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大股东是如何薅我们羊毛的?

发布于: iPhone转发:32回复:55喜欢:63

来到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是最弱势的一个群体,任何人都想薅我们的羊毛。国家、大股东、券商、会计师、律师、大机构、游资、庄家等等等等,试想这里面有哪一家是为我们中小投资者服务的?许多小散户却天真的要去薅别人的羊毛?逻辑成立吗?这里面上市公司大股东是薅我们薅的最狠的,可以说杀人不眨眼,喝血不吐骨头,处处是骗局,到处是陷阱,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应该如何生存?如何赚点碎银?这是每个投资人不得去思考的问题。

今天我就把薅我们最狠的大股东是如何变着法儿薅我们羊毛的分析一下,供我们思考。

首先从企业上市开始,为什么在中国企业热衷于上市,这么多年了,排队上市的企业永远没完没了,利益使然,二级市场估值这么高,自己的企业上了市,立即改变祖宗十八代,这诱惑还不大吗?

企业上市,大股东首先花重金聘请一个班子,投行、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组成一个豪华团队,这些人在国内都是智商较高的一批人,都是拿钱为大股东服务来圈我们钱的。于是呼,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编了几百页的上市材料,来哄骗我们的监管机构,只要监管机构一核查,就立即撤材料,查不到的就浑水摸鱼,糊弄过关,反正股票不会发不出去。30几年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特别是注册制实施以来,过去三年上了近2000家企业,原来没上市这么多企业,还薅死了我们1.5亿的小股东,这样的速度薅,你再不睁大你的双眼,被薅死的速度不更快吗?

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思考透一个问题,到底是哪些人在炒作新股,这些炒新股的人就是大股东的帮凶,因为无论任何企业的新股都要中签、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的中签率。a上市后都能大涨,一点逻辑也没有,还会有那么多的散户跟风,死的很快,明明知道新股刚上市估值高,就是有那么多人参与。助推了新股上市的步伐。

企业上市后,上市公司开始按照监管机构要求披露其经营信息,这里我敢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除了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外,其他信息100%的是选择性的信息披露,都是根据控股股东的利益披露信息,笔者从事PE工作时,投资了五家未上市企业,后来上市,跟踪他们十几年,对他们非常熟悉,看到他们上市后的信息披露,我深有感慨,笑掉大牙,我投资的这几家是这样,难道其他公司还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上市公司是如何根据其利益诉求,选择性的进行信息披露的呢?最核心的就是企业的三张报表,尤其是利润表。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高管都会根据控股股东的需求吹牛逼,有的亲自上台吹,都想让自己的股价涨,个别时候也有想让股价短期下跌的,不同需求,披露的信息不一样。

这里把企业分为两大类来分析,一种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一种是民营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

先说国有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

国有控股股东的高管,是代表中央和地方国资的,他们也是聘任制,干的好了,继续留用,干不好也是下台,考核还是很严格的,一般考核的都是净利润,从今年开始,中央企业才开始重视ROE,所以说净利润指标对其高管来说是第一重要的,他们及团队的收入奖金与业绩完成情况直接挂钩,所以在任期内会千方百计年底报表出利润。下面以贵州茅台为例分析过去5年企业净利润和实际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情况:

年度 18 19 20 21 22

净利润 352 412 466 524 626

增长率 17% 13% 12% 21%

现金流 358 419 454 534 202(

增长率 17% 8% 17% ?

比例 98% 98% 103% 98% ?

以上数据已经扣除了财务公司的影响,计算出的现金流,2020年现金流仅增长8%,而净利润依然增长13%,否则就可能完不成任务了。2022年把财务公司的现金流折算回去,三季度比2021年三季度272亿,下降26%,而净利润全年增加21%,现金流下降,净利润上升,如果应收账款不增加,不知道净利润从何处来?因为过去五年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几乎等同于净利润,我们期待着看它的年报。

看了贵州茅台过去5年真实的经营情况,从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来看,平均增长率也就是10%多点,幼儿园孩子都知道的贵族企业,是不是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可其估值一直维持在40倍以上,高的时候70倍。笔者认为由于炒作赛道股,即使下跌了两年多,其估值严重高估。

国有控股公司为什么把净利润做的这么平稳呢?以招商银行为例,自2017年开始,扣除2020年疫情影响,无论收入如何变化,净利润每年都是15%的增长,根本原因在于考核机制,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一般只考核其净利润,年初上市公司做一个预算,上报批准,预算确定后,他们的收入和奖金也就确定了,超出部分,政府管理部门也不会再给增加奖金,原因是监管部门担心上市公司的高管人为制造净利润来增加奖金,特别是到董事长任期即将结束那一年。当年末超额完成预算指标时,四季度就会大幅压低净利润,延期到下一个年度。如果当年完不成指标就会采取各种手段调高净利润,当净利润实在无法完成时,说明这个公司经营问题就大了

国内二级市场就是这么稚嫩,研究员也一样,只要公司净利润上升,即使造假,他们也敢吹,股价就能上涨,看看康美药业造假没发现前的股价走势一目了然。


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会造假吗?答案毫不手软,抚顺特钢广州浪奇、恒顺众昇(青岛中程)、南纺股份、永煤控股,随便搜一下,一大堆。

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如何薅我们的羊毛呢?

一些上市民企,薅小股东的羊毛更没底线,本来不够上市资格,造假也要上市,来欺骗投资者的钱,上市后根据自身的利益的要求,选择性披露信息。一些垃圾上市公司打着市值管理的名义,与坐庄机构合作,拉高股价,减持股份,减持完毕,股价一地鸡毛。

上市公司搞股权激励需要增持股份时,拼命压低利润,故意放出利空消息,让股价大跌后增持股份,而我们这些中小投资者就会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买卖它的股票,正好钻入它的圈套,一次次被薅羊毛。

上市公司再融资时,更是把报表做的漂漂亮亮,融资完毕,原形毕露,从上市开始,券商、律师、会计师即使上市公司造假,他们一清二楚,为了自己的业务,甘愿成为他们的帮凶,一次次欺骗中小投资者。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那么多的陷阱,作为中小投资者如何规避这些陷阱而不被薅羊毛呢?

既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这么容易调节,那么有两个地方一般情况下是造不了假的,除非像康美药业康得新胆大妄为到账上现金也是假的这种情况,很难分辨。一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二是分红。作为中小投资者,紧密跟踪这两个指标就够了。这样就基本可以避免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调节其净利润的手段来影响我们的交易。

对于大存、大贷的公司一定要小心,大存大贷本身就不符合逻辑,除非募集资金需要阶段性放入募集账户外,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不可能长时间一方面银行存款很多,另一方面贷款又很多,白白向银行支付利息。这类公司最好规避。

刚上市的新股、次新股(上市不超过3年)要小心,你一定要知道:新股就像视频直播间的美女主播,都是经过精心打扮、化妆、美白、磨皮、整过型的。企业上市聘请的化妆师、整形师队伍(投行,会计师、律师)更强大,把企业包装的比美女主播更漂亮,这时你对它一见钟情,结婚,不是傻瓜吗?是不是美女,卸了妆才知道,上市公司一样,你要观察它几年,看看是不是真正美女,巴老爷子观察时间更长,一般先观察15年,观察15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么长的时间,基本能确定它的好坏了。

总之,处于弱势地位的我们,一定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抛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烟雾弹,跟随它去买卖股票。我们必须要看到它是否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持续增大,现金分红越来越多,不要被它短期净利润的高低所迷惑,长期投资,避开净利润人为制造的波动而股价随着波动,股票的价格短期无效,长期有效,只有这样才能赚到企业成长的钱。

拨开迷雾见青天,自由现金流持续增大,才是企业价值提升的根本动力,分红比例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诚意,对于上市公司利用各种手段再融资,长期不分红要坚决说不!做到这样,上市公司大股东还能薅到我们的羊毛吗?

基金从业二十载于2023、3、27

全部讨论

我一直说的起码90%上市公司都是在玩庞氏骗局,所以我只在低价股里等候风来。

2023-03-27 08:18

贵州茅台把一个财务公司放在上市公司里面非常可笑!一方面故意让酒类资产得现金流不好分辨,最大的意图就是上市公司的资金可以明目张胆、合法的在集团公司以及其控股子公司方便使用,这样就不存在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这样的设计是上市公司主动给集团公司做业务,这样就合法了。

2023-03-27 15:19

各位球友可以讨论一下新股炒作这股神秘的力量 ,在中国A股市场,到底是谁在炒作新股,几乎每个新股都有炒的,香港、美国成熟的市场不存在,我认识所有机构、个人没有一个炒新股的,你们说说能说说这方面的信息吗?

2023-03-27 08:57

说出了股市的本质和问题,时刻警醒

2023-03-27 13:58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除了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外,其他信息100%的是选择性的信息披露,都是根据控股股东的利益披露信息。
自由现金流持续增大,才是企业价值提升的根本动力,分红比例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诚意,对于上市公司利用各种手段再融资,长期不分红要坚决说不!

2023-03-27 08:37

对于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未必是真增长,但是业绩下降一定是真下降

2023-03-27 08:03

经营活动现金流也不行吧,还是直接看自由现金流,一个公司上市十几年 都不产生自由现金流,就有点问题了。康美康得新都是此类。

所有的分红都不是为了二级市场股东,持股价格差别就很大。

2023-03-28 08:34

精辟

2023-09-08 06:10

感谢楼主分享,大A是个奇怪的地方,许多人一边说A股绝大多数股票贵的离谱,一边希望股市大涨,这逻辑不矛盾吗,股市跌了两年多,依然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