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见真金 2017年中国股市迎来基因医学股上市潮(二)

发布于: Android转发:8回复:47喜欢:34

借壳$天兴仪表(SZ000710)$预案公布联想2016中国快递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明显贝瑞此举弯道华大基因意图毕竟目前基因医学公司收益前期投入巨大


所以基因测序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以后,雄踞同时不断领域


2、中、下游:测序公司及渠道竞争格局 从2015年至2016年,中游测序应用公司的竞争格局异常惨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有200多家基因测序服务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天津等省市,几乎每周都有成立新公司的消息。


其中,位于第一方阵的企业包括四家,贝瑞和康、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博奥生物。其余较为知名的企业包括药明康德、安诺优达、诺禾致源、凡迪生物、百迈克等。比较各公司实力的核心指标包括获得注册证或牌照的数量、销售收入、产品特点、渠道稳定性等。基因医学公司拥有的测序仪数量并非比较基因医学公司的核心指标,大量闲置的测序仪是开销,而不是收入来源。这一点,对于仅仅占领上游的基因测序公司显然是不利的,而很多人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各基因医学公司只有向中、下游发展,不断开拓目前有限的基因测序市场,才能良性持续发展。

2015年,虽然中国股市经历了罕见的断涯式下跌,但是并没有降低国内上市公司在基因医学布局的热情,各相关上市公司蜂拥而至,抢占地盘,划疆而治。收购的目的主要是切入基因行业或抢占地盘。其中比较重大的收购包括药明康德、千山药机、迪安诊断、绿叶集团、汤臣倍健、万润股份、安科生物、誉衡药业。这些公司中,很多都是转型到基因产业,玩家众多表明各方十分看好基因产业的发展前景。


除了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巨头外,小型基因公司的数量也在日益飞涨,这些初创公司的核心人员大多来自上述基因巨头,如华大基因等公司。华大基因俨然成为基因医学公司“西点军校”


由于实力有限,初创公司采取了与大公司不同的发展路径,如,价格战、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细分市场等策略。采用价格战策略的公司中最为著名的 “小”公司为一脉基因,其最牛的事情,是把人全基因组标准分析价格降到300元一个,把全外显子的分析价格降到100元一个。又如,23魔方公司,把某些特定的检测价格降至几百到1000多元钱。这个公司我们在后面文章中会继续提到,他在消费级基因测序市场中已经初露锋芒。持有价格战策略的公司也往往以贴近消费者的方式实现收入,因为其抛弃了医疗机构的渠道策略,降低了渠道分成费用。据悉,医疗机构渠道会占去30%左右的收入。这些公司大多采用网络销售手段,如APP、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试图拷贝美国基因公司23andMe的方式,但前景目前还难以定论。 基因测序价格战的此起彼伏,也会让我们对于基因测序公司的前景感到一丝忧虑,会不会重蹈“多晶硅”产业的覆辙?

(未完待续)

@今日话题 @方舟88 @沈潜 @阳光的城 @全球通 @寻迹沙漠之花 @小狮子000 @哈布斯堡王朝夫人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17-01-13 09:32

现在涨了不少

2017-01-13 09:31

十九哥挖掘能力太强了。

2017-01-13 09:30

2017-01-13 09:29

吹得这么凶,好吧,放进自选观察下

2017-01-13 09:28

基因测序全是概念,实际价值有限。。

2017-01-13 09:28

2017-01-13 09:28

基因医疗,人类的希望呀

2017-01-13 09:27

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