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民工223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39喜欢:3
方丈,知行合一什么意思?

热门回复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性并无所谓善恶。所以“无善无恶心之体”。
善恶属于一种价值观,是人定义出来的。所以“有善有恶意之动”。
善恶总体的标准,大体有利协作共赢的被定义为善(比如道德上的公序良俗、法律上的遵纪守法),不利协作共赢的被定认为恶(比如道德上的自私自利、法律上的违法犯罪)。人接受了协作共赢的社会规则,就不再是无善无恶的动物,就成为了人。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
观察外部事物、社会现象,去总结善恶的标准,就是格物。所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不管他是什么教授,我认为这就是胡说八道。

04-08 18:47

去年他还啥都不大懂,今年他去了一趟赣南,看起来懂了不少,这,就是知行合一。

我肤浅的理解,就是follow your heart!

你可以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恶的。可能我也会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恶的。就是说善恶会有一定的共识。
但你也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人认为他们的行为不是恶。这就是说,善恶的评价有主观性。

所以“心灵本身是纯净的”纯属扯淡啊。你去观察一下小孩没有受社会“污染”前的行为看看。

我不在意王阳明是什么意思。我只说我的理解。

所以善恶的标准就是成年人,有了社会协作的经验以后定出来的。这就是“有善有恶意之动”。
小孩没有受到这个社会协作规则的约束,意识里根本没有任何善恶的概念,这个大概就是“无善无恶心之本”。

你错了。比如,反社会人格占人群比例3.6%,无论教育、惩戒、感化都无法改变,因为他们大脑结构就长成那样了。提高全社会的警惕心,布设细密的监控网络,能压制他们作恶,但是他们就是那样的人,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当然,犯罪的不一定都是反社会人格,也有激情犯罪,也有一时糊涂,这些都是李玫瑾的专业范围。

我更认可李玫瑾教授说的,出生就已在基因里带善恶了,甚至面相都能看出[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