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这两天有两点思考 分开写。第一个是关于品牌。
主要是食品的品牌。1. 因为人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所以理论上讲,吃的东西粘性相对高而且是重复性消费。2. 如果口味比较特殊而且不腻的话,我们是不愿意换其他口味的。3. 如果品牌存在的时间长,有长时间的品牌沉淀,那应该就更好了。
最近在研究茅台 所以本来想根据这个总结一些规律 看看其他食品行业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可口可乐当然符合以上,而且有无处不在的渠道优势。在国内,比如酱油品类的海天是符合的、泡面也是大单品为主导 而且不光在中国 在东南亚和韩国的一些泡面品牌 也都有很强的头部效应。这大概率是好事情吧?
然后突然发现2019年2月巴菲特的采访,谈到了Heinz和Kraft,其实这两个食品品牌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也是无处不在的(至少在美国),Heinz的番茄酱那时也有60%的市场份额,如果按照以上的逻辑,怎么看都是不错的投资。可是过去5-10年被证明,品牌虽然还是那个品牌,还是无处不在,味道也没变,但是渠道的力量被削弱了,导致利润受损。这又怎么解释品牌的力量呢?
当然我们可以找借口 - 比如,番茄酱跟酱油不一样,你不是天天吃,Kraft的产品也不健康不被人喜欢了(可口可乐也不健康,不代表人们就不喝了)。但这并不是影响品牌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零售商有自己的品牌了,而大家愿意去买单。零售商也有更大的定价权了。
假如大润发开始做自己的酱油了呢?其他超市也开始做自己的品牌了呢?是什么阻止他们这么做?又是什么使零售商对品牌的力量增加的呢?
为什么一个连续投入广告上百年的企业 最后的营业额加起来都没有Costco的Kirkland多(Kirkland是1992年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