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消费金融,热度与寒意交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位列前三位次稳固;马上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累计投诉量断档式领先,均超过2万条;14家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至今)遭受处罚……”

上述内容来源于5月15日经理人融媒体中心发布的首届消费金融榜,基于本榜单为进一步探寻各消费金融公司在市场和监管新局面中的机遇与挑战,经理人融媒体中心将推出系列观察文章,本文是该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文 | 南岂珵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最高可以借20万,最快1分钟就能放款,利息不高分期还长……”

相信读者们或多或少都在各大社交及短视频平台见过类似广告——各式各样的人都在告诉你马上消费借钱如何轻松,到款如何快,额度如何之高。

现实情况如何?

马上消费旗下借款APP“安逸花”多季度活跃用户规模位列首①,就营收来看也超过一众“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可换个角度,如果观察经营合规和用户口碑的话,马上消费又被暴力催收、侵犯隐私、虚假宣传、低息诱导借贷一系列违规和投诉缠身。

可谓热度与寒意交织。

资本规模相对弱势

马上消费于2015年6月成立,是原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31家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重庆百货为第一大股东持有该公司31.06%的股份,其余股东还包括中科金、物美集团、重庆银行、阳光财险、浙江小商品城,以及新一轮战略投资者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及重庆两江产业集团等央企与地方国资背景资本。

查阅重庆百货的财报和机构研报,“马上消费”都是避不开的关键词。

根据重庆百货财报,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15亿元,其中按照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马上消费的投资收益达到6.15亿元,贡献了全年归母净利润的近半数,而在2019年马上消费的投资收益于净利润的贡献还不到三成。

而这映射出马上消费经营境况的稳步向上。

这一点在经理人融媒体中心5月发布的首届消费金融榜(《经理人发布首届消费金融榜:哪家是标杆?哪家垫底?》)中亦得到印证。榜单中,仅考虑规模指标,马上消费和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一同领跑。

以下按照榜单规模指标下的3项子指标,即营收、净利润以及资产规模具体分析:

营收和净利润维度

2023年马上消费实现营收157.95亿元,实现净利润19.82亿元,基于2022年的数据计算可得,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6.74%、10.85%。再往前推,看2022年、2021年两个年度情况: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4.48%、31.6%,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29.34%、94.1%。

马上消费盈利情况

数据有喜有忧。

喜在于,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马上消费当前依然维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对比同行业马上消费的表现,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速,均优于绝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

忧在于,增速的下滑,且下滑趋势在消费金融行业增速放缓乃至未来若干年进入个位数增长区间的预期下将更加突出。

资本规模维度

马上消费2016、2017、2018年分别完成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达40亿元。这在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中并不突出,31家持牌消费金融中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等注册资本均远超马上消费金融。

注册资本和放贷规模成正比。

简单测算,考虑消费金融牌照10倍杠杆及联合贷不低于30%的出资比例,马上消费最多能承接400亿元自营信贷业务,或1333亿元联合贷款业务;而对比蚂蚁消费金融,其截至2023年末注册资本已增至230亿元,自有资金参与的最大可放贷余额可达到7666亿元。

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补充当前仍高度有赖于股东增资和利润留存,但马上消费显然不及蚂蚁消费金融乃至“银行系”消金公司拥有“富爸爸”,无论是重庆百货还是“物美系”资金都是难题。

故此,马上消费通过市场融入资金以保证贷款业务的发展。2023年马上消费市场融入资金余额486.35 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额 300.21 亿元,拆入资金余额 18.43 亿元,长期借款余额 1.89 亿元。

不过这也成为主要负债来源,2023年马上消费资产负债率达83.9%。

合规经营几何

营收、净利润以及资本规模指标反映了马上消费的经营一面,合规是消费金融运行的首要准则,本部分将从合规继续剖析,同时依旧参考经理人融媒体中心5月发布的首届消费金融榜设置的维度,即监管指标、行政处罚、用户口碑。

监管指标

2024年4月,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制定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开始施行,消费金融公司监管体系全面升级,例如《管理办法》就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等监管指标增设优化。

对照指标要求马上消费情况如何?

由图可知,马上消费贷款拨备计提力度持续加大,拨备覆盖水平显著提升,拨备处于充足水平,安全边际相对较高;同时因资产负债率的下降,流动性比例也处于较好水平;金融稳定方面,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且逐年提升。

行政处罚

罚单数量和受罚金额分别反映违规的多寡和违规严重与否。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信息,2023年3以来马上消费因贷前审查不审慎和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收到“百万级”罚单。

用户口碑

2021年6月,马上消费因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等7项违规行为,被原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报点名。

这无疑是对马上消费口碑的严重打击,如今已过三年,情况是否好转?以下以黑猫投诉平台数据为基础,将累计投诉量和投诉回应完成率作为两个观察点。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6月18日),马上消费的投诉量为29550起,完成率为86.44%,其中绝大多数的投诉问题指向了暴力催收。

例:投诉编号为“17373361444(2024年5月25日)”的案件中,指认“马上消费金融暴力催收,泄露个人信息,威胁恐吓”;投诉编号为“17372721252(2024年04月23日)”的案件中,指认“安逸花暴力催收个人信息泄露”。

再对比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竞品,看一下投诉量情况:招商消费金融投诉量为2097起,蚂蚁消费金融283起,中邮消费金融12799起,海尔消费金融11822起。尽管这些投诉量是为参考,但相对而言,马上消费的投诉量偏高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暴力催收”背后,是不容乐观的资产质量压力——2023年马上消费期末贷款余额655.71亿元,其中不良贷款率2.48%,不良贷款余额为16.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4亿元;逾期贷款率2.84%,逾期贷款余额为18.9亿元,较上年增加5.47亿元。

①消费金融领域APP活跃用户规模TOP10榜单,易观分析

参考资料:

1.马上消费2024 年金融债券(第二期)信用评级报告,联合资信评估

2.除了力保业绩增长,马上消费还有关要闯?,子弹财经

全部讨论

06-19 09:46

换名,马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