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主观多头基金的一些思路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10喜欢:6

在这个主观多头人人嫌弃的时刻写这种文章注定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人性不就是如此吗?20年的高光时刻还历历在目,“打不过就加入”这句话与其说是无奈之举更不如说是眼红行为。那么到了当下这个时刻,随便问一个基金投资者都会告诉你买主观不如去买量化指增,哪怕是宏观对冲或者套利也行。当然还有更多人会告诉你与其把钱交给那些垃圾不如自己直接炒股。

选股真的无效了吗?如果选股真的无效就不会有巴菲特了。即使是国内的基金经理也有长期跑赢市场的,比如邓晓峰、夏俊杰、于洋等人。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是选择基金的方法论出现了问题,使得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

大多数人都是在基金经理净值高光时刻开始买入,举个不是很贴切的比喻,就像个股翻了两三倍之后开始加入自选开始建仓买入一样,极少情况下会买到了17年的茅台,更多情况下是买到了21年的隆基

包括我自己,一开始选择基金经理的认知也是看业绩表现,看投研团队,看风控体系,看策略打法,看夏普比率。经过这两年市场的洗礼,逐渐认识到这种方法论的弊端,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明明可以用更简单更直接的方法去挑选基金经理,却选择了更复杂更难以验证的方法。

什么是简单的方法?大道至简,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可持续的选股能力,一个是控制回撤能力。

选股能力,就是选出跑赢指数的个股,也就是基金经理的阿尔法。具备可持续选股能力的基金经理很少,大部分都是贝塔型选手,就是押一个行业赛道等风来,或者行业轮动追涨。这里面有能力圈的问题,也有信息获取渠道局限性的问题,还有就是选股体系的问题。

当然选股能力不能只看短期一年以内的,即使他说的头头是道,也很难判断究竟是不是走运抓到了牛股,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在选股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话就是非主流选股能力。什么是非主流选股能力,为什么要非主流?如果在20年没有重仓买食品饮料,21年初没有重仓买新能源,但是基金业绩却稳步上涨的基金经理就是非主流选股。非主流选股意味着具备逆向,冷静,耐心、坚定的品质。举例的话,类似复胜陆航重仓买的英科医疗,高毅邓晓峰的紫金矿业华安合鑫袁巍的中远海控都是这一类的。选股能力的判断主要来自于基金的月报持仓行业以及基金经理的月报总结。

对于逆向分散型选手,类似仁桥黑森文多这种基金的选股能力不容易判断,只能从另一个要素回撤控制能力来进行考核。

除了选股以外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控制回撤能力。雪球上很多个人投资者都具备一定的选股能力,每只大牛股后面雪球上都有个别投资者能够在启动之处就挖掘出来。但是挖掘牛股的持续性,以及回撤控制水平是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甚至基金经理都不具备的。

两个月前我去北京拜访了一家专门投资医药的基金经理,可以说对A股和美股医药个股的认知以及研究深度是业内前几名的选手,但是业绩波动太大了,回撤控制一塌糊涂,回撤达到了40多个点。与之相比另一家也是专门投资医药的基金,今年来收益超过了10个点,历史最大回撤只有5个点。相比之下即使前者业绩弹性更大,医药研究水平更高,我也只会选择后者。

良好的回撤控制能力,对于偏好成长股的仓位集中型选手不应该超过25%,低估值分散型选手不应该超过20%。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划一条红线作为选基金的硬性指标。

良好的回撤控制,意味着要具备对市场情绪的观察能力,对个股估值水平的理解能力,仓位控制能力以及择时能力的要求。具备这几项能力的基金经理很少。

总结一下,上面两条硬性条件是选择基金的主要关注点。除了这两条以外,其他还有几条是我选择私募基金经理的时候一并关注的加分项,但不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1. 公转私,公募业绩不少于3年(大公募出来的要谨慎)

2. 年龄35-45之间

3. 管理规模均衡型和稳健型不大于50亿,成长型不大于30亿

4. 不局限在一两个行业能力圈

5. 基金经理和基金工作人员跟投

6. 股权结构没有隐患

@雪球私募

全部讨论

2023-06-20 09:25

都没有卵用,不管多好的公募都会被买爆然后变成垃圾,所以任何公募都只是个配置工具,自己来掌握买卖时间才行,躺赢是不可能的

2023-06-30 15:52

华安合鑫符合您的要求吗?我个人的理解是除了回撤稍大了些,别的都不错

2023-06-20 20:30

选基看阿尔法,买卖看贝塔。看超额,就看长高稳

2023-06-20 08:42

其实最后结果不一定好的

2023-06-20 08:24

为啥要注意大公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