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如今,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

有接近华为高层的人士透露,近期,华为内部近一步明确了智选车的业务边界,加强了规范性。

在 4 月份的中国汽车百人会上,余承东表示,今年前三个月智选车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同期车 BU 接近盈亏平衡,预计 4 月份后能实现盈利。原本车 BU 计划在 2025 年盈利,如今目标被提前了一年。

问界不断冲击新势力销量排名第一的同时,车 BU 的处境变了。车 BU 突然拥有了大量车企客户,包括长安、东风,甚至日本三大车企之一。一位接近车 BU 的负责人透露,订单多到需要做取舍。另一方面,持续两年的车 BU 分拆,在今年 8 月有结论,大型车企长安会成为股东。

在过去,智选车是车 BU 最重要的客户,智选车卖得好,车 BU 才能出更多单。“在客户需求出现时间和资源冲突时,在华为内部,智选车需求的优先级要高于其他客户。” 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称。

资源有限、但客户激增的情况下,优先服务好车企客户还是捆绑更深的智选车,两者之间存在冲突。

4 月 30 日,余承东卸任华为终端 BG 的 CEO,转而担任该业务线董事长。余承东仍保留华为车 BU 董事长、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 IRB 主任职位。5 月 15 日上午,余承东在履新后第一次出现在问界 M5 的交付现场。

在华为内部,终端 BG 直接负责智选车业务。华为高层中,余承东是智选车最坚定的支持者。

依靠零部件模式,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大陆,是华为在汽车产业最初的定位。此前,这条路径走不通,才有了智选车模式。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05-21 10:33

华为汽车业务的转折点发生在去年 9 月份,不被看好的问界 M7 改款上市后突然爆火。
智能化是问界 M7 最重要的卖点。2021 年发布的问界 M5 仅搭载了鸿蒙座舱和电驱,而去年换代的新 M5、M7 ,增加了华为 ADS 2.0 高阶辅助驾驶系统。智界 S7 还首次搭载华为途灵智能底盘、800V 高压架构下的动力系统等。
随着 M7 的大卖,车 BU 的技术被验证成熟,也开始形成品牌效应。问界 M7 的爆火已经部分验证了智能化对汽车产品力的提升,一辆车可落地的智能化水平,开始更直接的影响消费决策。
随着问界每周销量持续冲击新势力榜单第一名,智能驾驶在汽车购买决策权重中排名不断提升,汽车转型也逐渐开始进入下半场 “智能化”。消费者用钱投票,刺激着传统车企做出选择--要 “灵魂” 还是要销量?
面对不断被蚕食的市场,不少车企坚持自研的决心开始松动,开放心态,愿意尝试任何能提振销量的方式。
传统车企开启自研智能化战略距今也将近四年时间。今年 4 月的前两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首超 50%,汽车转型已经来到了下半场。
智能化供应商的转机出现了。不少车企已经发现智能化自研投入效果不明显,但转型已迫在眉捷,开始转向寻找供应商。
传统车企中,大众是智能化投入最激进的。去年,大众集团旗下的软件公司 Cariad 进展不顺,软件部门裁员 2000 人,导致其新软件架构进一步推迟。
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大众找到三家智能化供应商。首先,Cariad 与地平线共同出资设立了酷睿程,为大众提供智能驾驶;小鹏和大众将共同开发电子电气架构 CEA,包括区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平台、云平台、后台互联等功能;大疆车载的智驾方案也将出现在大众途观和迈腾的部分车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