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盘后:股市并非超然于宏观经济局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工商银行(01398)$    $建设银行(SH601939)$   $三雄极光(SZ300625)$  
    很多人总是喜欢把股市和普通的市场区别开来看,喜欢把金融从经济领域中独立出来看,实际上从经济学上讲,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都是资金与实物流通的表现形式,所以也就服从于经济规律,经济领域中任何一条宏观调控政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为毕竟其根源载体都是企业。
     历史上是有典型做法值得参考的。1996年,A股上证指数从1月最低点512.83点,到12月12日达到了1358.58点,指数一年内翻了一倍还多,于是有了业内著名的12道金牌,其中包括10%涨停板制度,股市迅速降温,大盘连续4天跌停板,6个交易日从1258跌至867点。但从1997年新年开始,随后的三个月股市一路上涨,在深发展、四川长虹的带领下,沪市指数从870点一路攀升至当年最高1510点。于是,一些措施开始出台,5月9日印花税上调升至5‰,5月22日规定严禁三类企业入市,6月6日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股市过热再次降温。
     当然,现在的A股是5000只股票和百万亿市值数量级,指数的大起大落已经不现实,所以针对性的措施已经很少,市场性的行为占据主导,但是并不是说就可以独立于经济面和企业基本面。近3年创业板、报团股涨了很多,估值当然超越了企业基本面和经济总体表现,这个时候即使没有政策性措施,市场规律也会自动将其调整到符合宏观经济面的轨道上来。
     因此,从这点上看,抓住股票上涨与经济基本面和企业基本面的契合程度,是避免高估的根本方法,反过来说,赚钱的根本方法就是买入那些低估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