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山生物等“妖股”停牌核查 重点应核查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9月8日晚,天山生物豫金刚石长方集团3家创业板公司同时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停牌核查公告称,公司股票自 2020 年 9 月 9 日开市起停牌,至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 

天山生物等3公司股票宣布停牌核查,这样的安排并不出人意料之外,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人心所向。毕竟以这3家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创业板股票,已经成了市场上的“妖股”。以天山生物为例,该公司股票从 2020 年 8 月 19 日至 9 月 8 日12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拉出11个涨停板,收盘价累计涨幅达到 494.51%,累计换手率为 283.71%,期间 5 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1 次触及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因此,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对该公司股票进行停牌核查是很有必要的。

但核查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却是值得市场来探讨的。从以往的做法来看,对于这种遭到市场爆炒的“妖股”,通常都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进行核查,核查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而且通常的核查结果都是:经核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本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也不存在处于筹划阶段的其他重大事项;公司不存在导致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的未披露事项,且公司不存在其他可能导致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的事项。而在经过上述的“核查”之后,相关“妖股”复牌交易,股票继续遭到市场的疯炒。如天山生物的前次核查(8月28日到9月1日)的情况就是如此。

对于“妖股”的炒作,从上市公司层面对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核查,这个当然是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那么,这不仅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构成违法违规,同时也有可能因为信息的泄漏而构成内幕交易。所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层面的核查是必不可少的。

但如果仅限如此的话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像天山生物这样再次停牌核查的公司,还是核查信息披露层面的内容,作用显然是有限的。这也就是市场上一些“妖股”并不惧怕停牌核查的原因,这些“妖股”一旦停牌核查过后复牌交易,其股价甚至涨得更欢。如天山生物前次核查过后,在从9月2日到9月8日的5个交易日里,股价再度拉出4个“大号涨停”,股价实现翻番,情况就是如此。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这种对“妖股”的停牌核查并没有查到症结所在。一只股票之所以成“妖股”,这其中不排除有上市公司层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市场方面的原因。而现在的停牌核查只是查找上市公司层面的原因,这当然就很难找到症结了。更重要的是要从市场层面来查找原因,从市场炒作的层面来找原因,这样才能找到股票成“妖”的症结所在。所以,对股票停牌核查,还要从市场层面来核查,而这个核查就不是由上市公司来核查了,而应该是由交易所层面来主导核查。至于查什么?主要是核查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查异动,查股票的异常交易。这些“妖股”的股价变化,本身就是一种异动,那么,这种异动是怎么造成的呢?这其中必然会有一些交易在异动,对应的是一些股票的交易账户在异动。作为交易所来说,就要通过大数据来把这些异动的交易、异动的账户查找出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如限制交易、冻结账户等。

其次是核查市场操纵行为。像天山生物这种“妖股”的炒作,从走势来看是存在价格操纵嫌疑的。但到底存不存在价格操纵,这一方面要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对一些可疑账户进行深入调查。虽然从公开数据来看,天山生物以个人投资者买入为主,买入金额占比超过97%,但在个人投资者账户背后,并不能排除机构投资者的背影。毕竟所有的市场操纵都是通过个人账户来进行的,没有哪家机构混蛋到用自己的机构账户公开操纵股价的地步。

也正因如此,对于“妖股”的停牌核查,不能总是停留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层面来进行,还应该通过市场层面的核查,通过对异常交易、异动账户的核查,通过对市场操纵行为的核查来进行。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找出“妖股”异常波动的原因所在。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0-09-10 23:29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禁止即可炒!


新华社评论文章指出,近期,“天山XX”“豫XX石”“长方XX”等少数流通市值小、价格低、基本面差的创业板股票,股价短期快速上涨,炒作现象突出,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在创业板试点注册制落地初期,这种炒小炒差“歪风”容易形成恶劣示范效应,不利于各项改革措施平稳运行及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以上是昨天新华时评刘慧的一篇文章,一直激起千层浪,导致了创业板股灾的发生,在此我想问一下新华时评的记者刘慧,证券法哪一条规定说禁止投资者炒小炒差?证券二级市场交易是遵循买者自负的原则,容不得任何人对二级市场的交易指手画脚,你刘慧更无权指导投资者买什么卖什么。如果说是更高层的监管层授权发布这样不负责任的文章,建议一并对幕后决策者展开调查,中国股市几年来大大小小的股灾频繁发生,纯属胡乱监管、任性监管!资本市场的最高境界是沉默监管,整天喊打喊杀,挥舞着威胁的大棒不是一个成熟市场的表现。
说这些股不好,是歪风盛行,这些票是不是上市公司?当初上市是不是你们审核通过的?既然存在就是合理,不符合条件,退市啊。中国股市日益加深的制度危机和中国证监会的胡乱监管。行政的力量太强,市场的机制太弱,信息的披露太灰,监管的取向太乱——资本失去了人格化取向,市场失去了资源配置功能,企业失去了进取向上的动力,投资者失去了自我判断与自我选择机会。中国股市成立20多年来,市场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危机重重,证监会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蛮横霸道。市场上充斥的,是难以言说的荒谬、荒诞甚至荒唐!把“核心资产”以外的90%的股票,包括大批低估值的和高成长的股票,都视为应该远离、抛弃的“边缘资产”。这就形成了一系列悖论和自相矛盾:既然A股除上证50和沪深300以外,绝大多数股票都是“边缘资产”,那么过去20多年来,为什么要让那么多“边缘化资产”的股票发行上市?为什么上任主席刘士余要搞扩容大跃进,发行上市711只“边缘资产”股票?为什么易会满主席上任后,每周仍在大发“边缘资产”新股,尤其是发41倍、79倍、89倍、119倍市盈率的“边缘资产”新股?为什么一周还要发19只“边缘资产”新股,科创板还要开板交易?难道“边缘资产”的股票也要强迫人们买入?这是否在把中国股市在作“一与九”的切割,并以“一”排斥“九”。这种做法岂不是很荒唐?!  在我看来,何为股市的“核心资产”?不存在统一的定义,更不应由管理层或官媒来下定论。不同时期、不同投资者心目中的“核心资产”,是不尽相同的,“青菜萝卜、大鱼大肉,各有喜欢”。因此,对“核心资产”的定义,应该提倡多元化,而不能搞舆论一律,更不能将1.5亿中小投资者作为鱼雀加以驱逐!


想让差公司来套现,又不敢让太多的人参与绩差股。一边说不干预,一边又零容忍。股票是你批的,钱是你赚走的,最后还打着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口号。股票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博弈场所,贪婪与恐惧,都会在这里得到真实而又具体的展现。制度的本质是市场秩序,是一种控制快乐与欲望、抑制邪恶与黑幕的市场秩序。股市的灵魂是自由交易,而健康的秩序则是这种自由交易的首要前提。法令行而私道废,美好的人性源自完善的制度,受制度约束的自由交易才是既恰当又合理的自由。没有完善的股市制度,市场就既无法做到公平,也无从提高效率。从运行层面来讲,制度是市场的边界。股票市场涉及融资者、投资者和监管者的三方利益和不同诉求。坏的制度能使人变成鬼,好的制度能使鬼变成人。制度所约束的,不仅针对投资者,也针对融资者,更针对监管者。尤其是在中国股市,监管机构肆意妄为,建立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股市基本制度,对严惩违法行为、矫正监管走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都既十分重要又格外紧迫。从发展层面来说,制度是进步的阶梯。股市制度必须反映市场演进与社会进步的时代渴求,落后于发展、落后于改革、落后于时代的股市制度必然成为没有约束力、没有威慑力、没有制衡力的失灵、失序、失效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