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投资如何达到收益的最大化?两个字说清楚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投资如何达到长期的收益最大化?两个字,梭哈。

什么?嗯,就是满仓。

图片文字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划掉了。


可能大家听完都会不以为然,毕竟这不是大家传统认知中的投资方法论,而且很容易就被短期的市场涨跌给证伪。

“你看跌了吧,之前叫你降低仓位来着”;

“这波肯定要回调的,先减点,完了再加回来嘛”。

仓位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就不需要我过多传播,但凡有些炒股经验的或者百度,太多的文章介绍。

但本人通过长期跟踪优秀私募基金的投资理念、风格、表现,发现业内长期业绩极优秀(长期年华复利超20%)的管理人基本都是满仓或者高仓位运行的。投资是对认知的变现,认知得益于领先的价值观,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行事风格并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果下来,基本不在仓位管理上花太多的时间长期业绩最好;稍微灵活一些的,比如60%-90%仓位变动的,长期业绩逊色一线;再灵活一些的,0%-100%的业绩就充满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回头想想作为市场上最灵活的一群个人投资者——我们,可以一天之内完成满仓——空仓——满仓,200%的换手率,却是市场上平均亏损最大的一群人。其实很多时候股票是上涨的,但是客户都不赚钱,原因主要就是拿不住,因为仓位管理的灵活性,而 在交织的市场博弈中,输给自己的人性。

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平均从业经验超20年且拥有长期优秀业绩的管理人在价值观有哪些可供借鉴?难道大家普遍都知道的仓位管理他们会不了解么?

从逻辑上看,我觉得有两点,

其一,不让钱闲下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之前一个很资深客户朋友告诉我,靠钱生钱的生意比靠人赚钱的生意要好,投资是一个钱赚钱的生意,从朴素的观点看,钱不闲下来长期收益是要看高一线的。

上海的明河,北京的汉和都有提到,明河也只有在15年股灾前夕降了仓位,其它时间基本都是高仓位运作。他们认为除非极端的风险选不出好的公司,否则资金闲置就是对投资人的不负责任。关键在于是否有符合条件的个股?如果有,你为什么不买满?如果没有,你为什么还留着几成,实际上仓位的控制还是对选股的不自信,对确定性的怀疑。

其二,专注于确定的机会上,长期超额收益存在于个股上,精选个股。

仓位的管理上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都想着能卖在高点,买在低位,但是事实的结果往往是一卖掉就涨,刚买就跌。想找到一个更好的时点,其实是一种贪婪。最好的择时就是不择时,只要是我能接受的价格就可以。当然,你事后来看是可以便宜20%,但这重要吗?你只看到这一次买贵了20个点,但还有很多次你会比等待犹豫的人买便宜了20%,拉长时间来看,可能都差不多,但是可以减少你80%的工作量和等待。仅靠择时很难长期持续。(“择时”有如走在路上捡到掉在地上的钱,运气好的人可能碰到的时候多一些,但如果靠每天再地上捡钱来维生,恐怕就很离谱了。)

而高仓位就不需要再考虑不确定性的仓位管理,专注于股票与股票之间的比较,每次调整都在上次的标准之上进行,而仓位选择需要在现金与股票之间切换,是股票与现金的比较,每次都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前者的持仓结构在优化、在迭代,可以形成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优化的机制,符合复利原则,后者则是单利原则。——摘自高毅冯柳在接受基金报的采访。

这些长期业绩优秀的管理人对股票卖出的标准基本两点:

1、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和之前的预期相背离,投资价值变弱;

2、出现更好的公司。

当然有两个误区也需要解释下:

第一,满仓不是说把你全部身家压上去,而是用于权益类投资的部分。

第二,不是满仓一只股票,而是通过组合多元化配置的方式降低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量化指数增强要想长期跟踪指数并取得超额收益,基本上也不太做仓位管理的,只不过量化这类的可以分散到上百只股票中,强于配置。

笔者无意褒贬好坏,而且反复强调“长期”,脱离长期就显得很苍白了。每片天地,自由春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能长期盈利的都是好策略,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周末睿璞过来路演分享的一组数据:过去45年里,美国股市的年平均回报是7%,总回报20多倍,但如果错过了涨幅最大的25天,年回报就会降到3.5%,总回报只有4倍多,少了80%——但是谁能预测是哪25天?

对股民而言精选个股是最核心的,对于基民精选个基石最核心的,20%的努力可以贡献80%的回报,在一个能接受的价格,不要再等了,买吧。

全部讨论

2019-06-27 11:45

满仓的逻辑和方法论从长期看,我认为是领先的。$贵州茅台(SH6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