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购!传递信心 回应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日前,国寿安保基金旗下一只发起式基金成立后,被曝出除公司自购1000万元外,只有4名员工自购26元,无外部资金“青睐”的情况引起不少关注。

对此,业内人士直言,市场震荡下,近年来基金“自购”或成常态,基金公司选择在低位布局,并使用自有资金成立发起式基金产品,主要是出于对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首次募集金额不应成为关注重点。

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 不应过分解读

近日,国寿安保基金旗下新成立的高端装备发起式基金,因其募集资金的“零头”被市场关注。根据合同生效公告,这只产品简称国寿安保高端装备股票发起式,属于股票型基金,于2月27日正式成立。

具体来看认购情况,A、C类份额有效认购总户数共5户,有效认购份额为10000026份,其中,A份额10000002份,C份额24份。除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份额1000万份外,剩余26份由募集期间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认购,其中,A份额认购2份,C份额认购24份。

“一般来说,基于对未来资本市场的看好,基金公司会在市场低位时布局成立发起式基金。机构自己买A类份额,C类份额的设立是为了布局未来线上市场的销售,一旦发起式基金业绩较好,后续将可以向零售市场布局。这次的26元应该是为了个人投资者后期可以成功申购而进行的测试资金,资金的多少和募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这也是基金行业的惯例。”某头部公募人士表示,该基金并未在产品成立期间刻意对外进行宣传。

“从基金成立条件来看,这是完全符合相关规定的。”据悉,发起式基金系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股东及高管作为基金发起人,并认购基金的一定数额发起设立的基金。这意味着发起式基金不用外部在认购期认购,它考验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时刻把握市场复苏的机会,逐步累计收益获利。“因此,对于类似‘产品募集期间,0元外部认购’的观点,我认为属于过分解读,哗众取宠。”上述公募人士直言。

国寿安保基金方面也回应称,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发起式基金作为基金公司自购的一种特殊类型产品,体现了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

国寿安保基金表示,自2023年10月以来,为落实“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精神,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陆续成立多只股票型发起式基金,通过使用自有资金参与基金投资,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以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信心,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成立不足一个月,这只权益产品已快速建仓,并把握住了近期回暖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该产品净值达1.0406元,成立以来回报达4.06%。

年内超三成为发起式基金 “自购”或成常态

近年来,在市场震荡的环境下,发起式基金逐渐成为公司“宠儿”,基金成立数目不仅逐年递增,自2020年以来,其占总成立基金数比例也逐渐提高。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准,截至3月2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250只(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基金产品中,发起式基金达78只,占比超三成。

回顾2023年,新成立的发起式基金更是达404只,创下了2012年首只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的历年新高。从产品类型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指数型基金以及FOF基金是发起式基金的主力军。

对于公司密集布局发起式基金的原因,华南一公募公司表示,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市场出现波动,新基金尤其是权益基金发行遇冷,而发起式基金的成立门槛相对较低,在公司自有资金参与募集下更易发行成功。另一方面,这也表明当前基金公司普遍看好未来市场,想借发起式产品进行底部布局。

沪上一公募人士也直言,基金业常有“好卖不好管,好管不好卖”的说法,目前市场整体处于较低位置,基金公司加大发起式产品的布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逆势发展策略,未来这种“自购”的现象或将成为常态。

不过,发起式产品也并不是成立后便可高枕无忧,三年期满后还将面临2亿元的规模考核压力。该人士认为,如何做出业绩从而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才是各基金公司以及市场应该关注的重点。

前述华南公募公司也表示,这需要多部门联动,不断提高投研能力和前瞻性布局。同时,最主要的是在三年内保持投资业绩,以此促进产品不断做优做大。

风险提示:

本文件中的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投资依据,不构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之产品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并且不可用于对投资的评估。本文件所载信息不构成对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 不代表对投资策略、投资回报、经营业绩的任何承诺和预期。以往业绩情况并不等同于未来的投资结果,甚至可能与未来结果存在重大差异。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在截然不同的经济状况下进行,经济状况的任何差异均可能会对投资结果、投资组合及基金经理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CIS)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