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股票极易,但创富极难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买卖股票极易

第一,操作简单。开通A股主板账户简单,买卖步骤简单,在交易时间内随时随地买卖,甚至有“大师”主动带着入门学习。

第二,门槛极低。几百元资金就可以踏入A股主板市场,18周岁以上男女老少不限,收入、职务高低不限。

第三,容易幻象。不需要关系,不需要特权,不需要送礼,甚至不需要努力,就可能赚大钱。

因为简单,所以大量人民趋之若鹜的加入股民行列,各自带着大小不同的赚钱幻象。然而理性的观察我们身边接触到的人,会发现靠做生意富起来的常有,但靠股票富起来的几乎没碰到过。

买卖股票创富为什么极难?

难关一,买卖股票这事操作简单,但认可背后的本质不容易。就像$格力电器(SZ000651)$ 的广告词“掌握核心科技”,想出这句广告词并到央视展现对类似量级或小得多量级的企业来说不难,难的是把企业多数资源长期专注的聚焦到核心技术和质量上。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难的,一时这么做或许不难,但当速度与质量冲突时呢,利润与质量冲突时呢,行业普遍现象与质量冲突时呢。或者用毛主席的一句话去理解这事儿就更明了了: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回到买卖股票上,股票的背后是企业,因此股票未来涨不涨源于企业未来的成长,与昨天今天明天的股价没有关系。理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一本质也不难,但往往一看到股价大涨大跌就又回到“买股票就是看股价”这一标准上了。因此这一关筛掉了买卖股票创富路上的大多数人。

难关二,理解透一家企业非常难。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难的,看明白财报、了解业务历史增长情况和企业发展目标就行了。然而从巴菲特等投资大佬口中讲出的看似简单的对企业的逻辑判断,背后却需要对商业理解有很强的功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如对行业理解,需要弄明白:当前行业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行业过去几十年是如何发展过来的,过去的行业龙头为什么会衰退,如果要判断10年后行业的格局,可能还需要借助发达国家的行业发展历史。比如对战略的理解,需要弄明白:战略是什么,战略的制定是基于什么样的市场环境,战略与未来行业发展是否匹配等等(例如怎么判断$万科A(SZ000002)$ 2015年确定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战略能否适应未来)。比如对品牌和渠道的理解,品牌的定位是什么,品牌能不能延伸到其他品类、能延伸到什么程度,品牌代表的差异化在哪,产品与渠道是否匹配或者说与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是否匹配,渠道的话语权强弱,渠道是否精耕细作等等。比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需要明白什么是企业文化或价值观,什么样的文化是正确的文化,理解文化就像了解一个人,需要用长时间观察其在重大事情上的处理,而不是仅听管理层或媒体的嘴。再比如对商业规律的理解,多元化对还是专业化对,消费者的心智有多重要,消费者导向对还是市场导向对,什么是长期主义,稳健和进取如何取舍等等。就像段永平先生@大道无形我有型 说的,弄明白一家企业不亚于读一个本科。这一关又筛掉买卖股票创富路上的大多数人。

难关三,时刻保持理性非常难。知道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也做到了对企业对商业的透彻理解,但仍然不一定能创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能做到理性的待人处事,但这些人到了股市上需要时刻面对自己随手可得/失的切身利益做出决定时,却不一定做的到。有人说我可以逼迫自己不看股价,这样说应该是大大低估了非理性的强大。非理性是与理性相伴相生的,是普通人无法消灭的存在,比如欲望、幻想、贪婪、短视、安全感、自以为是等等(不是说这些非理性就是错的,只是对于投资创富来说不可取)。我们往往想当然的去预测明天后天的股价涨跌,股价大跌时对过去坚信的判断没了安全感,股价稍微上涨就认为应该落袋为安,股价很高时幻想还会涨,在等待企业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失去耐心总想多做些什么。与非理性对抗,是投资创富的必修课,个人认为也是最难的一关。

投资既然这么难,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各种鼓励炒股的信息,个人的理解是:首先源于个人心存赚快钱大钱的幻想,其次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以上是个人投资之路上的一点点认知理解,路的方向已有,很远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