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养成“独角兽”!吉利又有大动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个月,宝腾汽车在宁波前湾新区成立了首个海外研发中心。这意味着宝腾汽车的研发体系将进一步与吉利深度融合。”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5月16日举行的第四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上如是说。

在这场以“双碳”为背景的高峰论坛中,“甲醇”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燃料,成为关注热点。

宝腾是马来西亚第一汽车品牌。吉利去年完成收购宝腾(持有其49.9%的股份),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瑞平曾在受访时表示,公司有兴趣与马来西亚讨论引进“甲醇动力汽车”的计划。

新能源已是全球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而在电动化之外,其实还有一些车企仍在主动寻找其他可替代能源,吉利便是其中之一。

李书福麾下最快独角兽

今年1月,成立仅一年半的醇氢科技完成首轮1亿美元融资,投前估值已达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70亿元)。

醇氢科技于2022年成立,隶属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而其背后掌舵者正是吉利。这轮融资的完成,使醇氢科技快速跻身独角兽行列,成为李书福麾下成长最快独角兽企业。

醇氢科技以醇氢电动技术为核心,研发、制造、销售醇氢能源新一代电动汽车。醇氢科技表示,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持续研发投入和绿色甲醇运力生态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还将积极推动甲醇商用车和绿色甲醇的推广应用。

此次融资再次展现资本对新能源应用于汽车产业的期待,同时资金用途,也让十年前吉利以“破荒者”的身份押注甲醇能源这条“冷门赛道”的原因有迹可循——锚定新能源商用车市场。

时光回溯至2014年,那时深谙甲醇是移动的“电”、液态的“氢”这一能源关系的吉利,进军无人问津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成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当时的质疑声颇多。好在苦尽甘来,远程的十年苦行终是渐入佳境迎来“收获的季节”——

2023年远程的新能源轻卡全年总体销量为1.25万辆,夺得行业第一;

2024年一季度,运输人口碑商用车关注指数榜中,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以3161辆的销量居于行业首位。

在产品布局上,远程已经拥有重卡、轻卡、小微卡、LCV(轻型商用车)、客车五大产品线,覆盖商用车全场景的新能源产品。

此外,位于南浔经济开发区总投资66亿元的吉利远程智芯三电系统集成项目也传来喜报。目前,该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部分单体将提前竣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50万套新能源商用车动力总成系统。

甲醇汽车市场“群雄逐鹿”

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厮杀”至今,“多条腿走路”是绝大多数发展较好的新能源企业奉行的策略。而走单一BEV(纯电动汽车)技术路线的车企,生存环境难如蔚来小鹏,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混合动力车型特别是PHEV(插电式混动)车型,市占率达到了11%,增长率接近86%,成为增长率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类。

另据NE时代数据统计,在2024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42%,BEV同比只增长20%、PHEV同比增长90%。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在此次论坛中表示,100多年来只有一个内燃机单打独斗的格局已被打破,要走出行业严重的内卷,研发绿色零碳内燃机是新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自2005年以来,吉利汽车在甲醇领域的研发投入已超过30亿元,开发甲醇燃料车型20余款,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甲醇乘用车、商用车量产的整车企业。

近期,吉利展现出在甲醇能源赛道的表现并非局限于商用车市场。4月,雷神动力亮相北京国际车展,其展出的氢气与甲醇产品,能适配不同的清洁燃料,排放可达到国六标准。

淦家阅表示,下一代轻型客车将搭载45%以上高效甲醇混合动力,每公里仅需花费0.28元,一年全生命周期TCO(整体拥有成本)节省2.15万元;49吨远程甲醇重卡,每天可以为用户节省350元燃油费用,1年可以节省12万元,3年可回本。

目前,吉利甲醇汽车已规模化运行近3万辆,总运行里程接近100亿公里。此外,吉利参与建设的十万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低碳甲醇工厂已于2月投产,该工厂每年可生产11万吨甲醇,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如今,不少“回过味儿来”的整车车企,纷纷加入甲醇能源赛道——

国产甲醇汽车品牌,如比亚迪秦、唐,奇瑞瑞虎7、瑞虎8,红旗H7、HS5等;

合资甲醇汽车品牌,如一汽集团下的大众、奥迪和东风汽车集团的标致、本田等;

进口甲醇汽车品牌,如宝马X3、英菲尼迪等。

值得关注的是,甲醇汽车要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风口,打通产业的全链条环节是必经之路。首轮融资完成,在资本的加持下,势必推动醇氢生态产业加速布局。未来可期。

文字: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