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连板蔚蓝生物:存在市场情绪过热情形,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天天康养讯,近日,受合成生物概念影响,A股多只相关概念个股涨势喜人。其中,蔚蓝生物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获涨停,5月10日,蔚蓝生物打开涨停板。

5月9日晚间,蔚蓝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连续10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0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公司股票短期涨幅显著高于同期上证指数,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

蔚蓝生物表示,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仅设立了1个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实验室,主要用于研发饲料用功能性蛋白、食品用甜味剂等。但该实验室储备的研发项目少、投入金额小、专业人员配置少,目前仍处于前期菌种实验室研发阶段,距离规模化放大还有较大差距,并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蔚蓝生物还称,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生产涉及分离、提纯等生产工艺,且提纯工艺难度较大,公司目前尚不具备该工艺,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产品未来还可能涉及注册及法规审批、选品及市场推广等,周期较长,难度较大,商业化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此前,蔚蓝生物分别于4月30日、5月7日、5月9日披露《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蔚蓝生物主要从事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动物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酶制剂,如饲料酶、工业酶、食品酶、生物催化用酶等;微生态制剂,如畜禽微生态、水产微生态、植物微生态、食品益生菌、环境微生物等;动物保健品,如生物制品、中兽药、兽用化药。

根据蔚蓝生物2023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3.07%,创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8070.69万元,同比增长15.56%。

其中,公司酶制剂收入4.4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7.49%;微生态产品收入2.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20.14%;动物保健品的收入2.9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25.24%;其他产品收入2.0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17.12%。

另据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87亿元,同比增长23.32%;实现净利润1272万元,同比增长20.45%。

合成生物学(SyntheticBiology)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它结合了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多个学科的技术和原理。合成生物学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部件(如酶、遗传回路和细胞器)、生物系统(如微生物或细胞工厂),甚至完全人工的生物实体,以实现特定的功能和目的。

据了解,合成生物概念突然火了或许与川宁生物有关。

今年4月,川宁生物表示,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来看,合成生物学产品已经形成了部分收入,2024年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会有一个产能爬坡期。公司会积极拓展合成生物学产品市场,加快公司合成生物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同时积极推进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的产能释放,不断加大合成生物学产品的收入占比。

五一假期,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再传利好消息。该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降到每公斤几百元,实现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

假期之后,合成生物概念股便开始暴涨。像川宁生物蔚蓝生物播恩集团等龙头企业的股价表现非常亮眼,其中不少股票连续涨停。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合成生物学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相关政策对合成生物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多个省份加紧布局合成生物产业集群,合成生物行业产业化进程持续提速。但行业火了以后,仍需要冷静思考。合成生物产业化目前亦面临着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工业化生产等瓶颈。未来几年将是国内合成生物公司底层技术突破验证、转化落地的关键时期。

截止今日收盘,蔚蓝生物收涨0.39%,报收20.4元/股,总市值为5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