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关注4大要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月金融数据中,我们认为需要关注4大要点:

(1)春节错位因素,导致2月份社融、信贷增量不及去年同期。我们不宜对单月波动过度解读,适宜将1-2月数据合并观察。

(2)若不考虑春节因素,单独观察信贷存量同比数据,中长期贷款增速或仍有下行压力,我们认为这与近期房地产、基建承压有关。

(3)在本轮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下行的过程当中,企业短贷、票据融资同比增速不上反下,我们认为这反映出监管部门的“信贷防空转”措施正在生效

(4)2月份非银机构贷款增加,可能是央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中央汇金公司的融资支持。不过从历史上看,此种融资支持可能并不具有连续性。

从票据利率观察,2月份5年期LPR下行,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近期信贷需求。我们认为这一支撑效应持续多长时间,将会成为近期债市关注的焦点。若本轮降息的支撑效应减弱,我们认为央行可能会开启下一轮降息周期,届时债市将迎来新一轮交易机会。

3月15日,央行公布2月份金融数据。其中2月份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由2024年1月份的9.5%下行至9.0%。2月份,新增社融绝对量较去年同期下行16399亿元。

数字上看,2月份社融不及市场预期,波动较大,我们认为背后有4大关注点值得解读。

1、2月金融数据的4大要点

1.1

要点一:春节错位因素

2月份新增社融、新增贷款规模明显不及去年同期水平,我们认为春节错位因素是重要扰动。由于去年春节在1月份,2024年在2月份,今年2月份各行业有效工作时间下降,信贷需求有所放缓是正常现象。同时春节假期前,居民等收到工资后将闲置资金归还贷款,也会造成信贷数字下降。

举例来看,2月份新增居民贷款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7988亿元,下降规模看似较大,但如果1-2月份合并来看,2024年1-2月份新增居民信贷,仅较去年同期下行759亿元(表1)。

同理,社融部分的表外非标融资、直接融资新增规模,也出现了1月份同比新增而2月份同比净减的情况(表1),这都与春节错位因素有关。

1.2

要点二:中长期信贷仍有压力

但是,2月份金融数据不及往年同期,我们认为不能全部归因于春节错位因素。

若不考虑春节因素,单独观察信贷存量同比数据。截至2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存量同比增速,较去年12月份下行0.9个百分点;居民中长期贷款存量同比增速,较去年12月份下行0.2个百分点(图1)。存量同比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中中长期贷款需求仍有下行压力。

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2024年春节期间,地产销售持续不及往年同期水平,以及《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下发后,政府新增基建项目受限,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此外,企业活期存款M1同比增速,在经历1月份短暂反弹后,2月份再度下行至1.2%,也低于去年12月份水平(图2)。我们认为也反映出企业投资经营意愿偏弱,持有活期存款意愿降低的经济现象。

不过,我们认为2月5年期LPR下调,或对近期中长期贷款投放有所提振。从票据利率上来看,5年期LPR下调后,票据利率小幅上行,我们认为或显示出降息刺激下信贷需求有所改善(图3)。此外,2月份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行(表1),或是2月份5年期LPR下调带来的结果。

我们认为,2月份5年期LPR下调对中长期信贷需求的提振效应会延续多长时间,将会成为接下来债市博弈的重点。

1.3

要点三:信贷防空转效应显现

从历史上来看,当实体经济基本面承压、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下降时,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信贷投放任务,通常会加强短期贷款、票据融资投放,后者增速通常上行(图4)。

不过,在本轮中长期贷款增速下行的过程当中,企业短贷、票据融资增速不上反下(图4),我们认为,这反映出监管部门的“信贷防空转”措施正在生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在上述要求下,金融监管总局等监管部门正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贷监管措施,例如集中度监管、联合授信机制等,盘活存量信贷,避免资金空转。

我们认为,在信贷防空转背景下,预计短贷、票据融资总体仍有下行压力,带动金融数据趋势总体向下。不过数字向下,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下降,而是更加精准有效。

1.4

要点四:非银机构贷款大增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2月非银机构贷款大增4045亿元,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图5)。非银机构贷款增加,使得社融口径下“新增贷款”与金融统计报告中“新增贷款”出现较大差异(前者不包括非银机构贷款)。

我们认为,2月份非银机构贷款增加,可能与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入市力度有关。从历史上看,2015年7月非银贷款大增时,中央汇金公司也是宣布买入ETF,加大入市力度。我们认为相关贷款可能是央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中央汇金公司的融资支持。

不过从历史上看,此种融资支持可能并不具有连续性(图5)。

2、总结

剔除掉春节错位因素、汇金公司融资支持这些季节性、偶发性因素之后,2024年2月份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2023年末有所下降,打断了2023年9月份之后社融存量增速回升势头(图6)。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反映出两个中期趋势:

(1)房地产、基建压力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总体承压;

(2)监管机构“防空转措施”发力,信贷空转现象进一步减少。

不过我们认为,2月份5年期LPR下行,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近期信贷需求。这一支撑效应持续多长时间,或将会成为近期债市关注的焦点。随着2月份5年期LPR下调的信贷支撑效应减弱,我们认为央行可能会开启下一轮降息周期,届时债市或将迎来新一轮交易机会。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不及预期,政府债务发行超预期,信贷超预期,流动性波动超预期,“资本新规”影响超预期,估算结果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相关报告

1、《超长债的尽头在哪里?

2、《债市风险在哪里?

3、一季度,利率债供给如何?

4、跨年后,资金面怎么看?

5、存款降息之后,债市如何变化?

6、2024债市机构行为展望

7、《同业降杠杆,影响有多大?》

相关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金融数据关注4大要点》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3月17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靳 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吕剑宇 SAC编号:S0350521040001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