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名噪一时的分级基金,如今黯然离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用来形容分级基金的“这一辈子”再合适不过,    从2007年7月17日国内第一只分级基金产品诞生至今,分级基金这一路走来风光过最终却只能黯然离场,经历的情节不亚于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

可能有人会问分级基金是什么?怎么就没了?那么小编先为大家科普科普什么是分级基金,为什么一出现就能名噪四方?又是为什么退市了呢?——

分级基金

分级基金又被称为结构型基金,简单的来说分级基金其实就是几个不同收益基金的组合。而这个几个不用收益的基金被称为子基金,而分级基金则被称为母基金。

举个栗子:分级基金分为A、B份额,A把钱借给B收取一定的利息,B从A借钱投资并付给A利息。分级A、B都可在交易所市场交易,只要你有股票账户就可以买卖分级基金。分级A的持有人吃利息, 分级B借钱投资就有了杠杆,牛市时分级B借杠杆之力涨的多,但熊市时跌的也厉害。

分级基金的净值等于各个子基金净值与各个子基金占比乘积的和。

举个栗子:如果分级基金Q由A、B、C三种基金组成,A在分级基金Q中的占比是20%,B在分级基金Q的占比是30%,C在分级基金Q的占比是50%;而此时,基金A的净值为1,基金B的净值为2,基金C的净值为3。那么分级基金Q的净值则为:Q=1*20%+2*30%+3*50%=2.3;

分级基金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分级基金相对于普通基金的优点在于多元化,风险更小一些。

比如说如果一直普通的医药的基金,可能90%含有的都是医药的股票,如果遇到医药板块不好的情况下,基金的收益肯定是会下降的,但是如果是分级基金,他可能含有医药的基金,也可能含有别的例如军工的基金,如果医药的收益差,但是军工的表现好,那么该分级基金的收益还是要好于单独普通型基金。

缺点:更多元化的投资,注定了收益也是会收到影响,分级基金的收益相对于普通的基金收益会差一些,当然风险会小很多。分级基金与普通基金的关系有点类似基金与股票之间的关系。

分级基金曾经的辉煌

分级基金将母基金拆分为A份额和B份额,A份额代表优先级,B份额代表进取级,B份额在保证A份额固定收益的情况下,通过向A份额支付一定的利息以获取剩余收益,取得杠杆效应。

或正是由于杠杆的存在,为分级基金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2014年分级基金的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此后在市场行情的助推下,尤其是2013年后“牛市”氛围浓厚,分级基金的规模也水涨船高,2015年火爆行情的引领下,规模暴涨至约6000亿元(场内+场外)。

而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分级B份额表现活跃,B份额从19亿份增长到375.11亿份,年复合增长率近335%。以证券B为例,该基金单日成交金额达26亿元(当时股票型基金的单日平均成交额也只有2.61亿元),分级基金也日益成为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分级基金退出舞台

悬着分级基金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盛极必衰”也许是历史规律。

分级基金由于规则复杂,在2015年的牛市里,很多不懂分级基金规则的投资者看到分级B涨的厉害,于是一窝蜂涌入买入分级B。但牛市过后,股指熔断暴跌的时候,短短时间持有分级B的人亏的连裤衩    都没了。

2016年8月19日,证监会暂停了分级基金的注册;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其中规定公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要求统一在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要么盘,要么转型),这也标志着分级基金这一国内金融创新的产物即将正式谢幕。

目前,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快马加鞭的推动旗下的分级基金整改进程。12月2日,存量分级基金密集发布分级份额终止运作并将终止上市等公告,公告显示最后交易日定为2020年12月31日,并于2021年1月起终止上市。

分级基金退市对投资者的影响

对持有母份额

对于持有母份额的投资者,此次分级基金转型后,风险特征基本不变。但需要注意,转型后没有了对应的A、B份额,因此无法再转换为子份额。

对持有A份额

对于持有A份额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场内折溢价率情况,考虑是卖出还是持有到期转型。但需注意对于本来投资分级A基金的低风险投资者来说,转型后新基金变成了一只股票型的基金,风险将会变高。

对持有B份额

对于持有B份额且溢价率较高的投资者,需注意,基金转换时将按基金份额净值来计算转换,所以溢价部分将会消失,就会存在一定的亏损。另外转换为新基金后杠杆会消失,需要考虑是否还符合投资预期。

除了分级基金外,以后很难会再现类似拥有杠杆的高风险产品了。事实上,分级基金的退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自然是利大于弊,虽然没有了以小博大的工具,但能够避免了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