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5

年龄越大,对所看的书就越挑剔。我选择读一本书,大概遵循这样几个标准:第一,多看一手书,少看二手书,比如想了解秦汉史,直接读《史记》《汉书》即可;第二,多看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书,少看畅销书;第三,多看能给自己带来启发和思考的书,少看各种没营养的鸡汤书。

个人以为,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比较符合后两条标准。目前市面上有太多投资大V出的书,坦白说,这些书要么过于工具化,要么过于鸡汤化,真正从投资实战出发讲“道”的书并不多。


我最初对这本书感兴趣,是看到邱国鹭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大多数的行业都在走向集中,即使总量不增长,行业龙头只要夺取别人的市场份额就能活的很好,未来炒小股票、炒主题、炒概念的日子将不会太好过。投资一定要数月亮,企业一旦成为月亮,日子很好过。不要去数星星,天上星星那么多,哪里数得完。”

邱总的这段话恰好也是当时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从2013-2015年走过来的投资者都知道,当时市场上大行其道的投资风格是炒小、炒新、炒概念,以新经济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大受追捧,以传统经济为代表的蓝筹白马无人问津。

退潮方现裸泳者。最近两年,炒概念和炒成长的投资者可谓损失惨重,以乐视、暴风为代表的“新物种”纷纷折戟,以康得新神雾环保为代表的“成长股”纷纷现出原形。面对这一切,任何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投资者都会反思,以往乐此不疲的小市值策略、成长股投资经验,是不是有很大问题?

这一切疑问,邱总在《投资中最简单的事》里都讲到了。个人比较佩服邱国鹭的一点是,他有一种能把复杂问题讲简单的能力,他的一些质朴的观点(投资大白话),能够很好地回答我在投资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而高毅资产的另一位大佬冯柳恰恰相反,个人以为,后者往往是把简单的问题讲复杂,给人一种云山雾罩的印象。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成书于2014年,书中所引用的案例大多发生在2013年前后。当时在一片新经济、中小创的狂潮中,邱总能够独立思考,讲出与市场主流完全相反的观点,是非常难得的,这些观点,也被最近几年的市场逐一验证。相信经历过上一轮牛市的投资者,读这本书的收益会更大一些。

关于邱总这本书的观点汇集,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在这里我不会做面面俱到的整理,只摘录一些对自己启发很大的片段,希望也能给大家带来思考。


1、谈影视行业

用自己的钱做实业投资的人,除了那些另有所图的暴发户外,很少有人会真金白银地砸重金投资电影,因为这是一个现金流很差,不确定性很高的行业。

电影的定价权掌握在导演和演员的手里,观众买票到电影院是去看范冰冰、徐峥和冯小刚的,不是去看电影公司的,所以名导演和名演员的薪酬总能涨到让电影制片方不怎么赚钱的水平。


2、谈手游行业

手机游戏的生命力只有3-6个月,绝大多数手游根本就没有黏性,更谈不上特许经营权。2013年市场对于电影和手游行业的爆炒,最终结果就像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一样是很清晰的,只是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生。


3、谈消费行业

食品饮料是个适合逆向投资的领域。作为消费者,我对食品安全事故深恶痛绝,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把个人情感因素带入投资决策。从历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业投资较好的买入点,特别是哪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有可能是建仓良机。

我更看好有品牌优势的消费股,这与如今媒体碎片化的现状有关。10年前有一半人都在看中央电视台,那时广告的效果就好,现在大家看手机、玩微博、打游戏,分散的受众决定了重塑一个品牌的暗度更大,成本也更高,所以品牌的护城河作用也就更不易被替代。

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大多在日常消费品领域,例如可口可乐宝洁、吉列刀片和绿箭口香糖。如果把这些公司的历史盈利状况以图表示,几乎都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


4、谈白酒行业

高端酒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中低端酒是得渠道者得天下。中低端酒的品牌忠诚度没有那么高,就看谁的渠道铺得更广,管理得更精细。

高端消费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低端消费品是得渠道者得天下,制造业是得规模者得天下,大宗品是得资源者得天下。


5、谈医药行业

几年来各机构对于医改的认识似乎没有多少改变,还是只看到了医保覆盖面的扩大,没有看到医改对于药价的打压。日本过去20年人口老龄化这么严重,医药产业规模的年度增长率还不到1%,这是因为政府对药价的不断打压。

医药是个能出长期大牛股的行业,但是切忌以板块配置的思路去投资,因为医药股之间的差异性实在太大,有时有些个股洪水滔天,而其他个股依旧歌舞升平,是个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行业。


6、谈高科技行业

选股票要选有门槛、有积累、有定价权的那种行业。但是有的行业因为技术变化太快而很难有积累,你也许积累了很久,拼命挖了很深的护城河,人家可能不进攻这个城,绕了过去又建了一新城。最明显的就是高科技行业,电子、科技、媒体和通信等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再看空调与电视,空调比较持续,电视就不持续,因为电视技术老是变……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就是这样辛苦,而像可口可乐,一个配方可以一两百年不变。


7、谈小市值策略

很多人不惜以高市梦率买“高小新”,梦想押中下一个腾讯百度。这其实是一种过度自信的表现,低估了预测未来的难度。在新兴行业里,百舸争流,大浪淘沙,最后鹿死谁手,事前很难预料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多数人只看到功成的一将,却忽视枯了的万骨。

“高小新”阶段,百舸争流,不必急着下注,不妨等“战国七雄”产生以后再挑赢家,而且要买最强的诸侯,因为最后一定是秦国而不是韩国一统天下。


8、谈黑马与白马

买黑马股的人有点像赌石,买块不起眼的石头,期待能开出好玉来。去年(2013年)的情形是太多的人争着去赌石,玉没人买,结果石头的价格被炒得跟玉的价格很接近,有些还不知道怎么盈利的黑马股的市值已经超过两三百亿,而寡头行业龙头的白马股的市值却不过五六百亿。这时候,我宁可买玉。


9、谈补贴行业

创新从来不是管理出来的,有些事就该交给市场。最好的管理是不管,最好的产业政策是没有。补贴行业其实是增加了供应,增加了行业的竞争对手,结果一定是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


10、谈周期股

在经济扩张晚期,低市盈率的周期股也常是价值陷阱,因为此时的顶峰利润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周期股有时可以参考市净率和市销率等估值指标,在高市盈率时(谷底利润)买入,在低市盈率时(顶峰利润)卖出。另外,买周期股必须结合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不能只靠自下而上选股。


11、谈苹果概念

有些小企业的快速增长靠的是“傍大款”,例如有的是为苹果间接提供零部件,在2010年的“中小盘结构行情”中鸡犬升天,又在2011年跌回原形。其实,寄生式增长往往不具持续性,因为其命脉掌握在“大款”手中,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议价权。

全部讨论

2019-12-19 14:28

的确好书。冯柳说的东西云山雾罩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