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iable Supplier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15喜欢:2

 #雪球星计划#    #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     $恒立液压(SH601100)$   $潍柴动力(SZ000338)$  

       之前的一篇文章有写到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是个“花卷”行业,这个只是对国内的竞争环境而言。其实,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上都是很优秀的存在,国内有些行业还存在高端产品造不了的困扰。在工程机械行业,全球最大的起重机,最高的泵车都是民族企业徐工、中联、三一造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设备造这么大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了,讲一讲当年苏联政府与卡特彼勒之间的爱恨情仇。那时的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就像现在光刻机一样,属于战略性出口物资。

       小松(Komatsu)自1964年起快速扩张,推出Maru-C(Maru是日语“丸”的发音,包围的意思。C指Caterpillar)策略将卡特彼勒逼得灰头土脸,其实除开小松自身的优秀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卡特的“队友”(美国政府)实在不给力。

       卡特彼勒自60年代起,就有一个超级大客户,向卡特彼勒买入数以千计的重型设备。这个客户在当时和美国政府势不两立,形同水火,这个客户,就是苏联政府。

       苏联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是油气产业(oil and gas),“黑金产业”对于红色苏联至关重要,一方面,苏联政府需要石油出口带来滚滚不断的外汇收入。另外一方面,苏联在1949年主导成立了与欧洲经济共同体针锋相对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在经互会内部,苏联是以一种极低的价格出口成员国。相当于一种变相的经济补贴,提高成员国的向心力。1980年代苏联政府要求提高出口价格,也是引发东欧各国与苏联之间矛盾的原因之一。

       言归正传,广袤的苏联,油田和气田大量分布在西伯利亚荒原,要将石油与天然气运到欧洲就需要铺设管道,整个管道的长度在4000多公里,即便是强大的苏联,这也是需要调用大量的资源,汇集很多部门才能实施的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工程。

       这些所需要的资源中,就有两项至关重要的工程机械设备:大量的铺管机(pipelayer)与推土机(bulldozer),铺管机当然是用来铺管,推土机则是用来运输管道,简而言之就是拖着管道到目的地。不仅设备需求的量大,更妙的是要的还是“大设备”,比如当时最大的铺管机Cat 594 Pipelayer。对于卡特彼勒而言,这是一桩甜美无比的生意。

(Caterpillar的铺管机)

        当然,这桩美妙的生意有个前提,就是美国政府要给你出口许可证(export license)你的机器才能卖出去。在美苏争霸的冷战岁月,这个许可证给不给其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70年代末,美国对苏联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之后强硬的里根总统上台,借用好莱坞电影的名字,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经济到外交甚至于外太空,与苏联针锋相对进行强力的竞争。

       彼时,卡特彼勒与苏联正在谈一笔9000万美金的订单,已经生产了50台大型铺管机,另外几十台没有生产出来但是也已经准备好了零部件。然而,美国政府的禁令下来了,禁止卡特彼勒向苏联出口铺管机。要说老美缺心眼那也不是,在禁令下达之前,美国政府与日本时任首相铃木幸善(Kenzo Suzuki)沟通了一下,大意就是日本政府也别让小松卖设备过去。

       愤怒的俄罗斯人认定卡特彼勒是Unreliable Supplier,“不可靠的供应商”,而后将订单给了小松。小松基本没理会政府的态度,抓住机会大发其财。在这个过程中,小松的设备以其优秀的质量赢得了客户认可。在禁令之前,卡特彼勒铺管设备在苏联市场占有率85%,到4年多之后禁令解除之时(1983年),卡特彼勒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努力重新进入苏联市场,到1985年才又开始在苏联获得订单。

       那么问题来了,在国内基建领域,还存在这种卡脖子的工程机械么?基本没有,不仅如此,当年日本遭遇里氏9.0级超强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随之发生爆炸与核泄漏,三一重工免费捐赠一台泵车,紧急驰援福岛核反应堆降温。为了让这台泵车尽早开到福岛第一核电站,日本外务省、国土交通省事先规划好行车路线,一路由警车开道护送。


        另外一个问题,在工程机械领域,国内的工程机械产品是不是还存在“卡脖子”的现象?确实一些高端液压件,发动机还需要用进口件,但是话说回来,潍柴恒立液压的产品也是能打的。从趋势来看,放着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此旺盛的需求,如此苛刻的设备使用环境,设备如此高的平均工作小时数,多点耐心,多点时间,在这些领域,总归是能磨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我说的这四点,还只是市场红利。未来我们还有庞大的机械人才储备,还有人才红利,还有工程师红利。几个主要厂商在数字化、智能化上又不惜重金,这两项如果能成功,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化过程中还会迎来波澜壮阔的二次成长之路。

 因为,我们不做Unreliable Supplier,我们做Highly Reliable Supplier。这样大家多喜欢。

全部讨论

2021-09-01 22:29

不知道这些机械上的零件可靠度,耐用程度受不受金属材料制造和数控机床技术方面的短板制约。会不会被卡脖子。反正好像是粉末冶金技术不够先进制约了航空发动机,船舶燃气轮机叶片的可靠性,无故障运行时间似乎比较短。

2021-09-01 21:55

三一走硬派风格,对标卡特,出海有的打。中联偏人工替代,国内潜在需求。潍柴动力转换,更像比亚迪。弹性空间来看,潍柴最优。

2022-12-11 09:01

值得参考。

2021-09-01 22:18

请教一下,在中国龙头国际化的今天,林德液压除配套潍柴集体自家产品外,在中国市场还有没有竞争力?

2021-09-01 21:56

放公众号,放B站,都是好素材啊→_→