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笋老师精解《道德经》第73、74章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73喜马拉雅音频:73.挑战自然、挑战极限的后果

第73章

道德经传世通行本: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最佳版本推荐-汉初帛书版(张清一句读版):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敢死得快,谨慎活得久。这两者的利害上天如何选择,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圣人也难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争而善于取胜;不刻意实现而善于实现;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谋划。天道所及宽广无边,虽然显得稀疏但不漏失。

———————————————————————————————————————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本章含义:勇敢死得快,谨慎活得久。这两者的厉害,上天如何选择?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圣人也难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争而善于取胜,不刻意实现而善于实现。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谋划。天道所及,宽广无边,虽然显得稀疏,但不漏失。

这里的敢和不敢都用勇于这个词来修饰,说明这一部分的重点不是,而是敢。敢这个字造字的本意是人拿着叉子迎机跑来的野兽。在这里,敢和不敢可以解释为胆大和胆小、和勇敢一样,潜意识里也都认为胆大是褒义词,胆小是贬义词。关于勇这个字已经讲过了,好勇斗狠死得快、有慈爱之心的勇敢才是符合天道的。

重点来说一说敢,胆大和胆小的意义。现在一些勇敢者的运动,勇敢者的游戏越来越多。老外在高空建筑物上作死、失足、失误的视频可以看一看,很有教育意义。这个以前也说过。近些年又兴起了翼装飞行,就是人穿着带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悬崖或者非常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在空中滑行,等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在打开,降落伞着陆看起来很酷,实际上这个运动,意外死亡率很高,人经常因为打不开降落伞活活摔死。有人称这些人很勇敢,管这个叫挑战极限,征服大自然。这么说的人应该看看死者的惨状,那么快的速度从高空滑行到陆地,打不开降落伞,人通常都会摔成好几块。还有游乐场那些非常刺激的设施,像过山车、大摆锤、跳楼机,有的人吓得腿都抽筋儿了。了解中医的都知道,恐伤肾。到游乐场玩这么危险的项目,不就是花钱让自己肾虚嘛?而且相关的伤亡事故也非常多,比如说过山车安全带断了,大摆锤的轴断了,跳楼机直接把人甩向空中。其实我年轻的时候也坐过不是很陡的过山车,做完之后就觉得自己智商有点问题,不过当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类活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国外传进来的,美其名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极限的下一步只能是入土为安了。而且这些活动既不有益身心,又不能帮助别人为社会做贡献。但是我们看相关节目的时候,媒体仍然用勇敢、有勇气这些看似非常正面的词语评论这一类活动。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知道了勇敢胆大只是大众认可的评价词语,并不是有益自身的评价。天之所物,孰之其固,都觉得勇敢好,结果往往让人大吃一惊,后悔终身。特别是年纪轻的人气盛,容易被人教唆干坏事儿、傻事儿,教唆人来一句:你胆儿够大吗?敢做吗?这青少年就上套了。所以让孩子理解这个思维模式特别重要,让他们知道胆小并不是负面评价,很多时候都是有智慧的表现,勇于不敢才能平安。不要有征服自然的想法,可能有那么几次运气比较好,没事儿,但是死得快、死得惨,这个结果是注定的。因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人既然生于天地间,就不可能征服自然。当然如果有人听完这一期节目就不去游乐场了,也没有必要,我觉得坐个碰碰车、旋转木马还是比较好的。 

———————————————————————————————————————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疫苗:疫苗研发是一项耗时久、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需经历前期设计、动物实验和总计三期的临床试验。根据病毒种类和采用技术路径不同,一般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才能上市。

疫苗并不是一种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种:毒。疫苗就是经过人类减毒活灭毒处理之后的病毒(或细菌)。最早的是中国人发明的牛痘疫苗,“人痘法”最早产生于唐宋时期,预防天花病毒,也只是放在鼻子中几天后就取出来。一个新疫苗的诞生起码要经过四个阶段。不管需求多么迫切,出于安全考虑,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还是得“不得不慢”,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5-30年流程,2代人的健康观察)。不能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的产品,就不能叫疫苗了 。


———————————————————————————————————————

———————————————————————————————————————

74喜马拉雅音频:74.严刑峻法能让社会和谐吗?

第74章

道德经传世通行本: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最佳版本推荐-汉初帛书版(张清一句读版):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使民恒且畏死,而为奇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也。夫代大匠斲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要用死来吓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犯罪?常有专管杀人的人执行杀罚,代替杀罚者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弄伤自己手的。

———————————————————————————————————————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本章含义: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要用死来吓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犯罪呢?常有管杀人的人来执行杀伐,代替杀伐者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弄伤自己手的。

这一章的观点很明确,统治者用酷刑来治理国家是无效的。老子做了一个小小的逻辑推理,如果严刑峻法真的好用,那么国家的犯罪率应该大大降低。实际上并没有。

说到酷刑,就不得不说商纣王。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大量龟甲和动物骨头,记录了商纣王发明和实施的多种刑法。炮烙人们都比较熟悉,就是把犯人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烧。其实炮烙一开始并不是刑罚,而是一道菜。商纣王的厨师在温度极高的铜盘上撒上油、盐和各种调料,让鹅在上面行走一会儿鹅掌就被烫熟了,可见这个厨师也非常的变态。想想看,这种刑罚用在人身上有多残暴?这还不是最残暴的,最残暴的是把犯人绑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上面悬挂一个底部有小孔的水桶,每天往头顶上滴水,直到水把头骨滴穿。看着就非常的痛苦,而且时间非常漫长,有好几个要受刑的大夫,还没等行刑就被吓晕了。但是这么恐怖的刑罚并没有吓到人民,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到了周朝的后期,刑法已经有三千多条了,非常严苛。同时还出现了砍脚这种刑罚。关于砍脚还有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发现了一块儿璞玉,就是还没雕刻出玉的石头。卞和进献玉给楚厉王,希望得到奖赏。但经过宫里的专家鉴定,这是一个假货,所以他不仅没发财。哎,而且左脚还被砍掉了。楚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着这块玉去了。经过宫里的专家鉴定,这还是假货。卞和又被砍掉了右脚,估计鉴定的还是上次那个专家。后来楚文王继位了,卞和还想去献玉,但双脚残废了,没法去,他就抱着这块璞玉天天哭,眼睛哭干了,都哭出血来了。楚文王就派人去问他,天下那么多被砍脚的,为什么你哭得这么惨?卞和说:我哭的伤心不是因为被砍脚,而是因为这块稀世珍宝被当成了假货,专家太坑人了。楚王派人把璞玉凿开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块稀世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璧。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发现,一代又一代的暴君被推翻,但是刑罚不仅没有变少,反而越来越普遍了,被砍脚的越来越多。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还发明了剥皮抽肠子等酷刑,结果他发现,这些贪官怎么杀都杀不完,反而是废除了肉刑的汉文帝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和谐,可见暴力并不是治国的答案。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贪官,都无法用死亡来控制。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听我下一章分解。 

 $科兴生物(SVA)$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康希诺生物-B(06185)$  

 #生物医药#   #生物安全#   #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