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氢能源:昇辉科技资料整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大家知道这些天我在研究氢能源,周末顺便就研究了一下上上周的氢能源龙头昇辉科技。大家知道我的习惯,最早的时侯我是先基本面后K线分析的,现在反过来了先K线分析后基本面验证的。而且我研究个股喜欢饱合式覆盖,把他的前世今生都研究透,主要是个股历史,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经营结构,最后是推演公司发展。希望你们会喜欢。

昇辉科技的前名叫鲁亿通,就是那个想收购比特币矿机的嘉楠耘智上市的公司,后来失败了。2018年收购昇辉科技,直到2023年6月份,原大股东才正式退出,李昭强才正式成为大股东。而昇辉科技业务依赖碧桂园,昇辉历史上跟碧桂园也有着说不清楚的关系,22年巨亏10亿,23年巨亏17亿!主要是应收帐款减值!

其它行业进军氢能源的公司我拆解过纳尔股份,利用自身在涂布行业的优势进行电极膜的研发,而电极膜是氢电机最重的一环。而昇辉科技利用自已电气智能化的优势叠加到氢能源的电器化改造中来,而昇辉一直试图进行电气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我还拆解过雄韬股份的共建产业园的模式,拉入地方产业基金投资上杠杆模式,可惜提前产业化太多,率先吃螃蟹英雄因为太过提前而变成了烈士(始终没有等到产业化规模化量产盈利的那一步)。

我也曾经拆解过亿利洁能的业务模式,亿利洁能是没有技术储备的公司,想通过掌控终端项目(光氢一体化项目和光伏治沙)来掌握产业链的思路,亿利洁能通过和国电投合资建是解槽,跟三峡合作建光伏制氢项目。昇辉科技比较类似,挟项目以令产业链的模式。昇辉科技通过参股其它公司达到整合全产业链的目的。

公司已初步形成“3+3”业务模式,即参股投资 3 家氢能产业链头部企业,自主经营 3 大氢能业务板块。

参股 3 家产业链企业:膜电极龙头鸿基创能(投资1亿)、电堆龙头国鸿氢能(投资1亿)、整车制造企业飞驰汽车(投资1亿)。三大氢能业务板块包括:1)成立氢能源汽车物流运营平台子公司,通过搭建运营平台推动应用规模的扩大,带动产业链上游燃料电池零部件及整车的发展;2)成立子公司佛山安能极依托昇辉科技现有电气主业,快速实现氢能相关领域电气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产品包括燃料电池 DC/DC,整流柜、控制器、AC/DC 等电气设备;3)参股设立电解水制氢装备公司盛氢制氢,现 1000Nm³/h 碱性电解设备已下线,能耗低至 4.3kWh/Nm³,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布局新型能源系统与智慧充储产品,推动公司电力产品及系统智能化,紧跟市场发展浪潮,旗下户用储能产品上线国内外市场。

总结:昇辉的公司战略是还是以应用场景去掌控产业链的逻辑。大部分氢能科技公司卡在哪里,就卡在小量产品试产环节无法规模化量产赢利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绕开技术壁垒,以市场换技术快速占领市场。相同的策略我分析过物联网技术的行业特征。数据平台公司会对人工智能公司形成降维打击,类似萤石网络商汤科技的降维打击。我是认可这种策略的,只有经营模式上形成了闭环,才能大规模产能迭代,创新才会进化到最先进的地步,在实验室里死磕技术是无法突破行业痛点的。看昇辉科技的应用场景,是氢能源汽车的物流平台,电解槽,户用储能,电器化改造!这些都是技术成熟下的应用规模化!昇辉在22年新能源营收是3千万,23年的营收是翻倍到6千万了!

永安行也是这样的策略,永安行的卡位很巧妙,他是去突破最容易产业化的自行车环节,但是自行车环节暂时在成本上还替代不了锂电池电动车(公司声称2年内追平)。

谈一下我的感想,这我想说这是房地产商转型做氢能源的故事。而地产商最重要的是对接政商关系和融资,希望昇辉科技能发扬这种特长,扎实做好应用场景最终合纵连模成为巨头。谈到这里,又让我嘴角微扬想到了房地产模式移植到光伏电站的越秀资本芯能科技

非专业人士,希望抛砖引玉,请大家多多批评。

#电改# #氢储能# #氢能源# $昇辉科技(SZ300423)$ $永安行(SH603776)$ $芯能科技(SH6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