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3回复:94喜欢:34
$协鑫科技(03800)$ 交流纪要
Q:公司第三季度的运营数据表现如何?
A:在第三季度,协鑫科技生产的硅料总量约为53,607吨,而出货量达到了67,607吨。今年前三季度,硅料的总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16.5万吨和16.9万吨。在同一时期,硅片的产销量在第三季度约为15GW,而前三季度的总产销量为41GW。太阳能光伏材料业务板块在第三季度实现了约9.2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前三季度的总利润为71.5亿元人民币。
Q:公司的产能布局现状是什么?
A:目前,颗粒硅的年化产能为40万吨,相较于去年年底的14万吨,增长了约三倍。我们在呼和浩特建设的第四个10万吨颗粒硅生产基地已在9月末正式启动,其建设周期仅为10个月,并预计在明年一季度全面实现满产。我们现有的四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徐州、乐山、包头和呼和浩特,每个基地由5个产能为2万吨的模块组成。未来计划将单个模块的产能扩大至6万吨,预计这将使单位资本支出降低30%。
Q:公司硅料的成本和出货量情况怎样?
A:2022年的硅料总出货量约为10万吨,预计今年将达到25万吨,而2024年的出货量预计不低于37万吨。徐州基地的现金成本约为每公斤34元人民币,生产成本约为40元。乐山基地的现金成本约为每公斤30元人民币,生产成本约为35.7元。包头基地预计将每公斤节省约两元人民币的成本。虽然呼和浩特基地的成本数据尚未公布,但预计其成本将处于前述两个基地的中间水平。
Q:对于硅料市场价格的展望以及公司在行业中的定位如何?
A:公司预测2024年硅料行业将进入整合期。预计明年硅料价格可能在每公斤60至70元之间波动,长期维持在60元以下有助于行业去库存。由于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相信能够应对行业周期。预计硅料行业将在2025年开始复苏,随着全球需求的增长,价格有望进一步回升。
Q:公司硅料的产能利用率是多少?
A:目前,除呼和浩特基地外,我们其他的三个基地均实现了满产满销。凭借成本优势,我们当前颗粒硅的最新报价为每公斤59元,盈利状况良好。
Q: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及出货量状况如何?对于明年硅料市场的预期是什么?
A:目前,我们的前五大客户占据了我们每月出货量的70%以上份额,其中包括隆基、中环、京澳等战略合作伙伴。今年4月份,我们手中的订单量约为170万吨,足以支撑我们未来几年的出货需求。预计明年硅料行业将进入整合期,行业集中度将提升,二线和新进产能将面临较大挑战,特别是在硅料价格低于60元/公斤的情况下。预计到2025年,行业将进一步集中在四五家大型厂商手中,届时随着全球需求的增长,市场可能迎来复苏。
Q:公司在颗粒硅产品质量方面的现状如何?目前的颗粒硅是否能满足n型硅料的质量要求?
A:协鑫科技在颗粒硅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突破,目前无论是P型还是N型硅料,产品质量均达到高标准。公司的颗粒硅能够以高达70-80%的比例满足N型硅料的需求。目前,金属杂质含量已低于0.5ppbw,占80%以上,且未来我们有望推出纯度更高的接近电子级的颗粒硅,金属杂质可能降至0.3ppbw。虽然目前含粉率相对较高,可能导致拉晶时产量下降3-5个百分点,但随着我们逐步解决含粉率问题,颗粒硅与致密料的价差已逐渐减小,甚至接近持平。
Q:当前颗粒硅与N型棒硅的价格差距是多少?采用颗粒硅的定价策略是否会促进未来的市场份额提升?
A:目前,颗粒硅的售价约为59元/公斤,比N型硅棒便宜8-9元/公斤。公司先前采取了较为激进的定价策略,旨在快速打开市场和提升市场份额。这一策略已见成效,从去年年底的10%市场份额提升到预计今年年底超过20%。随着硅料价格的下降,颗粒硅在成本和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得到增强,这有利于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应对低价竞争环境。
Q:公司目前的生产成本状况如何?未来有哪些降本策略?
A: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徐州基地的生产成本约为40元/公斤,乐山基地为35.7元/公斤,而包头基地接近乐山水平且仍在下降。加权平均成本可能在36-37元/公斤左右。即使销售价格为55元,公司仍能保持盈利状态,并且盈利表现良好。在未来,我们将通过新投产的模块实现成本降低。例如,单个6万吨产能的模块在折旧上可以节省30%,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通过将炉子产能从2万吨扩大到6万吨,我们可以实现规模化效应,降低单位成本。资本开支的下降将使得每公斤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约2元,目前每公斤的折旧大约是6元。
Q:公司各生产基地的电价和能源构成是什么情况?颗粒硅的库存和产销状况如何?
A:徐州基地的电价为0.5元人民币/度,包头基地约为0.37元/度,乐山基地约为0.35元/度。徐州基地的电力主要来自火电,而四川乐山基地则约80%至全部依赖水电,但受季节性水资源影响,12月至3月期间可能会降至80%的水电使用率。包头位于内蒙古,使用约30%的绿电,主要由风电和光伏构成。关于颗粒硅的库存,我们目前基本保持满产满销的状态。我们分享部分成本优势给下游客户,以帮助他们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Q:公司在提升颗粒硅品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于浊度问题的处理有何进展?
A:在测量颗粒硅表面含粉量时,我们采用了浊度概念,并一直在优化这一指标。今年9月初,我们提出了含粉量高的问题,并设定了六个月的解决期限。目前,三个月过去了,浊度已经有了显著提升,预计在明年一季度,高含粉量问题将得到解决。随着浊度的降低,颗粒硅相对于棒状硅的溢价和折价将会缩小。如果下游市场需求强劲,我们将继续与下游客户合作,共同度过行业困难时期。分享颗粒硅的成本优势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策略。
Q:CCZ技术的研发进度如何,预计何时能够商业化?
A:目前,CCZ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高含氧量和较短的勺子寿命。我们正在通过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材料升级来解决这些问题。CCZ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一旦成功商业化,预计产量将比现有技术提高30%以上,这将显著降低非硅成本,并增强与颗粒硅的配合效果。虽然我们还没有设定具体的时间表,但我们希望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实现商业化。
Q:在碳足迹和环保措施方面,公司有哪些进展?
A:我们的FBR颗粒硅由于其低电耗特性,具有成本和低碳足迹的双重优势。每生产一公斤颗粒硅,我们的碳排放量为37公斤CO2,相比国际瓦克硅料,我们的排放量较低。这种低碳优势已经得到了欧洲客户的认可,他们使用颗粒硅有助于宣传他们的低碳组件产品。随着欧盟可能在2025年或2026年初实施碳税,颗粒硅将在帮助终端产品减少碳足迹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未来颗粒硅带来新的机遇。
Q:公司2024年的资本开支计划是什么?沙特产能和资本开支主要集中在哪一年?有何融资计划?
A:关于2024年的资本开支计划,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信息,预计管理层会在3月份的年度业绩会议上向市场披露。公司的未来重点在于海外战略,这符合国家对优势产业的战略布局需求,我们将主要在对企业保障更强的海外中立国进行布局。至于融资计划和具体的资本开支时间表,目前公司尚未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Q:在钙钛矿领域,协鑫科技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叠层技术的效率和尺寸方面有何情况?
A:在钙钛矿技术方面,我们最近取得了量产效率达到26%的新突破,并已推出了新的产品尺寸。目前,叠层技术已经实现了两个尺寸,效率都在26%以上,分别是26.1%和26.3%,但目前的尺寸仍较小。我们计划将尺寸增加到1米×2米,并在达到这个规模后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尽管当前尺寸较小,但我们期待在24年内完成大尺寸开发并实现商业化。
Q:你们计划在何时进入钙钛矿叠层的量产阶段?成本情况如何?
A:钙钛矿叠层的量产时间将取决于大尺寸开发的进度。目前,我们还没有公布官方的成本数据,因为我们的重点目前主要集中在转换效率技术上。然而,我们认为通过叠层技术提高了大约两个点的转换效率,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果。在量产阶段,我们将努力降低成本,但短期内成本可能仍然较高。
Q:公司在电价方面的预期是什么?电价上涨会对协鑫科技产生何种影响?
A:我们预计未来电价将持续上升,这是一项影响整个行业或地区的趋势,并非针对我们公司单独进行。由于我们的生产效率较高,每公斤硅料的耗电量仅为15度,相比之下,同行需要50到60度,因此电价上涨可能对我们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实际上,电价上涨可能会进一步增强我们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特别是在硅料价格较低的时代。
Q:协鑫科技在硅片和电站业务方面的状况如何?
A:硅片和电站业务并非我们的核心业务。尽管上半年电站业务的收入超过一亿元,盈利数千万,但其在我们总体业务中的占比相对较小。在硅片领域,我们的优势并不明显,我们的最强项在于硅料业务。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硅片产销量约为41GW,预计今年将达到55GW左右。我们将主要资源投入到硅料业务中,其中颗粒硅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其成本比西门子法低10~15元。在FBR技术方面,全球产能约为42万吨,我们和REC是全球仅有的两家能够采用这项技术的公司,我们的技术在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当前市场周期中保持竞争力。
Q: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如何?考虑到未来的投资和可能下滑的硅料盈利情况。
A:目前我们的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在上个季度,我们的销售均价可能超过每公斤60元,净利润超过每公斤10元。如果明年平均价格能维持在60元,并且出货量保持在40万吨左右,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Q:海外投资者对协鑫科技的业务展望与中国投资者有何不同?
A:海外投资者通常更为理性。我们认为海外战略应是我们的优先考虑方向。在海外市场如美国、欧洲和印度,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光伏产业链。随着下游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将很快公布海外投资的具体细节。海外投资者对我们的海外扩张策略持积极看法,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

全部讨论

年化产能40w吨,换算季度产量应该是10w吨,而实际上三季度产量5.36w吨,产能利用率都不满。
徐州、乐山、包头合计26w吨2022年底就投产了,按这个算产能利用率也不足100%,要么是品质不好只能填缝,要么就是工艺有问题生产不稳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颗粒硅供不应求,低价抢市场,所以要控主动控制产量$协鑫科技(03800)$ $通威股份(SH600438)$ $大全能源(SH688303)$

2024年,如果硅料价格在60元左右,协鑫科技颗粒硅每公斤盈利10元,预计全年产能40万吨左右,那么公司在2024年的利润约为40亿元。

目前看59元的颗粒硅对标的是N型棒状硅,市场均价68.5元,质量还有差距。生产成本徐州40,乐山35.7,包头33.7,呼和浩特34.7,平均36。通威40,大全47.7,按N型多晶硅差价,协鑫对比大全有优势,但对比通威没有优势了)。文中提到每个厂都是5个2万吨模块,如果可以提升到6万吨模块,成本降到34,年产量将提升到可怕的120万吨。协鑫一直在讲颗粒硅公斤电耗15度,棒状硅平均60度,通威45度,和通威差30度,按0.35元每度,一公斤电费差10.5元,通威真能打到40真的太妖孽了。

"随着下游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将很快公布海外投资的具体细节"
在等中环

2023-12-19 20:58

电价提高以后西门子法的厂商必得提价,颗粒硅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我估计明年协鑫硅料利润可能在45~60亿之间

2023-12-19 19:50

去年猛吹CCZ量产,现在不敢吹了。

2023-12-20 05:52

颗粒硅多消耗蒸汽,这需要消耗煤炭。如果西北风光发电占比上升到80%以上,颗粒硅的碳耗优势是不是就没了?

2023-12-20 23:05

协鑫科技:目前我们的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在上个季度,我们的销售均价可能超过每公斤60元,净利润超过每公斤10元。如果明年平均价格能维持在60元,并且出货量保持在40万吨左右,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2023-12-19 20:13

CCZ还要一二年

2023-12-20 08:01

N型棒装硅卖68, N型颗粒硅只卖59,保证颗粒硅的满产满销,让棒状硅滞销,基本上就赢定了。明年3月份的年报交流会,管理层再公布下一个40万吨的新产能规划。国内100万吨,海外12万吨,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