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基金如何把握债市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3年四季度,股市整体走弱,其中周期红利板块(煤炭)以及超跌反转的成长类板块(电子)表现相对较优。债市方面,在央行打击资金空转的基调下,2023年11月起资金面持续维持紧平衡的状态,而11月底至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地,叠加存款利率调降,债市利率出现快速下行。整体而言,四季度股市出现调整,债市则在年末走出快牛。

那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固收+”基金规模有何变化?业绩表现如何?在资产配置上又有哪些调整?

1、规模:偏债型产品更加稳定

2023年四季度,“固收+”基金整体规模下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固收+”基金共有1,808只,合计规模1.93万亿元,较2023年9月30日减少9.70%。

从各细分种类来看,一级债基规模相对稳定,含权的二级债基、偏债混基以及灵活配置型基金的规模环比出现明显下行。从整个公募基金市场来看,四季度纯债型基金规模继续扩张,环比增速达到8.22%,而“固收+”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这反映出,在四季度债牛行情,叠加股市持续震荡的背景下,对投资者而言,不管是出于降波还是增收的目的,偏债型的基金都是相对更优的选择。

具体来看,“固收+”基金的存量规模和新发产品规模环比均有所下行。(1)存量产品方面,四季度存量的“固收+”基金净赎回规模为2258.47亿元。(2)新发产品方面,2023年四季度共发行26只“固收+”基金,对应季末规模在188.08亿元,较今年三季度减少162.91亿元。

从基金管理公司来看,东证融汇、华夏基金、建信基金等机构的在管规模占比明显增加。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易方达管理的“固收+”基金规模为2012.93亿元,占全部“固收+”基金市场规模的比重为10.45%,较2023年9月底减少0.59个百分点。

而东证融汇、华夏基金、建信基金等机构所管“固收+”基金规模占比则有明显增加,相较于2023年三季度末,占市场规模的比重分别抬升了0.30个百分点、0.21个百分点和0.20个百分点。

从单个基金角度来看,虽然含权类“固收+”规模整体下行,但仍有产品实现了规模的正增长,且其风险资产仓位并不算低。2023年四季度,基金规模变动排名Top5的“固收+”基金,其最新的风险资产仓位水平普遍处于20%以上。

这也再一次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在股市震荡分化、有结构性机会时,投资者还是希望通过中等水平的风险资产仓位,叠加偏稳健的管理策略(如红利策略、困境反转策略等)获取一定的收益增强,而非一味的选择低仓位产品以控制绝对回撤。

2、业绩:有所分化

2023年四季度,“固收+”基金整体表现一般。由于债牛行情,一级债基四季度的业绩表现较三季度有所提升,收益率中位数达到0.77%。而在股市震荡的影响下,其他含权类基金表现则与三季度基本相当,区间回报中位数均在0%以下,最大回撤也基本大于1.5%。其中,二级债基由于相对较低的股票仓位,业绩表现在含权类基金中相对更优。

而从全年维度看,在股票市场持续震荡下行的情况下,“固收+”基金表现并不算突出,含权的二级债基、偏债混和灵活配置产品中,分别有65.0%、52.8%和51.4%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

3、纯债:如何有效把握债市机会?

纯债方面,在2023年11月底至季末,重要会议落地、跨年资金无忧、存款利率调降等利好因素刺激债市快速走出了一波行情。“固收+”基金快速调增了杠杆率,并通过拉长久期、适当下沉等方式把握机会。具体来看:

(1)在资金面整体维持紧平衡的情况下,杠杆率仍在增加。在央行“打击资金空转”的导向下,四季度R007中枢整体上移,资金面始终偏紧。但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固收+”基金杠杆率中位数环比三季度大幅增加4.11个百分点至116.12%。

(2)从券种角度看,利率债和信用债仓位均有所增加。具体而言,利率债中,2023年四季度末,国债仓位较2023年三季度增加1.04个百分点至4.72%。在信用债上,则主要加仓了中期票据,2023年12月末持仓占基金净值比达24.27%,对二永债等其他金融债的增配节奏有所放缓。

(3)从期限角度看,持仓久期拉长。观察2023年四季度末所有“固收+”基金重仓券配置情况,其对7-10Y的长债以及10Y以上的超长债持仓比例较三季度都有明显增加,在次级债上也增加了3-5Y长期限产品的配置。

(4)从券种评级角度看,适当下沉,但幅度并不算大。2023年四季度末“固收+”基金重仓的信用债中,高评级债券的重仓比例较三季度有所下降,而AA+评级占比则明显增加,通过适当的信用下沉增强收益。

4、转债&股票:稳健型策略为主

在转债方面,由于转债“下跌有底”的特点,“固收+”基金相对增加了仓位,价格中枢则继续下行。2023年12月31日,“固收+”基金的转债持仓比例为12.77%,与今年三季度末相比增加了1.07个百分点。

而统计2023年四季度末,所有“固收+”基金所持有的110元以下、110-130元、130-150元、150元以上进入转股期转债数量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固收+”基金所持有110元以下的低价标的占比明显增加。从行业选择来看,“固收+”基金整体增加了对电子、电新等有超跌反弹行情的成长类板块的持仓。

在股票方面,“固收+”基金的股票仓位继续回落。四季度股市仍处于震荡下行的状态,“固收+”基金出于避险目的进行减仓。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固收+”基金的股票持仓比例11.52%,较9月底减少0.29个百分点。

从“固收+”基金重仓股所在行业的持仓比重变化来看,相较于2023年三季度,一方面,仍在加仓周期红利板块的有色金属。另一方面,与转债偏好一致,对计算机、电子等景气度较高的成长科技股进行了增配。同时,减仓了调整较大的房地产、建筑装饰、非银金融等地产链行业。

5、总结

总的来看,2023年四季度,股市出现调整、债市快牛的行情下,“固收+”基金业绩表现一般,除一级债基外,各含权类“固收+”基金收益中位数均在0%以下。

在资产配置上,纯债方面,通过调增杠杆率、拉长久期、适当下沉等方式把握债牛机会。风险资产上,更偏好确定性高的板块,一方面,在股票上继续增配周期红利板块,同时选择有超跌反转行情的部分成长股;另一方面,对“下跌有底”的转债也继续增配。

最后,从四季度基金的规模变动来看,一方面,虽然“固收+”基金规模整体下行,但偏债型基金的规模仍然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对于含权类产品而言,在股市震荡分化、有结构性机会时,投资者还是希望通过中等水平的风险资产仓位,叠加偏稳健的管理策略(如红利策略、困境反转策略等)获取一定的收益增强,而非一味的选择低仓位产品以控制绝对回撤。因此,对于“固收+”管理人而言,如何选择恰当的管理配置策略、平滑产品的净值曲线或许是相对最为重要的方面。

风险提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相关结论主要基于过往数据计算所得,不能完全预测未来。报告采用的样本数据有限,存在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市场的风险,且数据处理统计方式可能存在误差。

相关报告

“固收+”基金经理档案:

1、“固收+”多产品体系下的投资之道 | 长信基金李家春

2、黄金搭档逆袭背后的故事 | 张翼飞&李君

3、从0到500亿的“固收+”产品打造之路 | 王垠&余芽芳

4、以衍生品优化产品风险收益比 | 华宝基金林昊

5、“画线派”是怎样炼成的? | 富国基金俞晓斌

6、立足多资产的投资之道 | 广发基金曾刚

7、价值派“固收+”的投资之道 | 南方基金孙鲁闽

8、量化派“固收+”的进阶之路 | 华夏基金宋洋

9、周期健将的逆势崛起 | 华泰柏瑞董辰

“固收+”基金策略研究:

1、哪些“固收+”基金更抗跌?

2、“固收+”降波指南

3、抗跌型“固收+”基金优选

4、哪些“固收+”基金转债投资能力更强?

5、探秘低波“固收+转债”基金

6、探索“双低”策略在“固收+”中的运用

7、“固收+”基金股票投资全景解析

8、“固收+”回撤控制指南

9、红利策略的底层逻辑

10、固收+股票投资框架

11、固收+转债投资框架

“固收+”靳距离访谈系列:

1、对话孙建坤:大变局下,银行理财如何布局“固收+”?

2、对话吕占甲: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理财的制胜之道

3、对话李家春:立足配置,取道价值

4、对话王宇:精准定位,持续迭代投研体系

5、对话尹培俊:“固收+”的均衡投资之道

6、对话张旻:中观投研框架的应用与实战

7、对话章俊:把握主线,攻守有道

8、对话管逸惟:从海外发展,看国内多元资产管理变局

9、对话杨贵宾:如何做好“固收+”里的“+”?

10、对话孙洪波:城农商行理财业务如何突围?

11、对话陈玮:低波产品的组合构建诀窍

12、对话林洪钧:如何面对“固收+”产品的多重约束?

13、对话方敬:低波“固收+”产品的股票增强策略探析

14、对话戴计辉:如何打造攻守兼备型“固收+”产品?

15、对话褚艳辉:绝对收益策略中的变与不变

16、对话杨立春&王颖:固收增强产品策略探析

“固收+”基金大盘点专题:

1、“固收+”基金全景解析

2、从年报看“固收+”基金三大变化

3、“固收+”基金有哪些新变化?

4、“固收+”基金二季度的四大看点

5、市场震荡下,“固收+”基金有哪些变化?

6、“赎回潮”下,“固收+”基金表现如何?

7、投资者偏好怎样的“固收+”基金?

8、震荡市下“固收+”基金百态

9、什么策略更受“固收+”基金青睐?

相关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固收+”基金如何把握债市机会?》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2月5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靳 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联系人:

刘 畅 SAC编号:S0350122080146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