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的AI路径值得行业借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2喜欢:11

初始接触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很朴素的观点,感觉AI天然适合to B,不适合to C,但是复盘了智能手机诞生到微信等App爆发,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为什么C端看起来更加遥远?主要是因为C端的大规模应用、商业化的优先级比较低,B端因为有现成应用场景,看起来更“靠谱”一些。对于人工智能,无论B端还是C端,只有出现能够替代现有解决方案的产品,给出远超以往的体验,行业才能发生质变。从这个角度看,网易有道推出的AI全科学习助手,无疑既有B端的“质”,又有C端的“效”,值得密切关注。

有人戏谑苹果的未来:“没有人工智能加持,苹果将沦为“无聊”的价值股”。而隔壁的微软,从一个传统软件公司,通过拥抱云计算和AI,实现了股价和市值的大幅增长,着实让苹果羡慕。

AI赋能企业时,很多人会说要“降本增效”。但从过去中国SaaS行业的发展路径来看,相比降本,AI产业更重要的是在增效端的机会,真正帮助使用主体效用的提升,才能真正地刺激用户愿意为它买单。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大模型的成本已经疯狂内卷了,AI的应用仍是波澜不惊。

教育领域,是少数几个很容易看到AI实现“增效”的领域。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个性化学习的诉求是很强烈的。

如果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智能教辅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事情情况和需求,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就是一个极好的“增效”场景。

近期参加了一次有道的线下交流会,也借由有道对教育行业的理解,从作业辅导和语言学习两个核心入手,来看网易有道的AI全科学习助手“全家桶”是怎么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的。

先看助手“有道小P”,有道小P基于大模型知识问答能力,在家庭辅导和语言学习两大教育场景落地。一方面,为解决家庭作业辅导的难题,国内首个AI家庭教师小P老师,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全能的辅导解决方案,另外也可以利用大模型的问答交互能力,重塑了用户与词典的互动方式。

升级版的“Hi Echo”在功能、教学模式、虚拟人等方面全面创新,通过搭建真实的对话场景,让用户真正地做到用母语逻辑去学习单词。

此外,主要面对企业端的产品,有道也有迭代。如新开发的RAG引擎工具QAnything升级了领域适配能力、Agent能力以及AI写手功能等三大领域,实际应用中,实现智能分类准确度95.9%,工作效率提升60%。

去年本人就有断言,有道在AI营收上的增长足以让同行艳羡。如今看数据,的确如此。有道2024年第一季度 C端AI会员销售额近5000万,同比增长140%;B端在线营销净收入4.9亿,同比增长125.9%,实现连续六季度增长。这个成绩,着实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目前中国AI产业的投资标的主要还是在应用层面,但因为还未产生“杀手级应用”,产业处于应用落地的较早期阶段,这对整体投资可能造成了难度。

放眼二级市场,真正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标的是很稀缺的。从估值的角度看,即使按照产业趋势投资“估值-盈利-价格”的循环来看,人工智能buff加足了的有道,还是比较低估的。

$网易有道(DAO)$ $苹果(AAPL)$ $微软(MSFT)$

全部讨论

05-31 17:20

大厂就是大厂啊,AI有落地的地方,腾讯的元宝也不错。AI最终也是大厂的天下啊

05-31 17:28

美股那个多邻国都涨疯了,有点确实有点低估

AI+教育确实很契合,从有道的数据来看,AI应用对于商业化的提升帮助还挺大的

05-31 16:54

网易是我上家公司的竞对,他们对于自己的产品ai化还是有一套的,我们跟在后面抄。。。

科大讯飞学习机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