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熊市、震荡市的市场风格与估值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2003年-2017年,中国股市大概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熊市: 2003.1-2003.10(10M),2004.4-2005.6(8M),   2007.10-2008.10(12M),

2011.3-2012.11(20M),  2015.6-2016.2(8M),  

牛市:2003.11-2004.3(5M),2005.7-2007.9(26M),2008.11-2009.7(8M), 

2013.7-2015.5(22M),2016.3-2017.2(11M)

震荡市:2009.8-2011.2(18M),    2012.12-2013.6(6M)


熊市一共50个月,牛市46个月,震荡市24个月。当然,虽然都叫熊市或者牛市,但是每个段内的价格变化幅度其实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大牛市,有的是小牛市。

从市场风格上看,在短期暴涨或者暴跌的时段内,风格基本不起作用。不同风格之间的表现没有显著的差异。 在震荡市,小牛市、小熊市内,则存在显著的风格切换。

从规模风格上看,2008.10月以前,基本上都是大盘股的天下,但是2008年之后,小盘股则开始显著的跑赢大盘股。

从价值成长风格上看, 2016年6月以前,小盘股票都是成长性优于价值,中、大盘股是价值优于成长。2016年6月以后,整个市场变成了价值整体优于成长。

上证指数的PE,2005.7月之前是40~20倍,2007年牛市的时候涨到50倍,2008.10月跌回15倍. 经过2009年反弹后,又逐步从30倍逐年下降到10倍(2014.7月).自2014.7月以来,估值逐步在修复,目前仍只回到16倍. 还存在估值修复的空间。

创业板的PE ,在2010年上市初期是60倍,2013年跌到30倍左右。2014年回到60倍。2015年牛市最高峰到140倍,目前回到60PE. 估值空间相对历史基本合理 

深圳综指PE, 2005.7月之前是40~20倍,2007年牛市的时候涨到60倍,2008.10月跌回17倍. 经过2009年反弹至70倍后,又逐步从30PE逐年下降到30倍(2014.7月).自2014.7月以来,估值逐步提升 ,2015年牛市到60倍,目前已经回到46倍,较2014年有部分高估。

上证,创业板,深圳综指三者估值在2012年1月期间(震荡市)差异最小,11倍:31倍:22倍。

由此可看出,创业板与深圳综指之间的估值比例合理。相对上证指数整体偏高。因此,未来的市场,很可能是上海市场估值修复和深证市场估值下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