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我财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33喜欢:731
投資是需要下笨功夫的。蠢瓜如我,兢兢業業,將勤補拙,才能勉強以此謀生……不要看,我在雪球上每天扯淡幾分鐘,笑談風月。我花在公司公告、行業資訊和研究上的時間,每天都是幾小時,便是這樣還是不斷犯錯,不斷反思……
看到里面扯到了sell put,值得轉發一下。我是不出售長期PUT的,原因還是因為時間長了,不可控因素變得更大。另外我出售賣出期權,是留有足額接貨現金的。出售期權,我可以賺到兩種錢,一種是每個月的期權金,另外就是我利息收入,最近每個月差不多接近0.4%。也不少了。

热门回复

2023-10-05 21:11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笨蛋才走捷径”。与大家共勉。

大部分人在股市里会选择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然后越努力亏得越多,股市赚钱主要靠常识和懒惰,你有一定量的,有意义本金(指这个本金产生的正收益现金流超过上海的平均收入),有常识,有巴适的心态,那大概率是赚钱。大部分人三个条件里一个都不具备,所以不可能赚钱,

2023-10-05 20:06

女大学生怎么办?

2023-10-06 11:28

知道这个段子想说的是49年,但我不喜欢这个段子。如果是想认真的讨论价投理论问题,那其实任何一个有基本素养的小散价投穿越回去都应该能看出来吧,1948年的上海股市是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的。1947~1949,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通货膨胀之一。1948年法币崩溃,金圆券改革,1金圆券=300万法币,然后不到1年时间金圆券又变成了废纸,金圆券再次崩溃。1949年6月再搞银元券改革时,发行价是1银元券=5亿金圆券。在这样的恶性通货膨胀背景下,工薪族做资产配置毫无意义,清零是必然的。注意对工薪族而言换黄金美元也是没用的,因为金圆卷发行时对黄金、白银和美元都是强制收兑,个人持有违法。

赚保险费还是要基于对公司的认知,即大概可以评估公司的底是多少,如果有保险费能赚到则赚到、赚不到接货也挺好,这样才能进退自如吧。

2023-10-06 13:44

未来有较激进的增产计划,天然气占比提高,但需要配套资本支出建设lng或海上管道,大量资本支出与相对较低的利润率导致的潜在风险

特别理解财主,很多时候说深了就得各种字母了,再深字母都不管用了,自己都觉得别扭,那就不说了,还说啥呢,也得考虑下方丈,人家还得靠雪球吃饭不是。

说明财主天赋不够,你看,方丈,和他的小伙伴,不就是尽情游山玩水,照样能把私募管理的棒棒的,投资人都表示满意[捂脸][献花花]

2023-10-06 05:49

从13年开始滚雪球,15年最高位入市,浮沉多年,也看了很多大v,管我财是最真诚和谨慎的,水平也处于最顶级高手那一档的。之前雪球上各种观点碰撞冲击,道理辩驳得很是厉害,前提是各个行业都是自由发展居多,问题出在行业或者企业身上,总有人能看得明白,或者说看一部分明白。自从18年之后,原来的分析和了解方式投资就不大灵了,因为加入了一个最大的变量,就是政策,无论是外国的还是我国的一些政策,都会对企业或者行业造成重大影响,这个变量完全不可控,因此靠了解企业预测未来变得越来越不可控。雪球由此开始辩论变得没有多少意思了,因为你可能说了很多,最终决定股票涨跌的东西是最难预测的政治,而雪球上的投资者,最厉害的也仅仅是经济学或者财会学方面的高手而已。雪球上的各路高手,大多对某一领域了解比较多,投资重心也大多在某一领域,跌到了大多数。只有低估分散的财主坚持到了现在。但是话又说回来,这本事也是常态。巴菲特投资也经历了世界大战,只要投资时间够长,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情况,政策带来的干扰,对一些行业是利空,对另外一些可能是利好,因此有纪律的足够分散和低估似乎是最容易活下来的策略。像@珠海股怪 最近几年就收益颇丰。我也从巴菲特转向了格雷厄姆。感觉每个人都要不断进化,毕竟时代也一直在变化[哭泣][哭泣]作为一个老雪球,看着熟悉的账号一个个消失,心里慌得一匹,希望财主能一直好好的,我也能一直好好的[哭泣][哭泣][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