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红到底好不好?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4

年报之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分红季,不少刚进入股市的普通投资对于国内外的分红制度有很多疑惑:分红对中小投资者有什么影响?投资者在股票分红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疑惑,比如:

1. 分红是否总是对投资者有利?

2. 分红对股价有何影响?

3. 持股时间如何影响分红税务?

4..分红会提高投资收益吗?

5. 分红信息在哪里可以找到?

6.如何评估公司的分红政策?

7. 分红再投资是否比收取现金更有利?

8. 国内外的分红制度有什么不同?

9. 分红前后应如何调整投资策略?

……

发现不少自媒体的答主的回答并不是很专业,存在一些错误,可能会误导投资者。所以在这里写一点东西,帮助大家弄明白分红这个问题。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股票分红?股票分红是上市公司将其利润分配给股东的行为,旨在回报投资者并展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分红通常有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送股)两种形式。现金分红直接增加股东的现金流,而股票分红则增加股东的持股比例。

在股票分红实施过程中,存在3个关键的日期。

(1)股权登记日:系统自动统计并确认有多少人有资格获得分红。

(2)除息除权日:将分红的价值,从每股净资产以及股票价格中扣除。

(3)红利到账日:将红利转入你的账户,具体分为“现金到账日”、“股票到账日”。

没了能更好看出问题的本质,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设定:去掉干扰、静态分析问题,在分红实施过程中不考虑股票价格的波动。

为了方便计算,假设某待分红的股的股票分红前的股价为10元,该股票的分红方案为:

送现金:每一股送1元。

送红股:每一股送一股。

股权登记日:2024年5月15日。也就是说,在5月15日收盘以后,账户上有该股票的人,都能获得分红。

除息除权日:5月16日(按每一股的分红比例,在“每股价格”以及“每股净资产”中,扣除对应的金额),顺序是先除息(扣现金红利),再除权(扣红股)。在5月16日当天及以后买入该股的人,没有机会资格进行本次分红。

现金到账日:5月16日。红利以现金的形式于当天早上开盘前自动转入股票账户中,不需要人为操作。

股票到账日:5月17日。红股以股票的形式于当天早上开盘前自动转入股票账户中,不需要人为操作。

由于现金、红股在分给你之前,是属于上市公司的资产。分给你之后,就属于你的资产了,不再属于上市公司的资产了。分红以后,公司的资产发生了变化,所以就必须要把这部分金额从上市公司的资产中扣除的过程。根据国内A股的规定,净资产扣除的同时,股票价格也要做相应的扣除。

还是以刚刚的10元钱的股票为例:

(1)除息价=除息前收盘价 - 分红金额=10元 - 1元= 9元。

(2)除权价:除权前的股票市值 = 除权后的股票市值。

除权后的价格为原来的一半,也就是9÷2=4.5元。

因此,除息除权日当天,股票便以4.5元为基准价格来计算涨跌。

现在来计算一下我们经历了这次分红后,到底有没有赚。

假设分红前:我们的账上有10000股该股票,0元现金。

分红前总资产=(股票静态市值 + 现金)= 10000股 × 10元 + 0元 = 100000元。

分红后:我们的账上有20000股股票,10000元现金。

分红后总资产 =(股票静态市值 + 现金)= 20000股 × 4.5元 + 10000元 = 100000元。

分红前后,我们的静态总资产没有发生变化,分红没有产生任何真实的收益。

但事实真的对我们的资产没有影响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分红需要一定的成本。根据规定,分红是要交红利所得税。具体交多少呢?请仔细理解下面这句话:

“根据我们从公开市场买入该股票之日至卖出该股票之日前一日的持有时间”作为依据,该时间:

(1)不足一个月,需要按20%的税率交税;

(2)一个月以上(含一个月)、一年以下,税率打五折,按10%交税;

(3)一年以上(含一年),则免税。

也就是说

(1)假如我们现在手上的股票是上周买入的,今天获得了分红,过几天我们将股票卖掉,卖掉的时间离当时买入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则要交20%的税。

(2)假如我们现在手上的股票是一个多月以前买的,今天获得了分红,下周某天我们将股票卖掉,因卖掉的时间离当时买入的时间超过一个月了但不足一年,则交10%的税。

(3)假如我们现在手上的西藏珠峰是一年多以前买的,今天获得了分红,明天我们就将股票卖掉,则是免税的。因为卖掉的时间离当时买入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了。

因此,刚刚那个例子中,

现金分红

未满一个月需要扣税20%:10000×20%=2000元。

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扣税10%:10000×10%=1000元。

送红股:根据规定,红股按每股面值,视为你得到同等金额,以这个金额来计税。

未满一个月需要扣税20%:10000×20%=2000元。

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扣税10%:10000×10%=1000元。

可以看出,后期我们一共还要额外支的税。怎么支付呢?我们在后期只要卖出该股,会从卖出回来的金额中自动补扣。有10000股参与了分红,这10000股就是计税的基准股数,不管怎么操作,到最后总会卖股票,只要卖股票的时间距离当初买入的时间不足一年,就会在卖出的金额中自动进行补扣税,直到最后卖足10000股,也就补扣完成了。当然,如果这10000股全部或有一部分卖出时间超过了一年,就不扣税了,也算是补扣完成了。

当然,有些投资者的风格以短线为主,交易较频繁或者经常做T,对于这种频繁的交易,具体如何补扣红利税呢?假设某只股票分红,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5月15日,红利到账日为5月16日。投资者在截止到分红前的历史交易记录如下:

2023年1月1日,买入10000股;

2323年5月5日,卖出5000股;

2023年5月16日,买入2000股;

2023年9月9日,卖出2000股;

2023年12月30日,买入5000股;

2024年4月5日,卖出5000股;

2024年4月17日,买入5000股。

根据相关规定:“个人转让股票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算持股期限,即证券账户中先取得的股票视为先转让”。也就是:最先卖出的股数,视为来自于最先买入的股数;再卖出的股数,视为次先买入的股数,以此类推,按这种先后顺序来计算持股时间。按这个规定并根据以上案例,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下面内容较多,请逐条仔细阅读):(1)投资者2023年5月5日卖出了5000股,5月16日又买回2000股,总股数是7000股,但按“先进先出原则”,持股时间发生了改变。卖出的5000股来自于1月1日初始买入的10000股,卖出后,初始股数就变成了5000股,5月16日买回的2000股,归为新买入的,不能再算作初始股数了。

具体变成了:2023年1月1日买入并持有5000股、5月16日买入并持有2000股,合计7000股。

(2)投资者2023年9月9日,卖出了2000股,而后12月30日买入5000股,这时总股数还是10000股,按“先进先出原则”,9月9日卖出的2000股,依然来自1月1日剩余的5000股。

这时持股时间变成了:2023年1月1日买入并持有3000股、2023年5月16日买入并持有2000股、12月30日买入并持有5000股,合计10000股。

(3)投资者2024年4月5日,卖出5000股,4月17日又买回5000股。按“先进先出原则”,4月5日卖出的5000股里面,有3000股来自2023年1月1日,有2000股来自2023年5月16日。4月17日买入的5000股重新归入新买入的。这时持股时间变成了:2012年12月30月买入并持有5000股、2024年4月17日买入并持有5000股,合计10000股。

然后到了分红实施的阶段,在2024年5月15日对上述10000股进行股权登记,5月16日红利到账并卖出所有股票。

2023年12月买入并持有的5000股按10%的税率进行扣税,2024年4月17日买入并持有5000股按20%的税率进行扣税。

现金扣税:5000×10%+5000×20%=1500元。

送红股扣税:5000×10%+5000×20%=1500元。合计扣税3000元。

根据以上分析,个人认为,在A股现行的分红制度下,从静态来看,分红对普通投资者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顺便来看看国外的分红是怎么实施的。首先是香港的股市分红制度。香港的分红与A股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香港股市的分红方式有四种:

(1)送现金

这是最主要的方式,绝大多数公司都以送现金为主。从分红周期来说,按季度、按半年、按一年、长期不分都有。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公司的送现金方案所使用的货币单位与内地有所不同,比如你有可能会看到某只港股的送现金方案是“每股送50港仙”。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自己换算一下,100港仙 = 1港元,所以“每股送50港仙”相当于“每股送0.5港元”。

(2)送红股

与A股一样,港股也有送红股。但与送现金相比,采用送红股方案的公司比较少。与A股一样,港股送红股的比例,也是董事会拍脑袋自行决定送多少,并不存在客观严谨合理的计算模型。绝大多数港股送红股的比例都比较低,但仍然存在个别公司高比例送红股。

(3)含股利选择权红利

简单的说,就是将应得的“红利金额”扣掉税以后,除以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等值的股份送给投资者。这种选择需要投资者在“股利选择权申报截止日”前通过系统自己手动申报,登入券商的PC客户端或手机APP的账户界面后,在相关的功能菜单中进行操作。未申报的,都默认送现金。有些投资者本来就看好股票未来的走势,所以得到分红的现金后,又将现金继续买成股票,而港股的这种“含股利选择权红利”可以让这类投资者直接选择要股票不要现金,免去了后续操作的繁琐以及交易手续费,是非常合理的一种多样化选择。

(4)送其他公司股票或金融衍生品

这种方案最少。有些公司会将自家股票的权证(或称窝轮)、或者在美国发行的预托股份、或者自己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等,作为红利送给投资者。比如,腾讯控股(00700)2021年底的分红方案是“每21股获发1股京东集团股票"。

对港股的分红方式了解以后,现在我们主要从分红规则上,介绍一下港股和国内A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无论是送现金、送红股、或是送其他公司股票或衍生品,香港股市也会在股票价格上进行强制扣除,也存在和A股一样的结局:得到了分红但静态总资产没有实际增加,没有得到真实的收益。

不同之处:

港股的现金分红,公司可以派发一种“含股利选择权红利”(也称:以股代息),如果是这种红利的话,就是说:在分红时,投资者如果不想要现金,也可以选择“以股息权益认购股份”,就是把现金红利,按照股票价格折算成同等价值的股份送给你。

美国股市和A股(或港股)的分红完全不同,美国股市没有送红股这个概念,只送现金。有些公司是按季度进行现金分红,有些公司按半年或一年分红,也存在极少数不分红的公司。美国的现金分红也有除权日,但只是在每股净资产中扣除相应的分红价值,而不会在股票价格上进行强制扣除。港股和美股还有一种方式称为“拆股”。当一只股票的价格很高,会影响投资者的购买欲望,交易清淡。这时上市公司可以考虑将股票拆股,比如当前“100元/股、持有1000股”,方案为一拆五(1:5),则拆股后股价变成“20元/股、持有5000股”。拆股后,股东权益(净资产)不变,股票总市值也不变。拆股是将1股价格较高的股票拆分成等值的n股价格较低的股票的行为,不属于股利,不需要交税。

静态总资产 = 股票静态市值 + 现金

对于投资者来讲,由于没有在股票价格上强制扣除,所以股票的静态市值是没有变化的,红利到账后现金增加了,所以最终的静态总资产就发生的实质性的增加,是真实的增加了这部分现金,再从这部分现金中拿出一部分来交税,最终仍然是实实在在的拿到了这部分现金,自己的总资产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长了。

由此可以看出,就目前的规则来说,美国股市的分红是最公平合理的,美国股市的“股息率”真实客观存在。

总而言之,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不仅仅是净资产,还有其他复杂的因素共同构成。分红造成的净资产减少可归为非经营性净资产减少,如果非经营性净资产减少,需要强制扣除股价,那为什么非经营性净资产增加(比如上市公司获得社会捐赠或政府补贴),不强制增加股价呢?很明显是不太合理的。

A股(包括港股)的分红除息,每股净资产扣除一次、股票价格再扣除一次,也就是“一次分红、两次扣除”。投资者拿到了现金,股票静态市值同等减少,两者相抵,等于没有真正意义上拿到红利,还要额外交税。

美国股市分红除息,每股净资产扣除一次、股票价格不扣除,也就是“一次分红、一次扣除”。投资者拿到了现金,股票静态市值不会减少,在交了税以后,能够真正意义上拿到这笔红利。至于分红后,股价是涨是跌,股票价值减少后应该给予一个什么样的新价格,由市场本身的参与者自主决定,这很合理也很公平。

有部分投资者会反驳说,指股票在除权后,由于公司业绩良好或其他积极因素,股票价格逐渐回升至除权前的价格水平,甚至超过除权前的价格。也就是所谓的“填权”。

填权的发生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公司业绩:如果公司在除权后继续保持良好业绩,投资者可能会预期公司未来会有更高的盈利和分红,从而推高股价。

市场情绪:市场对公司的信心增强,可能会吸引更多投资者购买股票,推高股价。

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如利率下降、经济增长加速等,也可能促进股票价格的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股票在除权后都会填权,这取决于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

还有一些人会高股息的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的财务指标,高股息也能反映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信心。然而,这些跟分红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

还是以刚刚的公司为例,假设公司以后每年的经营良好,第二年股价都回到除权之前的10元,公司的每年的分红方案也跟之前的保持一致。忽略股价在分红过程的股价的波动和交易费用。

假设张三和李四在该股票的交易情况跟上面的案例保持一致,分红前各持有公司股票10000股,张三选择分红后所有现金全部继续买入该股票。李四则在分红前卖出,除息除权后所有现金全部继续买入该股票。

第一年分红后

张三持有的股票数量=21555股,市值为97000元。

李四持有的股票数量=100000/4.5=22222股,市值为100000元。

第二年分红后

张三持有的股票数量=43112+(21556-6466)/4.5=46465股,市值为209093元。

李四持有的股票数量=222220/4.5=49382股,市值为222220元。

…………

参与分红的过程只有三方,根据交易过程中资产守恒原则,一方拿走了红利的利息,一方将原始股表现,那损害的到底是谁的利益呢?

还有一些人喜欢关注高分红的股票,甚至想在股权登记日前买入去参与分红的朋友,建议根据这篇文章的方法,自己好好的算一下账,投资这类股票一定要谨慎。很多人不去算账,只是人云亦云,一味的认为高分红总比不分红好,如果不加以思考和计算,用这种认知去参与股票投资,必然会增加失败的概率。当然,我并不是说有分红的股票就不应该去投资,因为投资一只股票,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判断。这里只是单纯针对分红这件事情,帮助大家算清楚这个小账,对于值得投资的股票而言,不影响大局,无非也就是多交点税罢了,代表不了股票整体的投资价值。

全部讨论

05-16 08:21

写的很清楚了,感谢。高股息只是代表了公司的盈利是真的,可能这在我大A也算是良好品质的一种表现吧,所以才会出现分红高的股票,较大概率走势好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