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关乎孩子教育的平常事,中国人做错了几十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丨小石头

来源丨小石头侃升学

(ID:xiaoshitoushengxue)


节前刷爆朋友圈的一条消息: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不再让家长为孩子作业签字。

里面提到说“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内容大致如下:


“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坦诚地讲,“家长签字”这个玩法在中国已经“火”了几十年,从90年代起这个就成为了教育中的“惯用伎俩”,有多普遍?小石头针对北京家长,做了一个现状调查。



一、北京的家长们还在给孩子签字吗?


小石头分析了几百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得到以下数据(群体针对北京)。


您的孩子目前上学阶段:

您孩子的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吗?

如果有,是给孩子的____签字(可多选)

如果有,老师一周要求平均有几次?

您支持家长签字吗?

请问您支持的理由是什么?(可多选)

请问您不支持的理由是什么?(可多选)

从结果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到两个事实:


1、“家长签字”是一个从小到大及其普遍的现象。


2、针对这个措施,家长的支持和反对意见也比较集中。



二、为什么“家长签字”坑了家长?


“家长签字”这个仪式本身是很重的表达,签字代表着“负责”,家长签下这个字的时候,表示对孩子的作业或者通知负责,但是这种“负责”一旦用烂了,那就没有任何责任可言。

大部分时候的家庭场景是这样的:


“妈!给我签字!”


“这啥呀?”


“今天的作业,还有通知,你快签吧,我都写完了。”


“你们怎么一天签这么多,天天签!签好了!你都写完了吧?”


“放心吧,写完了。”


“要是敢不写完看我怎么收拾你。”

好的,看似没问题。但“家长签字”最可怕的是让老师也“放心”了,老师会认为签字的家长已经对作业做出了检查和负责,于是很多时候,被签字的作业都没有经过更仔细的检查。


“家长签字”的意图本身是提醒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在校的情况,可这事儿频繁发生后,大部分家长就只完成签字这个动作,不做其他深入了解了。


试问:如果取消了“家长签字”,请问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吗?你签了几个字,又了解了多少?



三、为什么“家长签字”坑了老师?


老师为什么会想出这个招数很好理解——因为总是无法完好地落实孩子的管理,不同孩子的自制力不同,又没有精力一个个沟通孩子的父母,于是想出家长签字这个招数。


但这小小的招数背后隐藏着一个可怕的逻辑——“我让你签字让你负责,你自己的孩子你都不负责,我不管”。


而这样一个逻辑已经深入了很多学校和很多班级,不少家长都觉得,现在的老师就管上课,其他的一概不负责,只教书,不育人。

而老师本来可以做一些管理孩子的行动,现在也都被一个“家长签字”替代了。


长此以往,弱化了自己的责任,强化了父母的责任,这样的老师能是好老师吗?这都是耽误自己。



四、为什么“家长签字”坑了孩子?


“We would have injected vitamin C, if only they'd made it illegal.”

“如果吸食维他命违法的话,那我就去吸”——一种名叫青春的流行病。


是的,你怎么理解调皮、淘气这样的词汇呢?对于年轻的孩子,所谓的调皮和淘气,就是不断去试探违规。


就算是成年人,一些在控制内的违规也让我们很“爽”。


比如找个朋友看专家医生肯定可以挂号;比如拖个熟人买东西打个内部折扣。这些违规只要不严重违背法律,只要被抓到的代价我们完全可以承担,这样的违规就会让我们很爽,这是人性。


而这些不算严重的违规同样让孩子觉得很“爽”,我们仔细回忆一下一定可以找到根据。


放学偷看电视,爸妈回来之前用扇子给电视降温,那20分钟的电视其实并不比违规爽;

放学后集体去网吧,前前后后上网半小时,除去开机关机,一共就玩15分钟,但依然去,违规爽;


罚抄写不想写,一手拿三个笔,写来写去还不如一个笔写的快,但也要这么写,违规爽;


让“家长签字”,准备好几个版本,各种模仿,各种自己签,各种互相签,违规爽。


教育青少年,必须先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心理,对于90以后的孩子,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他们讨厌别人不在乎他们。

总是“家长签字”,总是不放心孩子,这会让孩子们更加反感,因为他们成了被忽略的环节,存在感缺失的时候,一定是找回存在感的开始。


如果我们去调查下孩子对“家长签字”的想法,估计是全票否定吧,你大可说孩子们的自制力不行,可是“家长签字”是在培养自制力吗?这只是一个为了老师和家长的目的达成的手段罢了。

理想的家校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和家长都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人,优先跟孩子沟通,一切以孩子为本,唤醒、教育、鼓励孩子是根本,孩子行为的改变是目标,升学是教育过程中达成的阶段性目标;


老师把家长当朋友,当伙伴,随时沟通孩子的情况,给家长更多建议和指导;


家长把老师当朋友,当亲人,信任老师,尊重老师,本着沟通平等和学习的原则,进行互动;

理想的家校关系中是不需要“家长签字”这么一个冷冰冰的环节的,老师和家长都不会推卸责任,更不会甩锅。


老师时刻都清楚自己要尽量影响孩子回家后的学习行为,并随时跟家长沟通;


家长时刻都清楚自己要随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只是通过签字,更要跟老师和孩子主动交流。


这样的家校关系,才会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现实中,一个“家长签字”毁了所有。


老师觉得“你签字了你负责,我不管”;


家长觉得“我签字了我完成,其他你来”;


孩子觉得“我就是个附属品,没人信我”。


这的确是中国教育中最大的死穴,百害无一利啊!



• end •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别忘了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