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526天,锁封4.74万股民:沙钢能否消化258亿并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撰文@张化倩

编辑@李福来

8月21日,沙钢集团沙钢股份出现1笔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为6.63元,成交450万股,共成交2,983.50万元。这是8月份以来,沙钢的第二次大宗交易。

上一次是在7日,股东李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大宗交易完成3000万股的减持,权益变动后持股比例为4.98%,套现约2.09亿元。

去年11月15日,沙钢股份复牌。曾经200多亿收购世界第三大IDC服务商英国Global Switch(下称“GS”)公司51%的股权,一度让沙钢深陷危机,停牌长达526个交易日,4.74万股民被锁封。

短短9个月,两百亿并购案中的关键人物却套现后退。沙钢股份收购GS难道再起事端?

01

祸起“套现”,股价暴跌。

4月7日晚间公告,江苏证监局处理举报事项时,发现沙钢股份存在未披露股东股票减持计划的违规行为。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沙钢股份信披违规的内情,竟是计划减持公司股份的三股东刘振光自曝。

早在2018年11月17日,刘振光就向沙钢股份递交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奇怪的是,沙钢却一直未披露该股东的股票减持计划。

沙钢股份方面称,其未披露刘振光股份减持计划,是因为控股大股东沙钢集团想受让刘振光所持的股份。

2018年12月21日,沙钢集团与刘振光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刘振光撤回了举报。

事实上,沙钢集团与刘振光的交情由来已久。2015年,双方就进行过股权转让交易。只不过,当时的买方是刘振光,卖方是沙钢集团。

2015年2月,沙钢股份披露,沙钢集团拟以5.29元/股的交易作价,向龙宇燃油实际控制人刘振光转让1.1亿股(占总股本6.98%),转让作价合计5.82亿元。

4年后,刘振光以8.05元/股的交易作价,向沙钢集团转让1.39亿股(占总股本6.2988%),转让价款合计11.18亿元。

刘振光的公司银行贷款到期,还要解除股票质押,因此急于完成减持。截至去年三季报,刘振光持有沙钢股份数处于高比例股权质押,在1.54亿股中,有1.2亿股处于质押状态。这笔“低买高卖”的生意,刘可以迅速回笼资金。

沙钢方面也有自己的考虑,刘振光如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会直接给沙钢股份增添新的利空。但是通过协议受让,可避免二级市场股价遭遇冲击。

沙钢股份不惜信披违规“拖住”刘振光,可是窟窿还是捅到了江苏监管局。4月7日,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警示函内容,江苏监管局决定对沙钢股份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5月9日,沙钢股份又有股东股份被冻结。

五股东李强因一笔约6500万元的债权债务纠纷,所持有的1.4亿股沙钢股份于4月29日被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

被冻结期间,沙钢股份又收到二股东李非文《关于李非文股份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的告知函》,截止今年5月20日,李非文通过大宗交易共计减持2600万股股份。

刚缓过神来的沙钢股票,股价从11.18元/股直线下跌至6.73元/股。

二股东、三股东接连减持套现,股份解冻后的五股东李强也在今年7、8月两月通过大宗交易接连减持。

作为百亿并购的核心人物李强,直接将股票拉低至6.58元/股。

02

沙钢股份复牌后重推百亿并购案,转型之路多次被打断。

时针拨到四年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钢铁供过于求的情况并无改观。国内外市场持续低迷,增速趋缓。国家不得不推动钢铁去产能化。

2011年上市之初,沙钢股份经营范围包括黑色金属产品的开发、冶炼、加工及销售,影响其利润水平的主要依赖原材料钢材的成本。

去产能的背景下,国家的环保政策也越来越严苛,沙钢股份不止一次因为环保问题被处罚。

2015年2月,沙钢股份的控股股东沙钢集团决定把沙钢股份55.12%的股份,转让给了李非文、刘振光、李强等9人。当时沙钢股份股价为4.54元,协议价为每股5.29元,交易总价46亿元,沙钢集团的股份降至19.88%。

李强,2001年下海经商,先后创立创博国际和子公司德利迅达,主营IDC业务,这也决定了他此后沙钢股份重组中的重要地位。

2016年9月19日,沙钢股份公告,拟筹划资产收购的重大事项,标的资产所属行业为IDC大数据。因这宗对价超过上市公司市值逾六成的交易,公司股票停牌。

停牌期间,沙钢在2017年6月抛出了一份258亿元的资产重组预案,计划以229亿元收购苏州卿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卿峰”)全部股份,同时以29亿元收购北京德利迅达科技有限公司88%的股份。

苏州卿峰和德利迅达的核心业务都是数据中心资产。李强不仅持有德利迅达12%的股份,同时还是两家企业的法人。

公开信息显示,苏州卿峰有15名股东,沙钢股份的控股股东沙钢集团就是其一。沙钢收购苏州卿峰和德利迅达其实是在铺路,真正的意图直指全球排名第三的数据公司GS。

欧洲公司GS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包括IBM微软苹果Facebook亚马逊。“它过去5年的毛利率高达70.02%,而且非常稳定。资产负债率处在中等偏下。”

GS公司虽然出租率整体很高,但是一直处在下跌趋势。对于沙钢来讲,跨度双主业和落地的不确定性,收购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于是,沙钢派出了股东中最有IDC经验的李强,从事这一并购大案。

李先借助人脉拉来众多机构,在国外先成立Elegant Jubilee(下称“EJ”),直接收购GS51%的股权。再到国内成立苏州卿峰,把EJ装到苏州卿峰旗下。李强进入GS的董事会担任董事长。

沙钢集团再联合一众合作伙伴成立Strategic IDC,收购GS 24.99% 的股权,并获得其未来20% 股权的购买期权,合适的时候打算把GS全部装进沙钢股份

收购案中,李强有着自己的私心。他一直想让自己旗下的德利迅达借壳上市,但是德利迅达长期亏损,2015-2016年的两年时间里亏损近6000万元,公司将其归结于项目的会计处理方式问题。后被交易所发现无照经营,借壳失败。

沙钢正紧锣密鼓收购GS过程中,李强和德利迅达被以前的合作对象实名举报,交易所一纸质问函,李强“哑口无言”,重组只能陷入停滞。

2017年全球IDC市场规模增长18.35%,达到534.7亿美元,亚太地区增速连续多年超过30%,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

中国2017年IDC市场规模达946.1亿元,同比增长32.4%,约占全球的26%,潜力巨大。

未来5G和云计算的发展对于IDC产业而言是个持续利好,沙钢股份如果吃下GS,将成为A股最大的第三方IDC公司。

2018年11月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

一周后,“A股停牌钉子户”沙钢股份复牌,再次发布重组修订预案,为规避风险,沙钢决定放弃德利迅达,只收购苏州卿峰并将其交易对价从229.08亿元上调至237.83亿元。

11月19日,沙钢股份迎来复牌后的连续第二个跌停板,截至收盘,沙钢股份报13.03元/股,跌幅10.01%,仅仅两个交易日其市值蒸发68.19亿元。

03

沙钢股份上市十年分红仅1亿多,拿出200多亿收购GS,看似不可能的背后却牵出了资本大鳄。

新财富杂志梳理的中国民营金融二十八大系族中沙钢系位列第七,持股9家公司,控股2家公司。沈文荣家族是各类富豪排行榜的常客,他旗下的沙钢集团不仅是世界500强还是国内第一大民营钢铁公司。

2017年沙钢集团利润总额192亿,位列全国钢铁行业第一。

沙钢集团的实控人沈文荣是个身材魁梧、性格强悍的张家港人,被称“钢铁沙皇”。

在沙钢有个电视台,这个电视台经常会像新闻联播一样报道这位“沙皇”的工作,也会不停的讲述他的发家故事。

穷苦出身,却有着大格局和危机意识,钢铁似乎是他命中注定的东西。

1985年,小厂厂长沈文荣决定主攻窗框钢,没想到在钢铁市场打响了名气。

1988年底,他做出来个创举,用3000万美元引进国内大厂都玩不起的螺纹钢一体化设备。沙钢从上至下,从地方政府到厂里员工都强烈反对,都说他疯了。

要么涅槃,要么新生。做好一切归零准备的他赌对了,改革开放后螺纹钢极被市场所需,累计3亿的投资,不到三年全部回本。

沙钢小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改制成立了沙钢集团,名气也越来越响,人均产钢量和人均创利一直遥遥领先。唯一不变的却是沈文荣的“豪赌”,一次次在技术和设备上投入巨额。

2006年,当时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被沙钢集团收购。

同年,高新张铜总负债率飙升至85.59%,负债总额高达13.79亿。到了2010年,高新债务持续恶化,毗邻退市边缘。终于等到机会的沈文荣大手一挥,重组淮钢特钢与高新张铜,公司正式更名沙钢股份,沙钢集团也在这次重组案中净赚52.75亿。

2011年沙钢股份借壳上市,营收达到了150亿元的巅峰。

随后钢铁行业经历寒冬,沙钢股份走起了下坡路,收入和净利润一直不断下滑,到2015年营收腰斩仅为73.57亿。 即便产量规模位居全国前三,但依然抑制不住下跌趋势。沈文荣决定股份改制,引入李强等9名股东,坚定地走上转型之路。

2015年6月,沙钢股份因收购新能源汽车股价在最高点停牌。

7个月后复牌,补跌加利空,10个交易日内出现9个跌停,4.7万股民被割了韭菜。 而此时他当起了“甩手掌柜”。2016年6月,在财务岗位锻炼七年之久的沈彬,正式接过沙钢集团董事长权杖,开启“钢铁+IDC”的双轮驱动的大数据时代。 3个月后,沈彬控股的沙钢股份再次停牌。

讽刺的是,沙钢股份当时承诺,30个自然日内结束停牌,然而股民等来的却是526天的“黑夜”。

少主沈彬留学于斯坦福德郡,当地有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曾写道: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正如沙钢所期待的那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