股市波动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在当下的反映。我国的资本市场最初则是上层意志创设的结果,她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整体社会走向的风向标。

自从1990年上交所设立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巨轮向深海远航,我国资本市场走过了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时至今日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交易之活跃、成交量之巨大,更是超越了美股,全球称冠。

目前中国有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不论规模较小的北交所、新三板,沪深两市就有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三大板块,5100多家上市公司。即便经历了三年漫长而痛苦的估值调整,目前A股总市值仍有80多万亿,日成交量破万亿。短短三十多年就可以发展到如此规模,绝对是人类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景象。“倚天照海花无数”,这是何等绚烂的世界!

然而,绚烂之下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冰冷而残酷的现实:上证综指十多年如一日在3000点上下徘徊震荡,投资者亏损累累、备受煎熬。这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股市的快速扩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实行注册制以后,近三年以来,每年上市400多家企业,股市大盘则一路走低、个股跌跌不休,投资者水生火热、欲哭无泪,愤怒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市场上戾气弥漫。一级市场锣鼓喧天,二级市场哀鸿遍野。各路大神专家、财经评论员、媒体在暴戾情绪之下发出各种噪音,舆论鼎沸,谬种流传,更是干扰了人们对市场的客观判断。

在此舆论压力之下,监管者招数频出,停止新股发行、废掉做空机制、严追中介机构责任。一夜之间,风头转向,政策反复,监管者甚者对“注册制”三个字都讳莫如深,绝口不提,只怕是早已忘了当年决定实行注册制的初心是什么。没有人在意远方的风景,只在乎眼前的苟且,原因只有一个:大家都亏怕了!

那么,这一切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股指却长期徘徊不前?为什么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个股估值却一路下滑?中国资本市场究竟是如中国经济奇迹一样伟大,还是如中国足球一样悲催?但凡存在,皆有理由。这一切的理由就根源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两大固有特征。这两大特征既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优势所在,也是缺陷所在。理解了这两大基本特征,就能拨云见雾,解释上述一切疑问。

我国资本市场的第一大基本特征是:高证券化溢价。意即证券化的资产价格远远高于未证券化的资产。许多民营企业家辛辛苦苦一辈子,一上市马上有了数十几亿身家。所以上市几乎是所有民营企业家的梦想。在二级市场上,高证券化溢价体现为:个股估值高,特别体现为:新股高价发行、新股不败神话和恶炒新股。新股的恶性炒作是A股长期的毒瘤,“炒新”往往导致散户高位接盘,大幅亏损。现在被千夫所指的转融通制度初衷就是为了抑制“炒新”。转融通的制度设计者被市场谩骂其实有点冤枉。只不过原来“问题的解”,现在成了一个“问题”。

个股估值高可以解释为什么海外上市公司一回到A股,市值很快翻好几倍甚至十数倍;也解释了为什么A股上市审核如此严格,依然有800多家企业排长队等着上市,而不考虑海外上市。事实上其中大部分企业海外上市股票根本卖不出去,而A股的新股销售完全没有销售压力,新股往往遭机构哄抢。即便是经历了三年的估值调整,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动态市盈率中位数依然超过40倍。时至今日估值优势仍然是A股市场的最大优势之一。那些认为A股已经很便宜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上,A股只有少部分股票较为便宜,大部分股票的估值依然高高在上。

A股个股估值高的原因可以从供需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A股有2亿多投资者,活跃账户超过5000万,日成交量上万亿,交易活跃必然导致高估值。曾几何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小企业成长性高,高估值具有一定合理性。因为高估值长期存在,投资者往往以泡沫化的价格获得股票筹码,一旦估值进行调整,亏损就难以避免。个股估值过高,交易过于活跃,是A股投资者大面积亏损的直接原因。“牛长熊短”而不是“熊短牛长”,才是A股的常态。真正让投资者亏损的不是“熊市”而是长期的“牛市”,因为长期的“牛市”让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获得筹码。 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盈利增速下降,高估值也就难以持续。“新时代”背景下A股估值去泡沫,是本轮股市调整的根本原因。当然,中国式注册制施行,IPO大跃进,加速了这一进程。

另一方面,实行注册制之前,上市公司家数只有两三千家,相对于上亿的投资者,大几千亿的日均成交量,上市公司供给数量严重不足。这是过去“壳”价值一直高企的根本原因。 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30亿以下的上市公司约1400家,接近总上市家数的四分之一。而历史上“壳价值”峰值达七八十亿。注册制下,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多,“壳价值”已经今非昔比,新股不败的神话也逐渐被打破。客观而言,这是注册制的功绩。

既然A股个股估值一直居高不下,那么为什么股指一直低迷?“十年上浮零”几乎成了所有投资者的噩梦。这就涉及到我国资本市场第二大基本特征:结构性估值差异大。A股长期存在着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极大的估值差异。这种估值差异在2015年上半年达到顶峰,那时大部分小盘股不论质地如何,动不动上百倍甚至数百倍“市梦率”。因而2015年下半年出现了估值的剧烈调整,千股跌停的奇观频现。随后的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赛道股”、“基金抱团股”也是一飞冲天,制造了另一种畸形的估值差异。过去三年这些股票估值剧烈调整,其实也是一种价值回归。

目前A股估值较低的是市值较大的银行股、地产股和中字头股票。这些股票占据了指数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虽然个股估值普遍不低,但体现在股指上一直在3000点上下震荡。所以股票指数,特别是上证综指其实无法反映A股的真实状况。这是A股明显的“指数失真”现象。另一方面,本轮调整很多大市值股票没怎么跌,甚至涨了,而大部分个股“腰斩再腰斩”,调整幅度非常惨烈,远大于股指。股指的调整也无法充分反映投资者的亏损状态。另外,国家队通过买入大市值股票来托市,股市稳定的“幻象”掩盖了个股剧烈下跌的惨状。

个股估值高、结构性估值差异大,这两个基本特征可以解释A股市场的几乎所有现象。可惜的是几乎没有人进行过深度的分析和探究。更没有人建议从A股的基本特征出发进行制度建设。所以不难发现A股很多政策都是缘木求鱼,甚至朝令夕改,破坏市场预期。“路漫漫其修远”,我国资本市场刚走过三十多年激荡岁月,往后的路还很长,只有从实际出发,真正观察市场,敬畏市场规律,才会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