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新春特辑 之 “温故知新” 合集(下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新春伊始,回顾刚刚走过的2019年,信用债市场冰火两重天,机会与风险并存。一方面,一级市场持续放量,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另一方面,信用风险也在不断暴露。从2014年超日债打破债券刚兑以来,企业债券违约便层出不穷。2019年,信用债市场更是出现了校企信仰打破、城投信仰受到冲击的现象,全年共有179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高达1400多亿。债券违约进入了新常态,违约风险也成为信用债市场重点研究方向。

为了总结过往企业债券违约的原因,以及揭示违约企业普遍存在特征,防范债券违约风险,我们团队特别推出了“债券违约·温故知新”系列专题报告。本专题通过复盘债券违约历史,寻找违约背后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对过往违约案例进行全面的基础上,我们也指出了相关风险点和警惕措施,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助益。

昨天的新春特辑中我们分享了6篇“债券违约·温故知新”系列专题报告,今天我们将继续为各位读者分享后续几篇!

专题之一:股权纷争,萧墙之祸

(点击上方标题可阅读原文)

稳定的经营环境是企业的发展根基,内斗势必会影响正常经营,成为萧墙之祸。山水水泥就是典型的案例,原董事长之子接任总经理职务后,与“元老级”高管之间产生经营分歧,股权纷争由此拉开序幕。两份不平等的回购方案下,企业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外部天瑞集团在二级市场大量扫货,一跃成为最大股东,股权纷争彻底爆发。股权纷争之下,山水水泥股票停牌,也迎来了5次债券违约。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投资过程中应谨慎对待存在股权纷争问题的企业。从股权纷争出现端倪开始,企业财务状况可能就会受到负面影响。此外股权纷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企业财务状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识别股权纷争风险风险尤为重要,从山东山水的违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股权纷争中的哪些风险点,又需要警惕哪些特征?

专题之二:过度股权质押,饮鸩止渴?

(点击上方标题可阅读原文)

神雾环保因流动资金资金,无法如期兑付债券回收本金和利息。而作为担保方的公司控股股东,神雾集团不仅无法为子公司提供保障,自身流动性也陷入僵局。事实上,神雾环保和神雾集团曾因资产重组进行了多次高比例的股权质押,本身流动性就存在问题。2018年一系列负面事件影响之下,流动性风险最终暴露,债券最终无法兑付。

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近几年很多民企铤而走险质押股权缓解资金需求。虽然股权质押不一定都暗藏风险,但是高比例股权质押可能会成为引发后续风险事件的导火索。股权质押比例的风险是如何传递,高比例股权质押又该如何防范?我们将在报告中一一解答。

专题之三:揭秘技术性违约

(点击上方标题可阅读原文)

近年来,债券市场暴雷不断,违约率持续攀升,技术性违约也频频发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首个AAA级技术性违约民企“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而在中民投之后,又有13个发行主体先后发生了技术性违约。

但是,事实上,国内市场所称的“技术性违约”并不符合国际上对技术性违约的通常认知,而更符合实质性违约的特征。有一些企业打着“技术性违约”的旗号,来遮盖自身融资能力差和资金周转不力等缺陷。那么技术性违约背后的真相到底有哪些?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对这些违约主体进行剖析?

专题之四:存贷双高难自洽

(点击上方标题可阅读原文)

康美药业在2017年前后便因存贷双高广受市场关注,公司货币资金高企的同时却大规模发债。而公司大规模货币资金的存在并没有为公司带来较多的理财或利息收入,甚至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过高的债务规模也让康美药业负担累累,每年需要支付大额利息。在随后的证监会调查中,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被证实,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受财务造假影响,康美药业的评级屡被下调,融资能力也大幅受限。

事实上,存贷双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财务造假。但是作为一种矛盾的财务特征,存贷双高背后可能有哪些原因?

专题之五:关联方交易莫疏忽

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无论是产品还是资金上,都会涉及到与关联方的往来。正常的关联方交易不会增加企业的违约风险,但异常的关联方交易往往会沦为掩盖真实交易的目的。我们发现南京雨润作为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与关联方之间购销交易频繁,资金被大规模占用,偿债能力降低。而凯迪生态在关联并购交易中,大规模的货币资金被大股东侵占,周转资金严重不足,债券因此无法按期兑付。

关联方交易的风险识别重点在于,如何识别异常关联交易。那么在日常的购销交易中,如何识别企业资金是否被关联方占用?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如何辨别背后是否存在向大股东的资金输送?对于难以识别的隐瞒关联关系,如何通过一些指标来发现端倪?

专题之六:再谈存贷双高

(点击上方标题可阅读原文)

康美药业之后,多家被曝出债券违约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频频出现“存贷双高”的财务特征。2019年两只债券相继违约的康得新就存在典型的“存贷双高”现象,但事实上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并非真实存在,早被股东挪为它用。公司为了隐瞒大股东挪用,铤而走险,进行财务报表造假。另一家违约企业-东旭光电虽并不是因为财务造假而导致存贷双高,但货币资金也存在受限情况。东旭光电股东过度扩张,大量资金挪用于亏损项目,账面货币资金大规模受限。

康得新东旭光电的违约,也再次证实了存贷双高是需要高度关注的财务异常信息。那么除了关注不合逻辑的财务数据外,如何去识别企业是否虚构业务?如何去警惕大股东对资金的挪用?我们的报告中将对这些问题逐一解答。

相关报告原文链接

1.【深度】股权纷争,萧墙之祸

2.【深度】过度股权质押,饮鸩止渴?

3.【深度】揭秘技术性违约

4.【深度】存贷双高难自洽

5.【深度】关联方交易莫疏忽
6.【深度】再谈存贷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