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局中听话听音,难。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股票大神查理芒格喜欢阅读很多传记,作为巴菲特最伟大的幕僚,他对心理学的把控,不亚于他对财报和各种金融知识的追捧。

芒格不仅从书本中阅读各种人物的生平事迹,号称日读一传,还理论结合现实研究。他从现实中,观察各种不走运的人,以及他们为什么失败,并从中汲取教训,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反向操作。

这就道德经上所说,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这位股票大神对于心理学,对于人心人性的把控,使得他能够帮助巴菲特和自己,掘取更多财富。

所以,除了研究金融知识,研究股票背后的公司,作为投资者,我们更应该对人情世故,对人心人性有更深的把控和认知。

基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我们所阅读的不应书本,也包括有价值的电影和电视等。这样,我们能够从更多维度更多感官去了解,世事人心。

之前,我在电视里面看过一个关于张作霖和他的那一帮兄弟互动的画面。
这个画面源于《少帅》里面的一个片段。
在这幅画面里面,张作霖要处理因为郭松林叛乱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要知道,郭松龄作为张学良的老师和亲近,曾经替张学良掌握着奉系最精锐的部队。

这些最精锐的部队被视作少壮派,又由于郭松林属于基层军官的代表,所以在奉系中有很强的感染力。

另外,张作霖背后的那一帮老兄弟,是和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是元老派。

另外,以留学日本军校的杨宇霆为代表,形成了奉系军阀中的洋务派。

张作霖作为元老派,必须平衡少壮派,洋务派和元老派之间的关系。这种三角关系格局的核心秘诀在于维持平衡,或维持再平衡。

借着一场会议,三方展开了角逐,杨宇庭联合元老派,希望借此事严惩少壮派。通过在奉军内部打击少壮派的方式,壮大自己。

因为有共利的存在,这种同盟关系的牢固程度,起码在消灭郭松龄嫡系高级军官上面,可谓不遗余力。

作为奉军首脑的张作霖,如何处理这件事呢。因为自己儿子的关系,所以他不能偏袒少壮派,必须摆出一秉大公的样子,这也是中国人喊了多少年的天下为公,虽然从孟子开始就有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但真正彻底能做到的没有几人,不过在相当程度上,大家明知道这是皇帝的新衣,也必须维持,必须维持一个相对正统公正的形象。

于是张作霖,展开了他的语言艺术,他先是改口称呼喜顺为赵副管,然后问喜顺有没有把拍下郭松龄尸体照片和相关文件传到各部阅览?

为什么把称呼改成正式称呼?孔子就说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正名。从称呼开始改变让人们从最经常使用类似口头禅的高频词汇中,隐隐感受到领导意图的存在:公事公办。

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传统意义上的文章都讲究铺平垫稳,这个称呼的改变可以是看作一个铺垫了。

传阅照片和文件则是常规操作,是要借郭松林这个反面教材,在全军内部展开警示教育活动。以达到震慑心怀二心者的目的。

随后,张作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到,现在问题来了,那些个要要犯胁从怎么个处理方法啊?

大家都看看,首犯业已正法,照片印发全军以示警告,现在这个问题来了,那些个要犯胁从,怎么个处理方法?请各位老兄老弟发表看法。

这些话,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很多80后,90后都不知道这句话应该如何听话听音。

如果我们按照一个语言内容三要素模型来分析,可能效率会更高。

语言的三要素,内容中的事实,内容中对方的情绪,以及对方所表达的期待。

事实是评判工作已经结束,相应的警示教育活动也已经展开了,而且老帅张作霖情绪平稳,并没有偏袒向任何一方。

最难的是如何看出老帅的期待,也就是老帅的利益诉求,这个比一般的情况要难很多,因为如果你不清楚,上文所讲的整个奉军的权力架构体系,风景内部各种博弈关系所形成的权力格局,所谓听话听音,在很多时候,这个音不是用耳朵听出来的,而是对周围各种环境要素进行仔细分析,然后自己心中进行缜密思考,最终得出的答案。

老师要维持一秉大公的形象,同时并不希望牵涉到自己儿子张学良的少壮派,受到过多削弱。张老帅不希望少壮派的高级军官全部被枪毙,这首先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自己对于儿子的培养。一旦这样的内讧真的展开,将是奉军内部人离心离德。

比如后来,张学良枪毙了杨宇霆,使得奉军内部的各种势力,离心离德,人心涣散。

所谓语言艺术,其背后的根本,在于利益存在匹配,平衡和协调的空间。

比如张作霖把话撂在这里,是因为他知道手底下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并且配合他把这个双簧唱下去,这才是整个平衡的关键所在,想知这个人是谁?

我在以后的文章中可能会有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