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94回复:193喜欢:16

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是靠工农剪刀差实现的,这是我今天听到最糟心的话,没有之一。

全部讨论

2022-04-06 11:23

起步不就是靠这个?

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占全国出口的比重一度高达80%,直至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仍然达到62.6%。正是农产品出口,支撑了建国初期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与此同时,由于进口资金主要源自出口创汇,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工业成套设备和技术。
同样那一代农民建设了八万个水库发电灌溉,修了几十万公里公路,都是义务劳动。而且交了几十年的农业税,粮食低价卖给国家,这些不都是他们创造的价值吗?难道多发几百块养老金就占国家多大便宜了?

起步就是靠这个,不能否认。农业税取消是2003年之后的事。

2022-04-06 12:17

什么工农剪刀差,知道啥意思吗?还是鹦鹉学舌?这种话就是没逻辑的废话

工业发展有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起步阶段,如果不是靠对外掠夺,那就是勒紧裤腰带攒设备攒人才

2022-04-06 12:11

10来岁的时候,挑公粮到10几里路外的镇上去交,终身难忘的经历。那时候农民是真的难啊!

明知道有一些人故意在搞地域矛盾,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

但是就算知道,也会陷入矛盾的争论中。

因为矛盾确实存在。

只不过这些矛盾都是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既不是主要矛盾,有些也是无法避免的矛盾。

这就是阳谋吧。

2022-04-06 11:24

积累阶段的血和泪难以避免,关键在于后续是否有纠错!

2022-04-06 15:26

72年生、农村长大,对这40多年农村的情况应该算比较了解。
小时候家里养两头猪,大的要交“义购”,小的是过年猪。那时候没粮食,大猪的重量常常也达不到“义购”的标准(好像是毛重100斤)。如果不交“义购”,就拿不到指标,自己家的过年猪就不让杀。
队里每年的粮食必须卖给粮库,不准留下;然后凭粮本再向粮店买米。那时候非农户口大米供应是13.7分一斤,但农业户口好像要21分一斤。
每年底生产队开分红会,一个工分一般一毛多钱,全家4、5个壮劳力全年就300~400收入,有些人家全年收入还抵不上平时向队里应急零星的借款,全年赤字。
平时不会有荤菜,但每家都要留些腊肉到端午左右吃,那时候麦收,常常要连续重度劳作一周左右,很多壮劳力都吃不消。
小学课本里面有篇文章写一头老牛老死了,最后被全村人埋了,当时看了好笑。怎么可能?不都是各家按人头分肉的吗?
小时候不觉得,但现在回想,那时候农村是真的苦、真的穷。

2022-04-06 16:16

工业发展的原始积累确实是靠农民勒紧裤腰带完成的,为国家奉献不说什么,但现在农村养老金一百块,七八十岁的农民还在地里刨食的不在少数,就十分不应该了。

2022-04-06 11:58

过去德国,法国,俄国一开始也是这样,没办法的,一开始没有海外殖民地的国家想实现工业化只能选择走这条路,关键是后面富起来后怎么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