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借鉴《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连载-2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喜欢:28
第五、何为“要事”?
——事情的四个层次

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还有一种区分的方法是:按照半衰期和收益大小来划分长半衰期、短半衰期、高收益、低收益事件。这是从收益(认知、情感、物质、身体等)的值和衰减速度(半衰期)来划分的。
  


  其中最核心的是重要的事情:
这类事情是你最重要的事情,有的是实现你的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有的则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优先去做。只有它们都得到合理高效地解决,你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别的工作。
 
例如: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式、掌握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等。
 
只有做重要的事情,它才是卓有成效的核心,它们能帮助你打成目标。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那些在工作中忙碌却效率低下的人士(很不幸,这样的比比皆是),他们把自己90%的时间花在了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上,以应付那些看来永无穷尽的紧急事,又几乎把剩下的10%的时间用在了不重要又不紧急。他们的行为与那些高效能人士恰恰相反,这样的人基本上过着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
 


例如:盯着看屏幕,揣测股价的涨跌,10年以后会有何收获?
    
把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这正如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许多人都不幸被这句话言中,他们完全不知道把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列。他们以为工作本身就是成绩,但这其实是大谬不然。
 
如果只是在忙碌,而完全没有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那么不重要的事情先被完成,而重要的事情一直在排队。
 
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情之后,你必须按他们的轻重缓急开始行动。大部分人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些人的做法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懂得生活的人不能这样,而是按优先顺序开展工作。
 
现在我们已经从认知层面了解到重要的事情先做,那么如何从行为层改变呢?
 
以下是麦肯锡的两个建议:
  1每天开始都有一张优先表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会见时,艾维·利说自己的公司能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说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实上公司不尽如人意。可是他说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知识,而是更多的行动。他说:“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内价钱由你定。”
 
关注于战略、方法,而不是具体的事情。
 


艾维·利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使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大约5分钟。艾维·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张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情,那不要紧。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核心观念出来了:要事第一,影响巨大。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后来有人说,五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其中,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个方法还为舒瓦普赚得一亿美元。
 
重要的是知道在哪里划线~
 
  2把事情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制定一个进度表
把一天的事情安排好,这对于你成就大事情是很关键的。这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安排好,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做给你一个整体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图。
 
大型项目、知乎名人(采铜、刘未鹏等)都是这么做的~
 
真正的高效能人士都是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的,他们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总是按分清主次的办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它把无形的进展看起来有形了,它能让你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离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近。梦想是可以通过努力,一步步达到的~
 
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罗斯认识到,人们确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不等于事情会自动办得好。你或许要花大力气才能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始终要把它们摆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费很大的劲。
 
“Things that get measured, get  done”
 
下面是麦肯锡提出的,有助于你做到这一点的三步计划:
 
(1)             估价。首先,你要用目标、需要、回报和满足感这四项内容对将要做的事情做一个估价。
这就是收益值,能帮你解决选择无能的纠结状态。从收益大的着手开始衡量行动。
 
(2)             去除。第二是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情,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情委托别人去做。
希望你有个省心的助理~
 
(3)             估计。记下你为目标所必须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务需要多长时间,谁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等资料。
这里是衡量投入的大小。不管是资金、人脉还是时间,所有的都是有限的。
 
比较“Do right things”和“Do things  right”的不同方式。
 
第六、关注“大”
——关注大画面
 
在麦肯锡,刚开始的时候,麦肯锡人心里早就打定主意,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最终目标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实现最终目标。这样促使着麦肯锡人历经坎坷却从容不迫。这也是麦肯锡公司取得今天声誉的重要原因。                       
 
给自己树立大愿景 vision~
 
最终目标:要关注大画面。当你想方设法去解决一个困难而复杂的问题时,如果同时盯着许多需求,就容易丧失目标。当你感到完全被它包围时,就应该后退一步,琢磨琢磨你正在努力完成的内容。问问自己,现在干的事情与大画面吻合得如何?它是否向目标进军?如果不是,那就是浪费时间,而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
 
埋头苦干,同时抬头看路~
想象一下被蒙着眼睛的磨坊驴子吧 *^_^*
 
你要时不时地从正在做的事情中抬起头来想一想。问自己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你在做的事情对解决问题究竟如何?它是如何推进你的思路的?这是不是你现在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它没有多大的帮助,你为什么还要做呢?
 
适时调整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要因为不重要的事情没被完成而感到愧疚。
 
当你觉得完全被杂乱的事情包围时,就应该后退一步,琢磨琢磨你正在想完成的任务。通过关注“大画面”——组成你的工作假设的一系列事物——来做到这一点。你正在干的事情与大画面吻合的如何?一项特殊的分析也许在认识上是正确的,甚至很有意思,但如果与解决问题相去甚远,那就是在浪费时间。要找出你的优先顺序,你一天能干的事情就那么多。
 
穷人和富人唯一公平的就是时间了,如果在这个上面都不好好利用,翻身谈何容易。
 
正如一位前麦肯锡项目经理告诉我的:“也许在公司期间我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从大的画面去思考问题:退后一步,琢磨琢磨要想达到的目标,然后看一看正在干的事情,再问问自己:这真的很要紧吗?”
 
对你来说,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行动之前清楚地决定自己的价值观并确立明确的终极目标。
如何确立这个终极目标?
 
终极目标并不是说要确定以后每一天都做些什么,干什么职业,生活在哪个城市,或者决定和谁在一起生活一辈子。这个终极目标指的是,把你的工作或是人生按照一个整体来考虑,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清楚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自己每一天每做一件事都不会偏离自己的目标,自己每迈出的一步始终都是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的。尽管有些人生活得也许很灿烂,忙忙碌碌,但是只有他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和他们心中最想要的偏离了很远很远。从报纸等各种媒体对一些明星或者知名人士的采访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生活地很累呀,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却发现很多时候自己越来越不像自己了,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远了,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看清你的vision,你可以把它描绘出来,贴在最显眼的地方,适时激励自己。
 
很多人认为这些名人说得不是真的,生活在万众瞩目之下,过着高档次的生活,还有什么好抱怨的。但是不要忘了,人在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就像我们玩拼图游戏,有时候是很明显地拼接错误了,看起来仍然是很美丽的画面,可是如果我们一直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那么我们永远也达不到最美丽、最辉煌的终点。
 
最可怕的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有梦想却没有牢记心间,等时间用完了才开始后悔。
 
“时间就是效率”这句话似乎已经被时代尊奉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但实际上,“效率”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东西,一个速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价值”的问题。更加重要的实质性问题是“效果”或“效能”,即我们匆匆忙忙、快马加鞭地干了以后,是不是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只有从一开始心中就有最终目标,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效果”。这一原则完全是人生自我领导的提纲挈领式的言论,值得我们深思。
 
总结:以始为终,方能成功。
 

这个终极价值并非隐藏在你的内心深处,而是在你无法想像的高处,至少是在比你平日所认识的“理想”更高的层次里。能够成为你自己本身的导师与典范的,惟有发自你的天性。惟有自己认识到了,你才能倾注全力去关注它,去实现它。因此,在每日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随时怀有这个终极目标,随时关注着人生这个大画面,随时丰富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很高的效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
 
投资者自鉴:
多少钱才够用?
如果已经有很多钱,还需要什么?
更希望把时间用在哪里?跟踪上上下下的价格波动还是读书、思考、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更希望剧烈起伏的心理状态,还是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财富的稳定增长?
 
第七、监控过程
——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见过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怀有大干一番事业、做出辉煌成绩的想法,可是总不见行动,只是把这些想法挂在嘴边,每天都踏步不前。因此,为了避免成为一个空谈主义者,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首先该做的就是必须将我们的终极目标化为明确的具体目标,化为实际可行的目标,并且立即朝着这个目标彻底行动起来。即:乐观的心态、积极的行动。
 
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看看自己想的和做的是否一致,是否有偏离。
 
当你在人生阅历比较丰富,思想比较成熟,终极目标也基本定型的时候,你就要尽早脱离出年轻时那种探寻人生价值观的状态,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行进。任何大的目标的实现,都是依托在一个个小的阶段上的,要想实现你的想法,你就要安排好最眼前的生活,设定出一个个比较具体的按照你的思想行动的目标。这些具体目标的设立原则就是“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
 
如果有偏离,应该调整出现偏差的原因,做一些能够改变的事情,使目标更近。
 
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因此你必须在你的终极目标的指引下,列出你近一个阶段的目标,这个阶段可以是10年,也可以是6个月。也许过了这段时间后你的人生阶段会到达另一个层次,比如你大学毕业了,或许你在一个公司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等等。
 
接下来,将目标量化!每个阶段的目标,人生最终的目标,幻想一下80岁的时候希望过怎样的生日。
 
你的目标必须不能是空泛的。你不能喊诸如“我就是要享受生活,战胜自卑”等口号,这里参考SMART原则,将它量化。你要写下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比如,30岁之前要拥有自己的汽车,你要完成多少文字的稿件等等。你所开列的这些近期计划对你的终极目标实现或许会很有帮助,既然写下了它们,就不能当作幻想,想了就一定要去做,去争取,去完成。当然,你还需要考虑更多:这些能否帮助你实现终极目标,亦或是阻碍你早日实现终极目标。
 
  为了不使自己所列的这些目标成为空谈,精简了麦肯锡准备的一些问题,希望你在做计划的时候,参照一下,时时追问一下自己,把所有的想法都实实在在地思考清楚。
  (1)我订下的这套远期、中期与近期目标是不是明确,是不是可行?如果不可行,是不是太高了,我们需要切合实际的目标,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
  (2)在一天开始之前,我是不是已考虑妥当这一天的工作次序?计划时间,安排事件。
  (3)我是不是以事实之重要性而非以其紧迫性作为确定行事优先次序的依据?长半衰期的高收益事件。
  (4)我是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而非集中于过程,又是不是以绩效而非以活动量作为自我考核之依据?关注投资效果,而不是投入的时间有多长或资金有多大来衡量。
  (5)我是不是能在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内做重要的事?每个人的生物钟不同,找到自己精神状态最佳的时刻和环境。
  (6)我今天能否为达成远期、中期或近期目标做某些事?看看是否正在做?
  (7)我是不是每天都保留少量的时间做计划,并思考与重要工作有关的问题?留一点空白时间思考和做计划。
  (8)我是不是采取了某些措施,防止一些无用的资料及刊物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并且占用我的时间呢?断舍离。
  (9)我是不是能促使自己迅速地作出一些微小的决策?如果原则已定,比如:高收益,长半衰期,那么你不会有选择障碍。
  (10)我是不是在获得关键性资料的第一时间就马上制定决策?要事第一。
  (11)对经常会出现的工作或者精神危机,我是不是时时保持警觉性,并采取预防措施呢?防范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的威力太大。
  (12)最近我是不是可以拒绝任何毫无益处的工作或活动呢?优化效率。
  (13)我是不是在口袋中或书包中,携带一些文件材料,如在排队时,在等候室中、在火车上,或在飞机上的空闲时间里拿出来进行处理呢?利用时间。
  (14)当我面对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我是不是应用“80/20原则”(即帕累托原则,指只集中精力处理20%的重要问题,而不受80%的不重要的问题所困扰)来对付呢?永远先做重要的事情。
  (15)我是不是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时间?我的行动是不是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取决于环境,或按照他人的优先次序来进行呢?虽然我们常常身不由己,这也是我们寻求财务自由的目的。
  (16)我是不是努力一次就把一件事情做好呢?不再浪费二次时间。
  (17)我是不是积极地设法避免常见的干扰,好不让它们经常妨碍我的重点工作呢?比如,安排合适的时间,把干扰放在一起解决。
  (18)我是不是能总是面对现实,思考现在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总怀念过去的得失成败,或者担心未来的变化莫测呢?不要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这只是一种心理需求,但对现实无益。
  (19)我是不是能总是牢记“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呢?应该说,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比金钱更可贵。时间花在哪里,成就怎样的人生。
  (20)我是不是尽量将该打的电话集中在一起进行呢?在打电话之前是不是先准备好有关的资料,而不是想起什么说什么,却常常忘记了最重要的事呢?高效工作的方法。
  (21)我是不是能熟练掌握很有帮助的计算机系统呢?计算机是很好的工具,一次投入,长期回报。
  (22)在一天工作完了之后,我是不是反省一下:哪些工作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的原因是什么?以后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补救?管理活动开始了。
  (23)在我筹备会议之前,我是不是先思考一下还有没有比开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事情能以更小的代价解决。
  (24)开会时我是不是注意控制自己的说话时间和方式,以避免自己和大家的时间浪费在空洞的会议中,使会议的效率尽量提高呢?节省大家的时间,就是节省了N倍的时间。
(25)我是不是定期检查自己的时间支配方式,以确定自己有没有摆脱以前那种浪费时间的陷阱呢?不二过,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还是很磨炼人的。
 
  这些问题,或许太过细致琐碎,但是如果你真的能对每一个问题都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的话,你一定已经把自己的计划做得非常完善了,这个计划一定会帮你向着你的终极目标作飞跃性前进。这就是麦肯锡的方法,值得一试~

第八、断舍离
——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
 

有效的方式,从废纸篓开始
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肯尼士·包汀说到:“社会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不是资料而是知识。一部电脑所能做的只是处理资料。另一方面,知识的获得多来源于资料,而不是资料的获得。事实上,机构的功能即在于此,有人把机构称之为废纸篓系统。换句话说,就是阻止有些资料到达高层经理人员桌上的一种工具。否则,高层经理人员就会得到过多的资料。”
 
简单来说:就是要“知识”而不是“资料”。
那么如何减少“资料”,留下“知识”呢?
 
减少文件堆积的最有效工具之一,是个大废纸篓。不错,一个小的废纸篓可能马上就要堆满了,废纸篓是你丢弃大量文件的好地方。可是,一旦纸篓满了,人们常找其他较为耐久的场所去放置废物。这有点不像话,因为丢进纸篓里的文件不会再出现,而你把文件放在其他地方,将占用大量的空间和时间,而本质上却一点用处都没有。一个大的废纸篓可以算得上是文件分类方式的主要部分,在你处理手头的文件时,它对你相当有用。
 
 
 
有效处理文书的方式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立即处理——不要搁下来不采取行动。
  (2)阅读并保存——第一次阅读时,你该知道哪些是有用的资料,将那些认为有必要保存的东西,收集起来。
  (3)阅读后丢弃——第二次阅读时,保存那些可能有用,但不是立即需要的文件。如果你在两周内不看的话,就扔了吧。
  (4)文件档——收集资料,准备保存的地方,直到采取行动为止。
最后一项,正如你所料到的,是废纸篓。从废纸篓中的文件多寡,可大致判断一个人利用时间的情形。
另外,保存太多的记录是一种心理不安的症候。算算看,你多久才用一次你所归档的各式各样的资料。你可以把每一类资料拿出来,问问你自己:“如果没有这份档案的话,最坏的情形会怎么样?”你会发现大部分的答案会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会发生”。如果你真正需要某一份资料,你也许会在公司其他部门或某一个人的档案中找到;或者你打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或者没有这项资料也过得去。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翔实的档案就毫无用处,但问题是它们是不是那样有用,是否值得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汇集、整理、归档和保存。你可以估计一下,整理和维护资料竟要用多少时间,然后问你自己,如果你把同样多的时间用在达到你主要的目标上,是不是更有益处。
 
  美国管理学者蓝斯登说:
  我赞美彻底和有条理的工作方式。看看彻底和有条理经理人的工作方式。他桌上的公文已减到最少程度,因为他知道一次只能处理一件公文。当你问他目前某件事时,他立刻可从公文柜中找出。当你问起某件已完成的事时,他一眨眼就能想到放在何处。当交给他一份备忘录或计划方案时,他会插入适当的卷宗内,或放入某一档案柜。
 
  如果你的资料堆积如山,你就要花时间来整理一下了,在这个时候花上半个到一个小时是值得的。
(1)              把你所有与正在做的事情无关的东西清理出来,把立即需要办理的找出来,其他的按照分类分别放入档案袋或者抽屉里,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你,你现在所做的工作应该是此刻最重要的工作,你一次只能做一项工作,你要把所有精神集中在这件事上,不能让其他工作影响你。
(2)              不要因为受到干扰或者疲倦放下正在做的工作,转而去做其他不相干的事情,除非你是去楼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因为如果此项工作还未结束,就又开始另一项工作的话,你的办公桌就开始混乱。你一定要力求把你手头的工作做完后再开始另外的事情,即使这项工作遇到了阻碍,你也要尽量完成到一个再做它时容易开始的阶段。
(3)              一项工作做完后,一定要把与这项工作相关的资料收拾整齐,并按照类别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把它们就这样摊放在办公桌上。下一步你该核对一下剩下的工作,然后去进行第二项最重要的工作。
  对资料可以按照重要性和先后顺序的原则,进行分类。
  下一步就要开始的工作是先大致看一下文件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放入不同的档案袋中,并在档案袋外面加以简单注明。
  待办的,即以后可能要处理的但不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可以将它们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类,然后放入抽屉之中。
任何坐在办公桌前的人最需要的是,想出某种办法来及时提醒自己一天中要办的事项。把最优先的待办件留在你的桌子上,目的是提醒你不要忽视它们。不要把一些小东西过多地放在办公桌上。这样它们就不会占据你有用的空间和分散你的注意力了。你一定要坚持做这样的工作:每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清理,这样会使第二天有一个好的开始。
 
第九、总结麦肯锡的建议
 
  请记住:你不可能将整个海洋煮沸!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稳步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以期完成最近的目标是明智的选择。                      
 
  这种思想状态就是合理的热情——一种具有客观和乐观的特质。如果你能将这种热情持续下去,就能得到美好的结果。
 
先摘好摘的果子-能力圈:
先摘好摘的果子,通俗地说,就是先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做起。麦肯锡80年的工作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没有人期望你什么都懂,而你买的股票自己要懂。你需要充分的理由支持购买这个决定,才不会在恐慌中将它抛售,也不会在涨了一些的时候就急于抛出。
 
先摘好摘的果子,并不是意味着投机取巧,避重就轻;而是我们在摘取了一定数量的好果子之后,心里自然会建立起一种信心,我一定能把目标实现,进而在以后的旅途中,能够抗得起命运的重担。这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这样由易到难地做事,自己心里对这个过程肯定会越来越熟悉,所以在困难越来越大时,我们能够沉着应付,而不失方寸。
 
巴菲特承认科技股和医药股不在好摘的果子范围,所以宁可错过也不冒险。
 
但是如果我们一上来就要做最困难的事,那只能意味着失败。就像把一项巨大的任务交给刚刚进入麦肯锡公司的新手一样,他是无法一下子就能够把问题解决的。只有投资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之后,才能够顺利地保持价值的增长。而每一个麦肯锡新人积累经验的过程,都是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在此后他们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也是从能够入手的地方开始,这不仅是一个条理清晰的过程,还能够以一步一步的成功让你充满信心,同时也让你的荷包充满现金。
 
  成功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
查斯特·菲尔德博士说:“从一个易于成功的对象开始,成功就显得容易了。”
 
  通过先摘好摘的果子,使得自己的投资更容易了,也使得自己更快乐自信了。
 
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分主次:
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掌握“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这个重要的管理原则。
 
这其实是在考验自律、耐性和自控,只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做事,需要强大的自控和自律。无论遭受多大的压力也不动摇或者改变,投资将会给你一如既往的耐心以高额的回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烈度·帕累提出的帕累托法则。它的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素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素即能控制全局。
 
就好像好股、好时机只占20%,但足可以掌控投资全局的成败。
 
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80/20原理”——即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素,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素。下面的实例可以阐明“80/20原理”的内涵和重要性。
 
看财务报表同样如此。
 
实例一:在存货管理上,有“ABC分类法”,将存货分为A、B、C三类,A类代表“重要的少数”,这类存货量少价值高。它们应备受重视而享有最佳的存货管理,包括最完整的记录、最充裕的订货等候时间、最小心的保管等。C类存货则指“琐碎的多数”。这类存货量多而价值低,例如文件夹、订书钉、纸袋、信封、邮票等办公文具皆属于这类。对这类来说,简直不需有任何存货管理,因为如施以这种管理,则所花的费用可能超过这些物品本身的价值。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负责存货者发觉这类物品用完时,才设法予以补充。B类存货则指介乎C类与A类之间的货品。通常这类货品的存货管理可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亦即当存货数量降至某一特定数量时,企业应自动增补存货。
 
我们需要自知之明,一方面我们不需要懂很多事情,另一方面也不要不懂装懂,而是不断学习,增强那重要的20%的能力。
 
“80/20原理”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80/20原理”对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解决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
 
作为投资者来说: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国家局势、行业分析、企业分析重不重要;
小道消息、无关大雅的负面消息重不重要;
 
一次只能解决一件事-专注和深入
 
  许多人把自己搞得疲累不堪,而且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方法:“一次只能解决一件事。”他们总试图让自己具有高效率,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采用麦肯锡的方法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而且把事情做好。
 
有麦肯锡的方式指导投资,“以小博大、稳操胜券”,而其中的关键是:用麦肯锡的方法立即行动起来~
 
投资者们,确立目标和要事,立刻开始行动吧,美好的目标就一定要实现!

全部讨论

2016-05-08 14:27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