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两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43回复:1389喜欢:384

清明小闲,在赣南逛了两天,基本上是沿赣江上游走,惶恐滩-赣州-大余县青龙铺赤江村。

之所以会走这条线路,跟王阳明的行迹多少有些关系。

王阳明祖籍浙江,但一辈子的主要事情都是在江西做的。最先是做了江西女婿。出仕后担任过的第一任地方实职,是吉安县令。担任过最长的职务是南赣巡抚,两件主要的军功,破山贼,平宁王叛乱,都在这一任上。《传习录》也主要是在赣州写成的。而最后,他居然死在赣江的上游,就是我前面说的大余县青龙铺赤江村。可以想见,王阳明一生中,有多少时间,是在这条江上上下下。其中最戏剧性的一次,是宁王造反,王阳明正在江上行舟,离南昌很近了。听到消息,他紧急掉头逆流而上回赣州,后来才有旬月平叛的传奇。

这个就是惶恐滩啊(注:拍照时当地能见度极差),现在一片汪洋不见滩,原因是修了一个万安水库,把滩都淹没了。跟这个滩有紧密联系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苏轼,据说惶恐滩这个名字是他改的,原来叫黄公滩。另一个人是文天祥,留下了千古名句“惶恐滩头说惶恐”。对于他来说,这个惶恐滩也确实够惶恐的,倒不是因为滩多水急,而是因为这里发生了他军事生涯上的一次大挫败。

从惶恐滩前往赣州,沿赣江东岸,有一条很漂亮的旅游公路,可以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

柚子花真香啊,而且不会过敏!

大余县青龙铺赤江村的章水码头,是王阳明去世的地方,这条船是仿造的。。。

后人立了一个亭子,以资纪念。

这是对他去世详情的记载。

关于王阳明的事功、学问,文章很多,我了解有限,就不多说了。

我喜欢他的一首诗,一篇文。

一首诗叫《哭象棋诗》: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这是他还是一名顽童的时候写的,非常的,感官先行。

一篇文叫《瘗旅文》: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这是他在贵州龙场驿做驿丞的时候写的,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啊。

时隔五百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王阳明的感情、趣味、审美。跟千秋功业比起来,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哪个更令人着迷呢?至少对我而言,后者更有吸引力。

最后上两张赣州的图片:

赣州涌金门。

这是非常著名的章贡合流之处,左边是章江,右边是贡江,两水会合,就是赣江。这是江西人的“母亲”河,也是京广铁路通车之前中国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干线。我猜王阳明同学在赣州的日子里,应该有很多天,站在这个两江交汇外,徘徊思索吧。。。

精彩讨论

不明真相的群众04-09 09:43

我说说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
首先一个大前提是,没有“天理”,只有“人理”,所有的理,都是人对事物运行规律的理解,比如说基于观测、实验、统计(这大概就是“格物”?)得出的数学、物理公式;基于人与人的共识制定的社会规则,比如道德、法律。
在这个前提下,人应该:
1、不迷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主体(无论是上帝、佛祖,还是古圣先贤,还是老祖宗),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
2、保持谦逊。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理也是有限的。比如观测、实验有特定的环境,超出这个环境理可能就不正确了。统计有特定的口径与样本,改一个口径,换一下样子,理可能就不正确了。而人与人之间的共识,会随着时间与环境漂移,甚至完全颠倒。
3、勇于承担责任。无论你的理正不正确,你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行事,所以你要承担自己认知与行为的后果。事情搞砸了搞坏了,是你自己错了,不能怪“理”。这个在投资方面有最好的例子。你会背几句巴爷爷语录,知道了“价值投资”的“理”,你就一定赚钱吗?其实,巴爷的说法,只是提醒你一个方法,最后,你要转变成自己的认知,对具体的商业、公司的认知,才有可能赚钱。这就是“知行合一”。如果赔钱了就说“价值投资”错了,那就是把“价值投资”当“天理”了。那你要追求的,就不是“知行合一”,而是“天人合一”。天在哪呢?谁也没见过,所以永远是合不成的。
没有“天理”是不是很可怕?恰好相反,如果你遇上一个人,说自己掌握了真理,知道天理,他要么是个无知的妄人,要么是个居心叵测的骗子,要么是一个欺世盗名的神棍,你离他越远越好。
如果这个人说,我是你的邻居张三,你的狗吵着我睡觉了。嗯,这虽然有点闹心,但事情是可以谈的,因为你们需要谈的是人理。注:这完全是我自己的理解,跟王阳明没有什么关系。别扯什么曲解王阳明。

不明真相的群众04-09 11:12

你看看历史上大的灾难,哪个不是权力+(人认为自己撑握了)真理造成的?

寒吴纪04-08 17:02

知道你的感受了

不明真相的群众04-08 18:44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性并无所谓善恶。所以“无善无恶心之体”。
善恶属于一种价值观,是人定义出来的。所以“有善有恶意之动”。
善恶总体的标准,大体有利协作共赢的被定义为善(比如道德上的公序良俗、法律上的遵纪守法),不利协作共赢的被定认为恶(比如道德上的自私自利、法律上的违法犯罪)。人接受了协作共赢的社会规则,就不再是无善无恶的动物,就成为了人。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
观察外部事物、社会现象,去总结善恶的标准,就是格物。所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不明真相的群众04-09 11:43

我突然想起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就非常的“知行合一”。

全部讨论

小时候生长的小城,一面环山三面环水,章江贡江在此汇流成了赣江,一路向北流入鄱阳湖流入长江,一去不复返的入海流。
少年时的我也曾常在两江交汇处思索、向往远方。
去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

@不明真相的群众 ,方丈,诗,文章好在哪里?能说说么?我怎么看不出来?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那您的下一次行程是不是准备去零丁洋?

南方的水也这么浑浊

这里是八镜台。通天岩要去看看呀

在南昌,不应该是顺流而下回赣州吗?

好文采!
请问下方丈,王阳明在后世被推崇的原因是什么呢?

04-08 19:10

王阳明少年神童,中年壮志难酬,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又被发配到龙场那么艰苦的地方,才有了龙场悟道。杜甫说文章憎命达。

十几年前文明大道,健康路,乃至赣县光彩大市场……不知道现在还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