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宏汉霖复牌大涨近20%,拟54亿港元被复星医药私有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天天康养讯,6月24日晚,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对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实施吸收合并及私有化。6月25日,复宏汉霖复牌并高开超20%,股价大涨。

公告显示,截至6月24日,复星医药通过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复星医药产业及复星实业等企业,合计持有复宏汉霖3.24亿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59.56%。复星医药拟以现金及/或换股方式,收购并注销其他股东持有的全部复宏汉霖股份。并且,复星医药将在私有化交易之后,持有复星新药100%股权。本次吸收合并对价包括现金对价和股份对价。现金对价合计不超过54.07亿港元或等值人民币。

6月25日,复宏汉霖复牌大涨。

为了推进私有化进程,复星新药计划向招商银行申请不超过等值港币37亿元的并购贷款额度,同时为确保该项目境外支付可行性,复星医药另一控股子公司LustrousStar拟向招商银行申请不超过等值港币32亿元的过桥贷款额度。复星医药及多个控股子公司拟为此提供担保。

复星医药表示,自复宏汉霖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受全球宏观经济、医疗行业、港股整体趋势等因素影响,其H股股价水平未达预期且交易量较小,复宏汉霖自上市后亦未通过股权融资筹集资金,其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复兴医药还称,本次交易完成后,有利于加强集团(标的集团除外)与标的集团的协同,并可通过集团提供的业务资源支持,助力标的集团的可持续增长以及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不过,根据公告显示,此次交易尚需取得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或该等机构之地方主管部门、相关司法管辖区的证券监管机构和/或证券交易所及其他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如适用)的审批、备案或登记,本次交易能否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审批、备案或完成相关登记尚存在不确定性。

实际上,在今年5月底,市场上就传出了复星医药正在考虑收购复宏汉霖的消息,5月23日,复宏汉霖宣布短暂停牌,当时并没有何时复牌的消息。就在复宏汉霖宣布停牌的同一天,其控股股东复星医药港股也公告停牌一天,并于次日恢复交易。

复宏汉霖复星医药的生物药平台,于2010年由复星医药及海外科学家团队合资组建,主要专注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产品覆盖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2019年在港交所IPO上市。公司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已在中国上市5款产品,在国际获批上市3款产品,23项适应症获批,3个上市申请分别获中国药监局和欧盟EMA受理。

对于大部分Biotech来说,如何实现盈利是个棘手的难题。有Biotech会通过授权管线,以大笔的BD(商务拓展)交易款来回笼资金,但目前更多的Biotech仍然挣扎在“生死线”上。复宏汉霖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过自有产品销售达成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2023年,复宏汉霖实现营业收入约53.95亿元,同比增长67.8%;净利润为5.46亿元,同比增长178.53%,这是公司首次实现全年盈利。不过,公司营收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

据了解,截至目前,复宏汉霖共有5款上市产品,分别是CD20利妥昔单抗(汉利康)、HER2曲妥珠单抗(汉曲优®)、TNF-α阿达木单抗(汉达远)、VEGF贝伐珠单抗(汉贝泰)和PD-1斯鲁利单抗(汉斯状)。

而其出海产品有两款,分别是曲优®和汉斯状,不过现在海外销售收入占公司营收比重还是较低。2023年,汉曲优®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而汉斯状继2022年3月首次在国内获批后,于2023年12月又在印尼获批上市,今年一季度刚完成首批海外发货,因此产生的海外销售收入亦还有限。

财报显示,2023年复星医药业绩有所下滑。受新冠相关业务影响,复星医药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同比下降5.81%。实现净利润23.86亿元,同比下降36.04%。

截止今日收盘,复星医药收涨0.78%,报收22.08元/股,总市值为590亿元。复宏汉霖收涨19.43%,报收22.5港元/股,总市值为122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