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基金的投资策略有何变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一季度,股市在经历1月份的震荡后,在2-3月份迎来了大幅反弹,其中,周期红利板块,如银行、石油石化、煤炭等表现突出。债市方面,经济基本面数据仍然偏弱,在存款利率调降、降准、LPR调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债市利率出现快速下行,10Y、30Y国债利率持续创历史新低。整体而言,一季度股市出现深V行情,债市走出快牛。

那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固收+”基金规模有何变化?业绩表现如何?在资产配置上又有哪些调整?

1、规模:一级债基仍是增长主力

2024年一季度,“固收+”基金整体规模下行。截至2024年3月31日,“固收+”基金共有1,835只,合计规模1.79万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6.78%,降幅已趋缓。

从各细分种类来看,一级债基仍是规模增长的主力,而含权的二级债基、偏债混基以及灵活配置型基金的规模环比继续下行。从整个公募基金市场来看,四季度纯债型基金规模继续扩张,环比增速达到6.72%,而“固收+”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这反映出,在一季度债牛,叠加股市走出深V行情的背景下,对投资者而言,出于降波、稳定增收的目的,偏债型的基金是相对更优的选择。

具体来看,“固收+”基金新发产品规模明显好转。(1)存量产品方面,一季度存量的“固收+”基金净赎回规模为1687.51亿元,较上季度明显缩量。(2)新发产品方面,2024年一季度共发行35只“固收+”基金,对应季末规模在380.35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增加178.33亿元。

从基金管理公司来看,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平安基金等机构的在管规模占比明显增加。截至2024年3月31日,易方达管理的“固收+”基金规模为1843.12亿元,占全部“固收+”基金市场规模的比重为10.26%,较2023年12月底减少0.17个百分点。而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平安基金等机构所管“固收+”基金规模占比则有明显增加,相较于2023年四季度末,占市场规模的比重分别抬升了0.57个百分点、0.56个百分点和0.42个百分点。

从单个基金角度来看,虽然含权类“固收+”规模整体下行,但仍有产品实现了规模的正增长,但整体的风险资产仓位并不算高。2024年一季度,基金规模变动排名Top10的“固收+”基金,其最新的风险资产仓位水平基本均在20%以下,如果仅看Top5的产品,其风险资产仓位则普遍低于10%。

究其原因,一季度债市的快速走牛,使得低权益仓位的产品也能获得不输股票的高收益,同时,其相对更低的波动和回撤也进一步吸引了更多投资者。

不过,对于权益类仓位在20%及以上的产品,其所使用的策略也大多为稳健的低波红利策略,在股市出现大幅震荡、有结构性机会时,在获得更高收益的同时,实现规模的逆势增加。

2、业绩:均表现突出

2024年一季度,“固收+”基金整体表现较好从整个一季度来看,股市和债市都走出了不弱的行情,也因此,各细分类型“固收+”基金收益均表现不错,收益率中位数基本在1%左右,其中又以一级债基最为突出,达到1.13%。最大回撤方面,由于一季度股市出现了先下跌、后大幅反弹的行情,含权类“固收+”基金的回撤仍然偏高,均大于1.5%,与去年四季度基本相当。

3、纯债:降杠杆拉久期

纯债方面,2024年一季度,一系列利好债市的政策及消息落地:各中小银行跟进调降存款利率、降准、LPR调降、央行表态“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等,刺激债市快速走出了一波行情。“固收+”基金杠杆率整体调降,主要通过拉长久期、适当下沉等方式把握债牛机会。具体来看:

(1)央行“打击资金空转”的导向下,杠杆率明显下行。虽然一季度央行持续净回笼资金,但R007中枢整体下行,资金面整体维持紧平衡。截至2024年3月31日,“固收+”基金杠杆率中位数为113.19%,环比去年四季度大幅下行3个百分点。

(2)从券种角度看,一季度债市走牛,尤其是长端和超长端表现突出,“固收+”基金的利率债仓位、尤其是长端配置比例略有提升。2024年一季度末,国债仓位较2023年四季度增加0.61个百分点至5.33%,对政金债的持仓比例也提升至11.31%。而从重仓券的期限来看(图12),7-10Y长债的持仓比例较去年四季度大幅增加,对10Y以上超长端略有减持,或是在季末止盈。

与此同时,信用债仓位出现明显下降,但下沉幅度有所增加。细分券种来看,主要是加仓了中期票据,持仓比例增加1.47个百分点至25.74%,同时减持了二永债等非政策性金融债,持仓比例下降至25.62%。不过,不管是普通信用债还是二永债,信用下沉幅度都有明显增加(图13、图14),对AA+和AA评级的券种普遍加仓。

4、转债&股票:持续稳健配置

在一定的赎回压力影响下,“固收+”基金整体减持了转债,同时价格中枢继续下行。2024年3月31日,“固收+”基金的转债持仓比例为11.89%,与去年四季度末相比减少了0.88个百分点。

而统计2024年一季度末,所有“固收+”基金所持有的110元以下、110-130元、130-150元、150元以上进入转股期转债数量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固收+”基金所持有110元以下的低价标的占比持续增加。从行业选择来看,“固收+”基金整体增加了电新等有超跌反弹行情的债性转债的持仓。

在股票方面,“固收+”基金的股票仓位进一步回落。1月份股市出现了快速下行,虽然2月、3月有所好转,但较大的回撤还是让“固收+”基金出于避险目的进行了减仓。截至2024年3月31日,“固收+”基金的股票持仓比例为10.10%,较去年12月底减少1.42个百分点。

从“固收+”基金重仓股所在行业的持仓比重变化来看,一季度收益表现突出、低波高股息的红利板块仍然是“固收+”基金关注的焦点,对有色金属、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的重仓比例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在降波的导向下,也减仓了调整幅度较大的电子、计算机等成长股。

5、总结

总的来看,2024年一季度,股市先下后上、债市快牛的行情下,“固收+”基金业绩表现不错,各类“固收+”基金收益中位数均在1%左右。

在资产配置上,纯债方面,杠杆率整体调降,主要通过拉长久期、适当下沉等方式把握债牛机会。风险资产上,持仓比例下行,风格上更偏好确定性高的板块:股票继续增配周期红利板块的同时,债性转债的持仓比例也明显增加。

最后,结合近一年的基金规模变动情况,不难看出,在债市持续走强、股市震荡分化的背景下,偏债型和纯债型产品规模仍在稳步增加,投资者对稳健类产品的诉求明显提升。而另一方面,在权益类资产比例较高的“固收+”基金中,使用偏稳健管理策略(如红利策略、困境反转策略等)的产品也是相对更受欢迎的。

因此,投资者对“固收+”基金的定位更偏向低波稳健,而非通过高弹性博收益。对于“固收+”管理人而言,平滑产品净值曲线、实现稳定增值已成为相对最为重要的方面。

风险提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相关结论主要基于过往数据计算所得,不能完全预测未来。报告采用的样本数据有限,存在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市场的风险,且数据处理统计方式可能存在误差。

相关报告

“固收+”基金经理档案:

1、“固收+”多产品体系下的投资之道 | 长信基金李家春

2、黄金搭档逆袭背后的故事 | 张翼飞&李君

3、从0到500亿的“固收+”产品打造之路 | 王垠&余芽芳

4、以衍生品优化产品风险收益比 | 华宝基金林昊

5、“画线派”是怎样炼成的? | 富国基金俞晓斌

6、立足多资产的投资之道 | 广发基金曾刚

7、价值派“固收+”的投资之道 | 南方基金孙鲁闽

8、量化派“固收+”的进阶之路 | 华夏基金宋洋

9、周期健将的逆势崛起 | 华泰柏瑞董辰

“固收+”基金策略研究:

1、哪些“固收+”基金更抗跌?

2、“固收+”降波指南

3、抗跌型“固收+”基金优选

4、哪些“固收+”基金转债投资能力更强?

5、探秘低波“固收+转债”基金

6、探索“双低”策略在“固收+”中的运用

7、“固收+”基金股票投资全景解析

8、“固收+”回撤控制指南

9、红利策略的底层逻辑

10、固收+股票投资框架

11、固收+转债投资框架

“固收+”靳距离访谈系列:

1、对话孙建坤:大变局下,银行理财如何布局“固收+”?

2、对话吕占甲: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理财的制胜之道

3、对话李家春:立足配置,取道价值

4、对话王宇:精准定位,持续迭代投研体系

5、对话尹培俊:“固收+”的均衡投资之道

6、对话张旻:中观投研框架的应用与实战

7、对话章俊:把握主线,攻守有道

8、对话管逸惟:从海外发展,看国内多元资产管理变局

9、对话杨贵宾:如何做好“固收+”里的“+”?

10、对话孙洪波:城农商行理财业务如何突围?

11、对话陈玮:低波产品的组合构建诀窍

12、对话林洪钧:如何面对“固收+”产品的多重约束?

13、对话方敬:低波“固收+”产品的股票增强策略探析

14、对话戴计辉:如何打造攻守兼备型“固收+”产品?

15、对话褚艳辉:绝对收益策略中的变与不变

16、对话杨立春&王颖:固收增强产品策略探析

17、对话华泰保兴张挺:探寻穿越牛熊的密码

“固收+”基金大盘点专题:

1、“固收+”基金全景解析

2、从年报看“固收+”基金三大变化

3、“固收+”基金有哪些新变化?

4、“固收+”基金二季度的四大看点

5、市场震荡下,“固收+”基金有哪些变化?

6、“赎回潮”下,“固收+”基金表现如何?

7、投资者偏好怎样的“固收+”基金?

8、震荡市下“固收+”基金百态

9、什么策略更受“固收+”基金青睐?

10、“固收+”基金如何把握债市机会?

相关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固收+”基金的投资策略有何变化?》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4月29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靳 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联系人:

刘 畅 SAC编号:S0350122080146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