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的三种“病”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0

人吃五谷杂粮自然循环难免会生病,企业产购销搞经营同样也会生“病”。人得了病,会找大夫。企业得了“病”,同样要找“大夫”。

............

人的病,我们都知道去医院找大夫。企业的病,很少有人知道去哪里找“大夫”。普遍会遵循江湖医道,找一个“万能大夫”,用一个“万能药方”,方法就是:使劲“弄”钱,只要能“弄”上钱,就能治“百病”。

............

殊不知,企业弄钱治“病”仅是权宜之计。你把钱弄住了,钱给你卖命。钱把你弄住了,你给钱卖命。

............

这就像一个住进ICU的企业,医生采取连续电击、注入强心剂、肾上腺素或是吗啡等方法拯救企业性命。于企业而言,不管能不能救过来,不管能活多长时间,不管救的代价有多大,不管救的成本有多高,只要能救活就行。

............

企业昨晚缺钱还在ICU,企业今晚有钱就在KTV。企业的救治就像奖励给小孩儿的棒棒糖,幸福感只是一时。其实,企业短暂的融资就像是一剂进口的“特效药”,能缓解病痛但不能药到病除。

............

企业增加融资就像一个翘翘板,因为债务是刚性的,相当于这个困难按下去,那个困难升起来。今天的付款问题解决了,明天的付款问题又来了。这会让本不宽裕的企业现金流雪上加霜,进一步恶化企业的还款和付息能力。

............

所以,企业的病不能简单的靠“弄钱”来治,一旦弄不好钱,钱就要弄你。

............

我通过多年从事银行信贷工作的经验发现,通过观察众多企业老板“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真实案例,总结出民营企业的三宗罪或是三种病,分别是:傲慢病、贪婪病、疑心病。

............

第一宗 傲慢病

这个病最常见,主要特点是投资损失大。这个病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1、对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超预期自信。2、对投资项目衔接资金的超乐观估计。3、对投资项目运营能力的超现实自信。4、对企业选择的投资项目超心理肯定。

经过市场实践检验,大多数投资项目会遇到两种情况:a、火候未到。b、大势已去。

项目的火候未到。企业投资的项目在其它地方运行可能良好,但南橘北枳,引进回来水土不服,开业就倒闭。企业投资的项目是个新兴事物,尚处萌芽培育期,市场认知度很低,开业就歇业。企业投资的项目是个成熟事物,但本地消费者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开业就维持。企业投资的项目是趋势性项目,商业模式处于摸索期,消费群体消费不足,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开业就停业。

项目的大势已去。企业投资的项目未顺应发展趋势,受项目卖方的宣传影响对市场产生误判,待项目资金投进去后发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者寥寥无几,投资项目变成投资消费。企业投资的项目已进入到市场高峰期,后来者头脑狂热,前期项目投资方迅速通过后来者变现退出。后来者不仅没有居上,还充当了别人的接盘侠,妥妥的项目韭菜。

以上两种情况,均是企业无视市场客观规律,对投资项目尽调不充分、不专业,过度依赖卖方宣传和卖方辅导,过高估计本地市场的接纳和消化能力所致。

............

第二宗 贪婪病

这个病也常见,主要特征是坑合伙人。主要表现就一个症状:不聚焦主业。

这类企业对投资项目和方向没有具体诉求,秉持的观点只要能赚钱就行。投资的宗旨:赚东西南北之财,迎四面八方之神。

这类企业喜欢四处撒网,广结资源。主要表现特征:经营主体众多、经营范围多样、股东上下关联、注册资金大、认缴多实缴少,员工人数为零,银行账户往来频繁、公司员工就那几个。

这类企业眼里的项目大多是“很赚钱”的项目,企业喜欢喝茶、喜欢聊项目,喜欢处关系。坐驾多是宝7、奥8,理9,奔S,招待只用茅台,递烟不用华子。简直屌丝眼中的商业大咖,群众心中的人之英杰。

这类企业永远走在扩张的道路上,坚决贯彻“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战略。喜欢赚快钱和厚钱,资金流转赛高铁,回报利润超茅台。企业喜欢融资,给多少要多少,弄多少算多少。这类企业商业思维敏捷,出手阔绰大方,言语谈吐不凡,是众多“凡夫俗子”顶礼膜拜的偶像。

正所谓物以类聚,企以群分。贪婪喜欢贪婪,大贪婪喜欢大贪婪,小贪婪喜欢小贪婪,就怕小贪婪遇到大贪婪,小鱼遇到大鱼。大多数投资项目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费用多,效果少。承诺多,兑现少。扯皮多,变现少。最后的结局就是撕破脸,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

第三宗 疑心病

这个病比较多,主要特征是误事。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症状:1、对核心团队不信任。2、对合作伙伴不真诚。3、对外部援手冷漠和沉默。4、喜欢省小钱算计,花大钱埋单。

这类企业常年招聘各类管理人员。比如:财务、会计、司机、行政等。企业喜欢自我行事,好的方法不说明,好的思路不讨论,好的机会不透露,遇到困难爱打听,对别人的意见没反应。

关键是:自己弄不成,也让别人弄不成。

这种企业病的本质是总想省钱办大事,办重要的事。我们都知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道理。但企业自身的能力和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企业又不愿意聘用专业的人或机构解决问题。

............

企业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把困难的事情粗暴化办理。正常的处理流程应该是:首先分析事情的本质,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理问题的政策依据,找到处理问题的主要部门,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真实情况沟通来解决。

............

这类企业就嫌麻烦,爱打电话,爱走捷径。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还把问题办理成“死局”。最后只能自认苦果自己埋单。以上罗列的企业“常见病”,只是企业各类病症的冰山一角,比较笼统也不全面。我主要想说的是:企业有“病”就得治,不能有病自己治,要找专业的“大夫”问诊,由专业的“大夫”把脉并出具诊断报告,通过专业的机构予以治疗。

............

专业的方法是:

委托办理

为防范企业在项目投资前形成主观臆断,或是企业通过自己的判断已经启动投资,或是项目投资金额已经过半。受限于自身资本金的不足或是债务水平的限制以及项目整体风险的考量,导致无法独立完成项目总体投资。

............

这个时候,最好委托具备金融背景的专业人士或是投资顾问机构为项目做一个独立的投资报告,帮助企业针对投资项目在政策准入、市场情况、同业情况、投资金额、投资收益、投资风险、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全面且客观的投资判断,帮助企业扫雷或避坑。

............

企业在遇到类金融问题时,如征信问题、担保问题、股权问题、债权问题、资产处置等问题,最好委托具备金融背景的专业人士或是或投资顾问机构就问题产生的原因,适用的政策条款,关键的办理部门,管辖的主管单位等确定解决路径,然后通过具体的解决方案帮助到企业。

............

通过以上步骤,如果企业认可“大夫”提供的诊断报告或是解决方案,可以委托报告撰写人或方案制定人进行具体事项的办理。双方根据委托事项签订服务协议,约定清楚委托内容及标准,受托人合法合规、专业高效地完成委托事项的办理。

............

说了这么多,企业的“病”不能单靠弄钱来治,弄不好,企业的“病”只会加重。投资项目已出现不可避免的亏损,就要及时退出止损或是资产变现挽回损失。企业要勇于承认失败,并敢为自己的错误埋单,而还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大不了汲取经验,从头再来。

全部讨论

05-08 06:54

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